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自传怎么样
一切源于偶然,当年在实习的时候兼职代老师去听课,偶尔还是能听到好声音的,刘良华老师算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吧,回想当刻,已经忘记讲过哪些内容了,在课堂上老师是出其不意出人意表的,内容感觉也是一直在介绍他的书,还有家中趣事。
第一印象吧:拽,痞,来卖书的。果然查了一下他出的那两本书《教育自传》在豆瓣上少有人看,《叙事心理学》压根就没出版呢,看你拽的呢,哼哼。
最近也总算是看完《教育自传》了,第一次看传记型的文章,第一次如此的贴近一个人的灵魂。若如果想了解一个人,那么请回到孩童时期吧,倒流时光亲身去拥抱欣赏吧,即便今天是怎么的儒雅怎样的绅士也是难不免有偷西瓜欺负女生的过去。
书名为传,但实际还是以教育研究为核心,分为了四部分:童年的故事;做学生的故事;成家立业的故事;附录:教育自传选读。较为偏爱的是前两部分,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讲述身边的亲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后两部分的话,更多的是作者关于教育的思考研究,可惜非本行,但是个中的理论倘若能运用在教育下一代也是不错。
若回想过去,谁在我们生命留下的涟漪最深刻最恒久,谁又给我们的性情形成添砖加瓦。在读童年的故事时,总是少不了莞尔一笑,刘良华老师本就一顽劣少年,家庭环境也算不上是多高级,祖父是一个强要面子的看不起作者的老人家,爸爸虽然不识字却是厚道,妈妈虽说一农村妇女却也是对知识敬畏的人,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却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如果不是妈妈的对算命先生的坚信,作者是否能自己懂得“不扬鞭自奋蹄”?谁知道呢? 人一生的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过去我们总是艳羡着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就可以获得成功,明明我们大家学的是一样的课本,或许我们还另外多做了些习题,明明我们都是坐在同一教室,接受一样的熏陶,可是,九年的义务教育总是告诉我们,成绩是可以划分不同等级的。
为什么另一个人就可以那么的成功呢?是刻苦?也不见得,但是那个人一定有着一个爱他的父母,赞赏他的老师,陪伴的朋友,当然还有自己的感恩。或许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一本教育自传吧,慢慢的细数一生中给予我们教诲的人们,也许这样我们才会明白,今天我们的所得所获,不仅仅是自己的,成长从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可以。
书本还有另外一看点吧,就是对于教育的研究,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也许就是其中的精髓吧,关于教育那一段,毕竟还没到那时候,没那逼迫感,所以,嘿嘿,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再次还是要推荐一下刘良华老师的另一本书 《叙事心理学》 。
里面有介绍一些电影书籍,关于教育的,摘录一下 电影:远山的呼唤 无路可逃 悲惨世界 雨人 罗生门 十二怒汉 死亡诗社 书籍:不过如此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学会生存 象棋的故事 小王子。
2. 学生自传怎么写
阳历1999年9月17日,阴历八月初八,上午10时28分我被迫离开了妈妈的肚子,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于是我放声大哭。
可是,等我睁开眼睛时,一张张笑脸看着我,所以我又喜欢上了这个世界。 2000年春节,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长途旅行。
偶和奶奶一起坐火车到了四川最北边的万源市。那时的我长得白白胖胖,和姐姐特别像,于是不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是幺爸家的老二呢!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半岁以后我回到了成都。 俗话说:“七坐八爬九生牙”。
一转眼快1岁了的我仍然不长牙,这可急坏了妈妈。她抱着我到华西挂了专家号,想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可是到了一位老医生面前,我却紧闭着嘴巴(也不知道那时的我怎么有这么顽强)。医生没办法,索性说:“肯定会长出来的,回家等着吧!”花了钱还真是灵验,第二天妈妈果然看到了我那雪白的小米牙从粉红色的牙床里钻了出来。
这也许是我送给亲人们的惊喜吧! 两岁半时,我走进了幼儿园。第一周全班同学除了我都在哭。
因此老师就特别喜欢我。可是到了第二周,我也跟着大伙哭起来,回家的时候嗓子都哑掉了,可还是对妈妈说:“我就是没哭!”后来就好了。
我和小伙伴们玩了起来,由于我很友好,所以有一大堆好伙伴。 我是一个有自主想法的人,有段时间我很崇拜宇航员杨利伟,所以一度想改名为“任宇航”。
我知道要有知识才能当上宇航员,于是我盼望早一点上小学。特别是国庆节到北大、清华参观,吾更加渴望学习了。
妈妈特意请了一位英语老师来培训我,至今我参加四川省英语比赛一等奖的奖状还贴在幼儿园的橱窗里呢!当我步入小学时,我是一如既往地调皮。因此,刚上学几天就摔倒在风雨操场上,而“光荣负伤”了。
经历了这小小的波折后,我开始认真学习了,获得了双百分的优异成绩,还在爸爸的帮助下建立了博客《洗耳恭听》,在网上发布了几百篇博文,和很多“耳丝”分享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我也慢慢地爱上了写作。
令我感到自豪的是有几篇作文发表后还领到了稿费。这笔稿费用得很有意义。
我把它捐给了一位家住广元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的大姐姐。提到广元,我跟它真的有缘分。
我七岁的生日就是在广元和记者阿姨、摄像叔叔、广元昭化小学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过的。原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多了解社会,送我参加了《成都商报》举办的“城乡孩子互换励志活动”。
一共有七个同学去,我年龄最小。在那里,我既看到了秀丽的田园风光,又看到了无比简陋的小学校园;既体验到了新鲜有趣的农家生活,又体验到了贫困落后的艰苦生活;既收获了淳朴真诚的友谊,又收获了家人对我的思念。
短短的7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长大了许多。 现在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紧张呀!我喜欢拼装机器人,踢报纸团成的“足球”,下围棋,学奥数,诵读国学经典。
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是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看《三国演义》连环画;收看《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易中天品三国、曾仕强评胡雪岩;特别喜欢创作场面宏大的古代战争图! 小小的我,来到这个大大的世界。 我要快乐地学习,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我要乐观地生活,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
3. 自传怎么写
自传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一种应用文书,一篇引人的
自传,除了让人清楚明白地认识当事人的基本资料外,还必须提供更深层的资讯,使阅读者能从众多平凡的资料中感受到耳目一新的效果.通常
自传的用途有三:
一,自我荐介的
这一类
自传的目的,通常为了
求职,升学所需而作,因此除了一般基本资料;如身世背景,学历经验,兴趣专长之外,此类
自传还须具备一些竞争性和广告性.这种讲求包装行销的精神,并不是鼓励矫饰浮夸,虚伪欺骗,而是希望作者能清楚透澈地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优点,并在文字上发挥自己的特性,以求对方能清楚地接受到这种讯息,进而做为选择上的参考.
二,面试应徵的参考
无论是
求职应徵或是申请升学甄试入学,通常都会有面谈或面试一项,而
自传的内容就是面试时的参考资料,经由面试时面对面的沟通,主试人员常会针对
自传中所叙述的各项资料,对面试者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印证其学识,能力,背景等,因此在写
自传时要特别慎重.
三,人事档案资料
此类
自传如:学生在校时所写的
自传,任职工作时所写的
自传;前者以供老师了解并做为辅导之用(如新生入学时所填写之
自传),后者以供机关主管了解并可为升迁参考之用(如公职人员任职,必须填写「公务人员履历表」其后有「简要自述」一项).此为当事人的自我剖析,叙述
个人身世背景,服务经过等,以为人事档案的基本资料.
第二节 写
自传之前的准备
有人一提起写
自传就觉得自己乏善可陈,脑中一片空白,其实这是因为平常没有收集
个人基本资料之故.
一篇
求职
自传和一篇申请入学的
自传,作者虽是同一人,但内容却可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当
自传的阅读对象和目的不同时,自然在撰写时对於资料的选择取舍上就有所差异.
以下提供一些收集
个人基本资料
4. 自传怎么写
我叫XX,我今年XX岁,我在XX中学度过了很有意义并丰富多彩的三年,三年中我得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包括知识以及与人交往的方法,还有就是我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我前进的方向。 面对着如此繁重的课业,我渐渐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时间,合理的运用时间,不再像以前没有工作重点,而耽误了不少时间。
我也在此期间也学会很多的经验,变得守纪了很多。这样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提升一个层次。
我在每天刻苦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努力去取得了好成绩。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这让我很满足。
我的爱好是画画,这虽然不是学校学习的科目,不过我此中受益匪浅。: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使我对人生的学习提供了很有帮助。我的兴趣是画画,也很希望我以后会有多一些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
初中三年来,我也有了不少的改变,尤其是我的一些优、缺点。我的缺点是XXXX。
而我的优点则是XXXX。但是我以后也会尽力去改掉我的缺点,并去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这三年中,我学的东西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我知道学无止境,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 当然,三年中也给我留下了不少深刻宝贵的记忆:有与同学下课时嬉闹的,有上课不专心被老师批评的,当然也有一些被表扬的,等等。
这些珍贵的记忆,我会一直留在脑海中,一生都挥之不去。 也许以后我并不会在重点中学读高中,但我会记住这个给过我初中三年美好生活的学校,也很感谢老师们含辛茹苦的教我们知识,让我体验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做过的第一个化学实验,也记得自己连接的第一个电路,这些有趣而精彩的机会都是老师们给的。
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我将会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将来报效社会。 在最后,我要谢谢老师以及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因为有他们的爱,我这三年才过得如此温暖,仿佛与伙伴们一起学习还在昨天,而现在我就要毕业了,但是我会永远的记住你们给予我的那些点点滴滴的。
5. 自传怎么写
自传 : zì zhuàn 传记文的一种。
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
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或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均为自传。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虽然有少数例外),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
自传作品采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400?)、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 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
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
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
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
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
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账,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
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 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
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 自传中要有事实。
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
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
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
像《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 鲁迅自传 我于1880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能够看书的学力。所以说,在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13岁时,我家忽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支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18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