1.提供一点汪精卫日记内容
《日记》是从1940年1月开始的,完全是备忘录式的记事。如“1月20日”仅4个字:“宴影佐等”。影佐祯昭是日特“梅机关”的负责人,汪政权的后台老板。“1月7日”仅3个字:“晤陈诚”。张原为国民党军委会高参。“1月15日”为15个字:“致蒋、王、梁电”。3人指**、王克敏(伪华北临时政府首脑)、梁鸿志(伪南京维新政府首脑)。“2月4日”为10个字:“七、要、杰、佩晨7时广州”。(均为汪的亲信)。
最长的要算“1月28日”,也只30多个字:“上午自9时至12时半,下午自2时至5时半,招集中委20余人会议(尚有党外人)。”即使是汪伪政府成立,所为还都南京的“3月30日”,也仅22个字:“国民政府还都典礼。读还都宣言。向东京广播。开中政会。”
2.为什么说“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是骂汪精卫的
1940年3月,大汉奸汪精卫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有个走狗为了讨得汪主子的欢喜,强令久负盛名的灵谷老人写一副颂汪联。灵谷老人灵机一动,提笔写道:
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这联送到汪精卫那里,被挂在就职厅上。正当在场的人都称赞这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时,突然有人大声叫道:“大家受骗了!”经这人指点,人们才恍然大悟,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手足无措,弄得狼狈不堪。
1940年3月30日,汉奸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伪警察厅长申省三强迫灵谷寺老人写幅贺联。省三将贺联展给大家看: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正当大家争相欣赏翻译告诉申,这是谐音讽联,其真意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省三得悉中了谐音双关之骗,吓到浑身冒出冷汗。
异字同音式。利用汉字同音异字的特点来编联。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注:讽汪精卫,上联"盖世"谐"该死";下联"罕见"谐汉奸。
3.汪精卫的儿子叫什么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坟茔都在绍兴。
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
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1] 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
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
“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
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4.汪精卫的词“愧戴却头颅如旧”是什么意思
金缕曲(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余居北京狱中,严冬风雪,夜未成寐。忽狱卒推余,示以片纸,摺皱不辨行墨,就灯审视,赫然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余,此纸乃传递展转而来,促作报章。余欲作书,惧漏泄,仓猝未知所可。忽忆平日喜诵顾梁汾寄吴季子词,为冰如所习闻。欲书以付之,然“马角乌头”句,易为人所駴,且非余意所欲出,乃匆匆涂改以成此词。以冰如书中有“忍死须臾”云云,虑其留京贾祸,故词中峻促其离去。冰如手书,留之不可,弃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冰如出京后,以此词示同志,遂渐有传写者。在未知始末者见之,必以余为剿袭顾词矣!此词无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当日咽书之微意云尔。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这首词也为汪精卫狱中送给未来的夫人陈璧君的作品。陈璧君也是近代史上一奇女子,个性刚烈耿直。一个宴会中,有人戏言,她有英国护照,清政府不敢对她如何。这女子索性就当众撕毁了英国护照,一时传为佳话。
又有传说,汪精卫刺杀载沣前夜,陈璧君自荐枕席,要为汪留一后代。
陈璧君对汪精卫终生不弃,解放后宁愿病死狱中,也不愿写悔过书,说汪的半句坏话。而汪精卫也终生只有她一个女人,两人的爱情故事,真是感人肺腑。
这首词无僻典,无生字。就如寻常家常话,却字字透露出深情款款,离别难舍之情。
起句先问平安,如家书般平淡,“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八字,力透纸穿。“国破家亡”从儿女情长上荡开,“离愁万斗。”夸张得体。“恨”字有力。上片结句,回忆携手往事,有杜鹃啼血之痛。
下片起句回到现实,昏黑的灯光下,依着寒衾一遍遍细读透满泪渍的云笺。想着来刺杀亲王,本存死志,如今人还没死,空令你“潺愁”,只觉得惭愧。等死后,不管路途艰险,化作鬼魂也要保护你。想到此处,不禁肝肠寸断,再难以写下去了。
抛开人物的身份不谈,仅以词论,此词无论功法,还是情感,都是上乘。王国维论词有隔和不隔之说,此词就为不隔的典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汪精卫的汪汪字怎么写(提供一点汪精卫日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