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
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野心非常的明显,每个人都知道。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在他父亲司马懿和他哥哥的影响下,极力的发展自己司马家族的势力,一时间权倾朝野。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来形容他的野心,后来魏帝率兵征讨司马昭,却被司马昭的同党刺死,而司马昭并没有追究同党的责任,反而封同党为王。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撺掇魏国政权,建立晋朝,人们就用用司马昭之心,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
扩展资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三国后期,魏国有一个叫司马昭的,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他沉着冷静,坚强,雄才伟略,掌握着魏国的大权。司马师身死之后,司马昭就当了魏国的大将军,就这样魏国的大权还是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司马昭不仅非常狡诈而且权欲心还非常的重,作为皇帝的曹髦却没有话语权,更不能左右朝廷的事情,在没有话语权的曹髦心里怎么会不愤怒呢。他很早就知道司马昭有谋权篡位的野心,指不定哪一天自己皇帝的宝座就做到头了,要拱手相让。
于是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下一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啊了。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这也成了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3.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
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野心非常的明显,每个人都知道。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在他父亲司马懿和他哥哥的影响下,极力的发展自己司马家族的势力,一时间权倾朝野。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来形容他的野心,后来魏帝率兵征讨司马昭,却被司马昭的同党刺死,而司马昭并没有追究同党的责任,反而封同党为王。
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撺掇魏国政权,建立晋朝,人们就用用司马昭之心,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
扩展资料: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三国后期,魏国有一个叫司马昭的,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他沉着冷静,坚强,雄才伟略,掌握着魏国的大权。
司马师身死之后,司马昭就当了魏国的大将军,就这样魏国的大权还是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司马昭不仅非常狡诈而且权欲心还非常的重,作为皇帝的曹髦却没有话语权,更不能左右朝廷的事情,在没有话语权的曹髦心里怎么会不愤怒呢。
他很早就知道司马昭有谋权篡位的野心,指不定哪一天自己皇帝的宝座就做到头了,要拱手相让。于是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歇后语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
2、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3、这句歇后语的由来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 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 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76649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