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酒不觉暝的下一句是什么
对酒不觉暝下一句:落花盈我衣。
【意思】与朋友对饮,不知不觉已经暮色昏暗。
【出自】李白《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赏析】这首诗应该是作者遭贬之时的作品,诗中塑造了一个旷达但无奈的诗人的形象,酒与花,月与鸟是诗人的孤独的伴侣,而此景之下,作者的选择只能是沉醉,是落花满身的凄凉,与孤月与夜 鸟为伴,这正是作者最消沉的时期,但诗里却没有那种颓废,而在酒与花里获得解脱,但也充满一种阔大的悲哀,这种悲哀应该是建立在家国的命运基础上的,是作者普遍的心理与情感的表现。
2.寻找有关落花的诗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错怨东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交坠。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冰肌玉肤飞红云,纤指皓腕自调笑。
醉指春花尽妖娆,不觉座下凳将倒。斜倚栏杆蝴蝶飞,乱入林中惊飞鸟。
不知红颜弹指老,犹言而今花正好。片片飞花舞望眼,闲愁散落烟水间,何人与我共凭栏。
风雨楼中,凭栏看落花,乱红飞渡残秋,一盏清茗听风雨;消魂梦里,对月频把酒,百盏怎解千愁,倾情一笑最消魂。赋得残菊】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惜花吟】鲍君徽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 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罢吟恣游后, 独把芳枝归洞房。【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卢照邻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横吹曲辞·梅花落】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河上逢落花】万楚 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
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桃花乱落如红雨。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金兄的:落花荫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还有吾的:归去,归去,红日落花飞絮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
忽闻邻女艳阳歌,南国诗人近若何? 欲寄数行相问讯,落花如雨乱愁多。
3.如何拗救
原发布者:yesok68
关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的拗救“仄仄平平仄”句式的拗救比较特殊,因为它不在本句救,而是用对句第三字救。第一种情况——当出句第四字用了仄,则对句第三字必须的平用来就出句第四字的拗。此处只讨论五言,七言即是五言前加二字而已,恕不另论。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举例:孟浩然:《裴司士见寻》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上句式,由于第三字位置可平可仄,要是第三字也随意了,那这句式就成了“仄仄仄仄仄”,拗救方法同上,也是用对句第三字救。举例:孟浩然:《送友东归》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第二种情况——“仄仄平平仄”的一三两字位置互换即平仄仄平仄,拗救办法依然是对句第三字平声救:平平平仄平。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举例: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有可能是对句“孤平”相结合的拗救,办法同样是对句第三字平声救对句和出句,这就是一字多救。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举例:李白:《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下面还有一种句式,依然是第三字救。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于这样的句子,大家一般不注意,认为一没有孤平,二没有三平,是不予理会的,我就不救,无非是救了对句的孤平。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