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亦称“授课心得”、“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改革的力度。它是促进自己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1。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所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将这些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有些做法实际上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它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 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烦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既要找出客观原因,更要正视主观原因,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
3. 记教学过程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如不及时利用教后记去捕捉这些“偶得”,就会转瞬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4. 记教学的“智慧火花”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5. 记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争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教师若对难点吃不透、对重点找不准就容易以面代点。突破课堂难点,主要对课堂中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分析,这样才能及时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及时搬掉“拦路虎”,及时予以补救。
6. 记“再教后记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如何做,因此她的课教的炉火纯青,常教常新,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老师在教完每一节课后,坐下去,沉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一堂课的得与失,根据这节课的体会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写一写“再教后记”,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此堂课更精彩。这样可以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
总之,记教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能防止遗忘,以记促思,日积月累,必有所得,长期以往,定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今后教育、教研提供充足“能量”。
2. 教案的教学后记怎么写
原发布者:**亚
教案的教学后记怎么写【篇一: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撰写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一、题目:课题+教学反思二、正文包括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教学设计反思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这几个环节进行反思。比如反思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得当,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例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目标1:认识中国地图目标2: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目标3: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4: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二)教学过程反思主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反思,如导入,提问、小结等。例如: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中国地图,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初中学过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三)存在问题反思主要是指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集中的回顾和思考。例如:11、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
3. 专业基础课教案的教学后记怎么写
当老师就得写教案,专业基础课教案的教学后记怎么写呢?写教学后记则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能力是否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后记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心得与体会、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应等记录下来,作为教案的有效补充。那么,教学后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 曾经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写教学后记则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能力是否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个人认为有下面几点可供大家参考:1、记录成功的教学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堂课可能是比较成功的。
这时,我们就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具体包括:自己是如何构思设计的,如何做课前准备的,选择和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以及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一记录下来,定会从理性上有所收获。2、记录失败的教训。
失败的课人人都有,问题是该如何面对失败。如果失败后,能定下心来,认真冷静地寻找失败的根源,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你一定能发现原因。
虽然这是“失败的记录”,但“失败是成功之母”。 如机械设计中的受力图分析在教时候,自己认为效果不错,在机械制图的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虽然再三提醒但还是有学生错。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缺乏应用口诀和写口诀这一环。如果强调应用口诀,加强训练学生可能错误会少些。
3、记录学生的学习困惑。 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困惑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难点,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困惑,也就突破了难点。
当堂课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学生理解,掌握的不错,可是后来再做综合题,同学就不会了。此时我才发现学习指导书很有帮助。
于是在教学后记中我作了如下总结:讲授知识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要改进教法,堂课就让学生多比较,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多练习此类的题,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记录瞬间的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饱满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往往会让教师“灵光一闪”,想到一个绝妙的教学方法,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后认真记下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对开展今后的教学,开发学生潜能,都是非常宝贵的。
5、记录学习和学生的创造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教师在不断地面临着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中因时而变,因情而作,表现出种种积极状态,抓住课堂中的普通事件和偶发事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事业的深度发展。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再认识,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既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也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实际上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必然有精彩之处,有时学生激情洋溢,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问题,给课堂增添新的光彩,有时教师设问精妙,引导亲近、自然,师生共鸣异乎寻常。教师及时记下课堂中那些迸发着学生智慧火花闪烁的片段,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思想,性格和对学习过程的了解,而且能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拓宽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天长日久,便凝结成智慧,积累成教学经验,有效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曲折性, 从而使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新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