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胸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
最佳答案 胸腹式呼吸的使用及控制 第一节 呼气的方法 三、呼气: 1.呼气状态 生活中的呼吸,吸和呼是交替进行的,不需要人的意识控制。
气流出入肺部主要靠前胸廓的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一张一弛的运动,并没有什麽对抗。在作品的演播中,演播是在呼气阶段中进行的,呼气和发声是同时完成的,要想延长呼气时间,必须持续的、均匀的、有节制的控制自己的呼气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的气息的控制能力锻链的必要性。
发声时,气息的动向是往上的。呼气时,输送气息的步骤是:上腹部的力量把气推到**,然后再从**呼出来。
也就是, 利用上腹部往上提的感觉把气带上来。要感到**、两肋和上腹部都在共同用力地帮助推动气息。
为了使得气息能有力度、有节制地慢慢呼出,原则是, 对吸进来的气,要在一刹那间就控制起来,然后, 再立即转化为呼气的状态。胸廓、两肋以及上腹部要轻轻地挺住,不要使刚吸进来的气马上都撒出去,做到自然而有弹性的气息控制状态,直到播报的内容允许我们一刹那间能补充一口新气为止。
实际上,此时就是控制的开始,也就是说, 要有意识地控制住已经处在收缩中的吸气肌肉群。两肋及横膈不要马上回缩,以便维持胸廓的扩大。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只船,那麽两肋就是船桨,要有划桨的感觉,向外撑开。否则,两肋一松,腹肌无力,气马上就呼用完了。
但横膈本身具有一定回升的弹力,两肋也有一定的重量,此时两肋及上腹部的呼气肌作控制性的开始收缩,当这种收缩的力量, 恰好超过支撑胸廓能扩大的吸气肌的力量的时候,气息便会有节制的呼出。但是, 在呼气动作结束时,胸廓才会恢复到原来状态。
此外,在呼气时,后颈稍挺起,提起软腭,打开后声腔,放松喉部与下巴,这几部分的状态都是同时出现的。 简言之,胸廓不要塌下,要自然的控制腹部的收缩, 并与两肋保持对抗,这就是控制性地呼气。
2.呼气控制的部位: 从吸气状态中我们可以得知,腰部周围是使我们感到明显的吸气部位。从生理的结构上来说,胸腔上小下大,十二对肋骨从上到下排列,每对连接胸骨部分的前端都有一段软骨组织。
第一对到第七对肋骨,前端连在胸骨上,后端则连在脊柱的胸椎段。第八到第十对肋骨的前端,却附在第七对肋骨上,而第十一到第十二对肋骨是悬空。
肋骨的这种由上到下的排列结构,使得胸廓的下部活动范围大大地加大,因而为增大呼吸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会使我们对这部分比较敏感。可以说,两肋、腰部周围、腹部肌肉要保持相对的收紧状态,促使气息得以受到控制。
3.体会练习呼气的方法:下面我们列举两个练习呼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跟著老师一起 冥想, 并循序做出动作。 (1) 假设你的眼前有一张桌子, 上面布满了灰尘。
请你用一口气把它从左到右、从 前到后依序吹乾净,但不能尘土飞扬,必须让气息呼出的均匀、流畅,不能用腹部一鼓一瘪地向外顶气,否则呼出的气息前强后弱,就不自然。 这时,你应该可以体会到什麽叫做呼气控制了。
(2)当你游泳时,吸好气后在跃入池中的一瞬间,不吸也不呼,以便为在跃入池中, 潜泳一段储存足够的气息。这一瞬间就是控制力。
当进入水里后, 你开始慢慢地呼气,这时的呼气也是得慢慢而有节制地呼出,以便延长供应你要潜泳的距离。 4.呼气的原则:在练习控制呼气的能力时,应注意下列的五个原则。
(1)在演播过程中,气息的呼出,都是由胸腹这个控制部位流出的。即使感到气息 即将不足时,也不要失掉控制。
有了控制的感觉,就会感到每个句子或每一个音都会有气息的支持,而声音也会呈现出圆润、自然的状态。有些人靠调节喉部、捏挤喉咙发声,这是不对的。
(2)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度,控制的部位要像皮球一样富有弹性,要感觉轻松而自 在。如果过分控制,保持的力量太大,就会把气息压住,气息一紧张,声音也跟著发僵,气息就不能流畅地呼出。
保持气息的力量太小,呼气又得不到控制时,气很快就会用尽,当然会影响我们的发声品质。所以,控制气息应该有弹性,气息的呼出要求均匀、自然、运用自如。
所谓吸气肌肉群及呼气肌肉群在生理上的对抗,此时, 在演播中,只要保持吸气状态就行了。 (3)发声时,一定要有气息的支援,而且要节约使用气息。
要根据演播内容和声音 的高低、强弱不同将气息不浪费的用得恰到好处。气息过弱,声音就不响亮, 会影响作品感情的抒发; 气流过强,又容易冲击声带, 使声带失去韧性,声音 也无法持久。
语言艺术的气息跟唱歌的气息来比较,不但比较浅,而且使用时 也比较灵巧。如果气息过深,声音靠后,吐字也不会灵活,声乐歌唱的气息控 制,要求演唱者须控制从小腹到口腔, 得形成一个“气柱”,这种气息的控制 要求,在广播的艺术发声中, 是用不到的。
(4)两肋扩张,**自然挺起,但上**并不积极参与呼吸活动,不要把注意力放 在上**,否则会影响气息的控制,吸气部位过高,会引起喉部紧张。 (5)演播中的呼气动作, 是在吸气和呼气肌肉群的对抗下完成的。
这种对抗与原来 的一般呼吸状态完全不同,这种对抗,就是控制,必须通过持久的练习,才能 融会贯通。 四、胸。
2.正确的呼吸方法
●常见的呼吸主要有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由于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故胸腔会因此而扩大,腹部保持平坦。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
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如果放在**的手比放在腹部的手起伏明显,或者放在腹部的手几乎静止不动,则说明呼吸方式不健康,呼吸过于浅短。
要学会深呼吸特别要采取腹式呼吸,这样你会更健康!
要学会深呼吸特别要采取腹式呼吸,这样你会更健康!
●腹式呼吸法和缩唇呼气法能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且简便易行,可在家中随时进行。
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训练腹式呼吸,对于气功、瑜伽、减肥等爱好者都有裨益!此外,对于喜欢唱歌的朋友及其发声也有惊喜收获!
●腹式呼吸应用于发声原理。有磁性的声音发出的时候,腹式呼吸作为动力,胸腔则充气一直保持形状作为共鸣器,气流从上颚后方过来,平稳均匀出口腔。有些人的声音颇具磁性,秘诀就在这里。平时锻炼可以做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的练习。其中练快时想像自己为“见到很久没见到的朋友那样惊喜的瞬间”,练慢则为“闻一朵清新淡雅的花朵”。呼吸时保持胸腔的充气形状,这是关键。
3.胸腹式呼吸法
刚开始练习时越自然越好,平常生活中你怎么呼吸就怎么呼吸,先不要“刻意”的去追求腹式呼吸。在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下,再寻求最大限量的呼吸。请背靠床静静的仰卧,这时你的全身心绝对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再自然的呼吸,这时你就会感觉到腹部在自然的扩张运作。吸气越多,腹部扩张越大。呼气时,腹部不要迅速懈下去,要尽可能撑住腹部将气慢慢呼出。如果站立演奏时,有在床上呼吸的同样感觉,那么你的感觉练习就对了。
正确感觉:全身很放松,呼吸时仅有腹部在自然运做。腹部控制气时千万不要使劲硬撑,应有弹性(吸满气时,在不出气的状态下,腹部应能自由扩缩。)
另外我还看到有介绍吸气时肚子不怎么动,是腰有扩张的感觉,不知倒底怎么做.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用胸腔呼吸(求胸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