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邻居的家训故事怎么写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家风和家规的教育作用。
家风和家规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久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和“黑”就是指所处的环境。
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染”。《颜式家训·慕贤》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意思是,与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上臭味。”
《三字经》中“孟母择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孟母的教育也让我们领会于心。
近来听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我颇受震撼。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成大业缘由之所在。
与那些历史人物相比起来,我只是平常人,但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感受深重的就是家庭教育。虽然没有成文的训言,但在我的思想里,我家的家训就是“善良诚信,勤劳节俭,在困难面前不屈服。”
这也是奶奶留给我们这些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奶奶是一位慈祥、善良、勤劳、刚强的老人。
她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却很有智慧;没有受过教育,却很有思想。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跟在奶奶身后,感同身受的是她对我们这些孙子孙女的疼爱和教诲,成为我一生中最温暖的珍藏,她是我头顶的一片蓝天;看到她老人家光明磊落的做事风格,她是我成长中最佩服的榜样;与邻居的和睦相处,对邻居孩子的关爱有佳,这是我寻找到的善良的源泉;她对妈妈如同女儿一般对待,换来父辈们都对她孝顺备至,这给我们后代人多么好的借鉴;面对当年家境贫困的境遇,她一双瘦小的肩膀,竟坚强地挑起我们姜氏家族的脊梁……这些都深深震撼和感染着我的心灵,成为我们一生都要借鉴的力量。
直至今日,我身为人母,我也秉持同样的教育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女儿3岁的时候就知道:她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她要爱爸爸妈妈。
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跟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还要留给太姥和叔叔一份。等我长大了,我先给爸爸妈妈做好饭,再下楼给爷爷奶奶喂饭,然后再去上班。
姥姥姥爷住得太远了,这怎么办啊?这样吧,让姥姥姥爷也搬来我们家里住,这样楼上楼下就都能照顾到了。那一天,看到女儿如此年幼就有这么可爱的想法,心里幸福极了。
虽然女儿只是在嘴里说着的,但我知道她说这些话,是想了好久的很有分量的话语。所以我当时对她的话并没有任何阻拦,就让她幼小的内心去精心勾画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2. 我的家风故事怎么写
看到老师给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 回到家里,吃过晚饭,我依旧座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还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写完作业了?”我没动。
眼前的电视被关掉了,“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吗?”唉!这句话我从上幼儿园时就听得耳朵出了茧子了,去写作业吧。“老毛病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记不住吗?”——这不就是我的家风吗?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
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小学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现在初中了,也只能写过作业就睡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
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 又想起来,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们也是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来了,妈妈总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总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给他们最大的,而妈妈只是吃最小的。
现在想想,这就不就是我们的家风之一:尊老爱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吗? 这样想起来,我仿佛记起了很多,我们全家人有时候在一起讨论一下历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抢答题,最后看谁对了;看最强大脑,讨论那些神奇的记忆。 我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
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风,不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德吗:厚德载物,认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也要说: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国家,国家影响世界!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早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有的国家总是以老大自居,总是希望别国乱起来,自己坐收渔利。总是不能以“仁爱”的心态对待别人,今天挑点事端,明天做点手脚。
这不正是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径吗? 呼吁大家都从现在做起吧,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26266我们民族的精神去影响世界,让世界早日“仁爱”起来吧! 【点评】 由小家想到家国天下,文化传统,立意较高。但同时,针对自己的“家风”描述就略显泛泛了,“厚德载物,认真做事,中庸做人”太过宏观,不好把握。
应寻找重点,深入挖掘,彰显自己家庭的特点。
3.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4. 一年级学生写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怎么写
家风家训: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家训家风,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训,它一直伴着我成长.背景故事:三年级时,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小方的人.他的爸爸妈妈从不管他,他就经常长时间游戏,不爱学习.有一天放学,他让我去他家玩游戏,我禁不起诱惑,就和他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到家,妈妈就劈头盖脸地问我:“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到家?”妈妈凶得像只豹子,脸色很是难看.我吞吞吐吐地说:“我在学校写作业,写完才回来.”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喊道:“胡说!我去过你的班级,早就没人了,你还在写作业?你到底去哪啦?别以为我不知道!快说!”爸爸见着情况不妙忙过来把我拉到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我们不是常对你说嘛,做人要诚实,你怎么能撒谎呢?你是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听了爸爸这番话,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向爸爸说了放学后去同学家玩游戏的过程,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撒谎准时回家.几个月后的一次数学考试,考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成绩是98分,心里挺高兴,可仔细一查,发现填空题有两空错了,老师没有发现.这样一来,我的真实成绩只有94分.上课时,我进行着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找老师改过来?还是不去呢?令我左右为难.这时,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爸爸曾对我说的那句话“做人要诚实”.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找老师改了分数.老师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实. 爸爸的那番话令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做人诚实就是我的家训家风,它一直伴着我成长.。
5. 家训,家教故事怎么写
范文,供参考: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篇二、里根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篇三、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6. 邻居的家训故事怎么写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家风和家规的教育作用。家风和家规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久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和“黑”就是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染”。《颜式家训·慕贤》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与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上臭味。”《三字经》中“孟母择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孟母的教育也让我们领会于心。
近来听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我颇受震撼。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成大业缘由之所在。
与那些历史人物相比起来,我只是平常人,但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感受深重的就是家庭教育。虽然没有成文的训言,但在我的思想
里,我家的家训就是“善良诚信,勤劳节俭,在困难面前不屈服。”这也是奶奶留给我们这些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奶奶是一位慈祥、善良、勤劳、刚强的老人。她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却很有智慧;没有受过教育,却很有思想。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跟在奶奶身后,感同身受的是她对我们这些孙子孙女的疼爱和教诲,成为我一生中最温暖的珍藏,她是我头顶的一片蓝天;看到她老人家光明磊落的做事风格,她是我成长中最佩服的榜样;与邻居的和睦相处,对邻居孩子的关爱有佳,这是我寻找到的善良的源泉;她对妈妈如同女儿一般对待,换来父辈们都对她孝顺备至,这给我们后代人多么好的借鉴;面对当年家境贫困的境遇,她一双瘦小的肩膀,竟坚强地挑起我们姜氏家族的脊梁……这些都深深震撼和感染着我的心灵,成为我们一生都要借鉴的力量。
直至今日,我身为人母,我也秉持同样的教育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女儿3岁的时候就知道:她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她要爱爸爸妈妈。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跟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还要留给太姥和叔叔一份。等我长大了,我先给爸爸妈妈做好饭,再下楼给爷爷奶奶喂饭,然后再去上班。姥姥姥爷住得太远了,这怎么办啊?这样吧,让姥姥姥爷也搬来我们家里住,这样楼上楼下就都能照顾到了。那一天,看到女儿如此年幼就有这么可爱的想法,心里幸福极了。虽然女儿只是在嘴里说着的,但我知道她说这些话,是想了好久的很有分量的话语。所以我当时对她的话并没有任何阻拦,就让她幼小的内心去精心勾画这些美好的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