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论性散文怎么写
议论性散文写作的五把金钥匙(一) 作者:唐惠忠 顾名思义,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品种,它借助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其思想内涵是理,写作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
此类散文可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抒发真挚的情感,彰显习作者的文化底蕴。选写议论性散文,可以说是应试作文获取高分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掀起“盖头”说特点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明显区别。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完整的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在论证时,常采用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归谬等方法。而议论性散文虽然也有议论的因素,也要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它一般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不是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议论性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需要读者穿透文字的含义,领悟内蕴,阅读起来不像常规议论文那样枯燥,而是在品味散文的优美韵律中体味说理的精警有力;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它以“情”感染读者,以个性化的风格吸引读者。 二、给你五把“金钥匙” 学写议论性散文,有五把“金钥匙”不能不了然于心并紧握于手: 钥匙一:“由事入理”,拓展文章的思想深度 在立意方面,议论性散文大都“由事入理”、以小见大——多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为文章的起点;从小事出发,表现的却是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事实上,时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缕风片云,珍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点滴感受(不要怕它不成熟、不完整),善于发掘感性材料的内在意蕴,是写好议论性散文的源头活水。例如冰心的《往事之二》,从雪天送朋友返回时发现足迹被雪掩盖起笔,生发出人生渺茫、岁月飘忽的深沉感慨。
作家把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经咀嚼、回味、沉淀,再经过提炼、结晶之后表达出来,使主题得以抽象与深化。 【片段展示】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 文/张晓风 巷口有人在卖桶柑,我看了十分欢喜,一口气买了三斤,提回家来。
如果不是因为书重,我还想买很多。那时,我刚结婚不久。
…… 我愣了一下,笑笑,没说什么。原因是,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
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对我而言,买这橘子一半是为了嘴巴,一半是为眼睛。
我爱那些绿叶,我觉得卖柑者把一部分的橘子园也借着那些叶片搬下山来了。买桶柑而附带买叶子,使我这个“台北市人”能稍稍碰触一下那种令人想得发狂的田园梦。
而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籍”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
公公平日待人其实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 我知道公公是对的,但我知道我也没有错。
公公只要买橘子,我要的却更多。我如果把我买的那种橘子盛在家中一只精美的竹箩筐里,并放在廊下,就可以变成室内设计的一部分。
而这种美的喜悦令人进进出出之际恍然误以为自己在柑橘园收成。对我而言那几片小叶子比花还美,而花极贵,岂容论斤称买?我把我买的叶子当插花看待,便自觉是极占便宜的一种交易。
而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不断碰到“我对他也对”的局面。那一天,我悄悄把自己买的带叶桶柑拎进自己的卧房。
对长辈,辩论对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评点:这是一篇即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文章写“我”“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橘子。也就是说,“我”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而公公看重的是它的食用价值。
“我”没有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公公,而是在说明自己选择连枝带叶的橘子的理由后,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公公选择光秃秃的橘子的心理原因(他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没有把自己买的橘子拿出来给公公看,而是“悄悄把自己买的带叶桶柑拎进自己的卧房”。
“我”的举动,来自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则源于“我”善于换位思考。正如文中所言,“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不断碰到‘我对他也对’的局面”,真理往往不止一个。
行文至此,就生发出一个“大”的意旨来:为人应善解人意,学会换位思考。 钥匙二:“虚实相生”,彰显新巧的构思 议论性散文常用的构思方法,是“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包括两种情况:由实入虚与化虚为实。 1.由实入虚。
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霏霏春雨联想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诲,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类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的手法,就是“由实入虚”;虚化,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 【片段展示】 归 文/江苏太仓高级中。
2. 议论性散文怎么写
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是运用散文的形式,借助具体的形象,遵守论证规则,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一种文体。
议论性散文有如下特点: 1、借助具体的形象,观点明确,论点鲜明突出;2、论据与论点关系紧密,论据紧扣中心论点;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可借助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4、写法灵活,事例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逻辑严密,结构严谨;6、可采用总分、并列、递进等结构类型,也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7、有时借助题记点明中心内容;8、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兼备;9、说理时常伴随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10、情理交融,有时借助象征委婉、含蓄的说明道理。 议论性散文在高考中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类文章往往得高分。
但写作时如把握不好,其风险也会加大。 下面请欣赏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四川一考生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
——题记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首先要加强阅读,读懂材料,读出文章的特色,读出文章的精彩之处。
可通过对题目、中心句、佳妙句的品析,对内容和表达方式作思考。由于文章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感”,因此观点的正确很重要,我们要加强平时的阅读,了解当前的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的主流倾向,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学会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 其次,在读懂的基础上,确定写作的“切入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
巧妙构思写出感悟 ■迅速切入,表明观点 因为是一段不长的议论性文字,所以开头表明观点很重要。表明观点方法多样,可开门见山,可引用导入,以简洁、生动为宜。
■巧用名言,增强效果 在议论中,运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说服力。 ■紧扣材料,文笔流畅 虽然是议论性文字,但因为是对阅读材料的议论,应该有对文章特点的简述,同时再加以自己的议论。
■草稿成文,漂亮誊清 修改时,一要整体思考这段文字的内容,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楚,二要推敲用词,尽可能使用比较生动的词语,使自己的表述引人注意。
3. 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 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散文的本论在本论中提出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放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
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在分论点的阐释中,分别突出三个亮点:语言优美,引用诗句,精当事例。
因此本论分为三段:一段用优美的语言阐述分论点;一段引用诗文名句阐述分论点,一段用精当的论证分论点。 一、优美语言成段 1.巧用比喻排比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语句连接起来用。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议论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皆可排比。
运用排比句,可有效的增强语势。例一:“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
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择善而从》) 解说:用比喻排比句,扣住了本文的话题“选择善良”,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例二:健康会随着时间损毁,美貌会随着光阴耗尽,荣誉会随着历史尘封,而诚信却如一杯醇酒,越是品得长久,就越是显得芬芳怡人。(《把“诚信”留在心里》) 解说:这一组对比排比句,不仅使主题鲜明突出,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例三:诚信是一座桥,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诚信是一种信念,它能激发你的斗志;诚信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议诚信》) 解说:这一组比喻排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平添了文章的色彩与气势。
例四: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解说:三个排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意在言外,发人遐思,恰恰构成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层递式铺排,从而大大浓化了作文的色彩,增强了作文的美感。 2.巧用假设句: 所谓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其为假设句。例一:假如父母是天空,我们便是天空中的云彩;假如父母是海洋,我们便是海洋中的鱼儿。
云和鱼是感觉不到天空和海洋的存在的,虽然他们一离开将无法生存,我不奢望和完全了解天空和海洋,只希望做聪明一点的云和鱼,能多一点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例二: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
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2003年高考《打开另一扇心门》) 3.巧用条件句所谓的条件句是指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
正因如此,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它常用条件复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复词语,换言之,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构成这种排比句与对称句语言标志。
例一:勤学苦练使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4.巧用对称句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
因为它要求用大至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语言锤炼的能力,而且因为运用论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
4. 怎么能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首先要准备充足的论据,要积累些议论性散文素材,在根据所写的议论性散文论点灵活运用。
议论性散文素材有很多种,化用诗句和运用古代诗人爱国报国等事列为论据当然会对所写议论性散文增色不少,为高考应试作文首选。这是我收集的优美议论性散文摘抄,希望能对你议论性散文写作有所帮助。
/%D3%F1%BD%A3o0/blog/category/%D2%E9%C2%DB%D0%D4%C9%A2%CE%C4%A1%BA%D5%AA%B3%AD%A1%BB。
5. 怎么写议论性散文呢
散文这一文体在表达上比其他任何文体都要灵活的多,自由的多。
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用形象化的手法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还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饱含富有哲理的意蕴,这是议论文中难以见到的表达方式,作者加以任意挥写,再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象。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 “形散”主要指文章内容可以广泛选材。
“神不散”则指中心主旨必须一致。 太过拘谨或太过松散皆不能成为好的散文。
散文可分为: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
(一)入题:在散文化的描写中,用议论提纲挈领,引领全文,或者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和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还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
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 《转折》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
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二) 结尾:运用名言诗句或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彰显文采,总结全文,达到提升文章主旨的目的。(回映开端,再次扣题)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
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捕捉理性的灵光》 “个性的张扬,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滴水是成就不了汹涌的,只有千千万万的浪花聚涌在一起,才能形成钱塘江潮般的汹涌。
个性的张扬犹如香山的红叶,一片两片成就不了‘红云几万重’,只有成千上万的叶片才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色彩。 个性的张扬,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有风采。”
《飘飞的叶片与大地拥抱》 (三),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 与议论文一样,散文要求内容充实,选取2-3个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并穿插议论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一), 散文是“情”的艺术 记叙文侧重叙事,记人;议论文侧重说理;散文却重于抒情。让情感从笔尖流露,悲伤、愤怒、欢乐、振奋、沉郁、昂扬都要有所抒发。
作者在写散文时,总是将个人的独特感受或亲情、友情、爱情和挚情毫无遮掩地和盘托出,这是其他一切文体所没有的,也是散文的特质所决定的。这种“情”的艺术带给读者的是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受。
如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象是自言自语,更象是与读者的亲切对话。 学生阅读这一则材料,体会作者,通过文章传达出来的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作者将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倾注在院子里的老梨树和柿子树上:“惊喜之余,我最关心的却是旁边小院子里不起眼的角落里那另外的两棵树……(老梨树)仍是半边吐叶,半边毫无生气。我又去小跨院中,看到我们卧室外的柿子树,不觉惊呆了!这棵当年冠华最心爱的也是最茂盛的柿子树,自他离去之后逐渐枯萎,而今年,它伸展到卧室的屋檐下的全部枝干竟都枯死了!……这柿树对冠华如此多情,他走了,它也逐渐失去了生命。
但我不知道这柿树的一半枯死是对有情还是无情?每年我盼望它开花结果,又怕它开花结果。……如今,他走后的第四个春天,柿花终于没有了,我连当年冠华抚摸过的枝叶也看不见了,它不再给我安慰,也不再给我悲哀,这是对我有请还是无情呢?” 作者觉得“似乎这梨树真通人性,它的兴衰也许显示着冠华的安危,老乔对梨树好,他病了,梨树也病了,他去世了,梨树也不开花了”!作者在谈她的写作体会时说:“我知道宇宙间是没有神明的,人并没有灵魂,草木也不能通情,然而我对冠华那千丝万缕的情思却使我在感情上把他生前抚摸过的,钟爱过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觉得是通着灵性的。”
由此她以草木之枯荣写了他们之间的恋情和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 (二)散文是“美”的艺术 以语言取胜是散文的亮点之一,或朴素,或华丽,或简洁都能体现美感。
与散文相比,小说的叙事让人感到纷繁,戏剧的语言太过口语化,诗歌的语言又太多跳跃性,只有散文的语言,恰如溪中的流水潺缓不段,句句相连,层层相接,却又句无余字,篇中没有剩言。 不同的句式也能体现语言美:长句私风行于水,舒展而流缓;短句如军号,。
6. 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 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