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谷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的读音
粟、豆 、麻、麦、稻 五 谷 史 话 五谷是什么 “谷”是“谷”的简体字,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
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
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亲爱的读者,你分得清五谷吗?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
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
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
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
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
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发骸篡缴诂剂磋烯单楼六种主要作物。
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禾就是稷。
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
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2. 醴.此字拼音怎样写
拼音:lǐ,以下引自网络:
释义 (1) 甜酒。
(2) 甜美的泉水:~泉。
醴〈名〉
lǐ
(1) (形声。字从酉(yǒu),从豊(lǐ),豊亦声。“豊”意为“等级系列”,引申指“五谷等级系列”。“酉”指“腐败”、“发酵”、“酿造”。“豊”与“酉”联合起来表示“五谷等级系列酒”。本义:采用稻、麦、粟、黍等不同等级的谷子酿造的系列酒。特指:美酒。说明:古代把五谷看成一个等级体系,有如下的等级次序:稻处最高等级,以下依次是麦、黍、粟、菽)
(2) 同本义 [sweet wine]
醴,酒一宿孰也。——《说文》
醴齐。——《周礼·酒正》。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
或以酏为醴。——《礼记·内则》
醴者,稻醴也。——《礼记·杂记》
且以酌醴。——《诗·小雅·吉日》
为酒为醴。——《诗·周颂·丰年》
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王充《论衡》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山木篇》
(3) 又如:醴杯(酒杯);醴酒(甜酒);醴齐(醴酒,甜酒)
(4) [形] 甘,甜 [sweet]
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尔雅》
醴泉出山。——《尚书·中候》。注:“醴,甘也。”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篇》
醴泉自地出。——《资治通鉴》
(5) 又如:醴泉侯(酒的别称);醴液(甘美的泉水)
(6) 中药剂型一种 [drug]。俗称药酒。如:醴酒(药酒);醪醴(中药剂型之一。即药酒)
(7) 液汁 [juice; sap]。如:木醴(树流出的液汁)
(8) 水名 [Li River]。如:醴泉
(9) 通“礼”礼法,规范、仪式的总称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出请醴宾。——《仪礼·士昏礼》
若不醴,则醮用酒。——《仪礼·士冠礼》
3. 五谷指的什么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
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
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
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
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
《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
禾就是稷。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
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