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什么意思
大意是: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⑴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沧溟:大海。
⑸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李邕》
2.大鹏一日同风起
是李白的.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在此诗中 ,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3.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什么意思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朗诵时个别应注意的读音:
簸:音bo3,动词,用簸箕扬起.
溟:音ming2,名词,海.
写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冥
上 李 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在此诗中 ,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冥水
《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耶?”
畏后生:
这里用了《论语·子罕篇》中孔子的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如此说,是奖掖后进;李白如此说,是少年气盛。但这四句也只含一典,诗情激荡,不因用典而沉滞,也算极尽解嘲、辩解和宣泄之能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大鹏一日同风起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