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了 与 懵了 有什么区别
1、词义不同
“蒙了”指昏迷,暂时失去知觉的。如:头发蒙;一下摔蒙了;被一猛拳打蒙了。
“懵了”指昏昧无知的样子。如:懵憧;懵昧。
2、读音不同
蒙读mēng,第一声。
懵读měng,第三声。
3、用法不同
"蒙住"是纯粹的动作 。
"懵住"指的是精神上受到的欺诈,一般使用被动态。
比如:
"蒙住双眼",也就是指把你的眼睛用什么东西挡住,从而看不到东西 。
"双眼被懵住了",指的是你因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受到欺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蒙,最大的女萝草。字形采用“艹”作边旁,“冡”是声旁。 “冡”是“蒙”的本字。后“蒙”行“冡”废。
懵,同懜。心窍迷乱。不清醒,无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懵
搜狗百科—蒙
2. 作文《被人冤枉的滋味》怎么写
被冤枉的滋味真难受,有让人说不出的难受,真的很难受、很难受……
那天,我刚迈进教室的大门,就听见有人对我大声嚷嚷:“印思懿!是不是你偷了我的笔!”我偷别人笔了?我为什么要偷别人笔?我什么时候偷别人笔了?我的火气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你胡说,血口喷入!”“难道昨天不是你值日!”小红气冲冲的对我说!“是的,难道值日(扫地)就是偷你笔了吗?”
这个时候,小明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原来小红昨天放学后就把笔放在台板里,由于昨天是我值日,今天一早笔就没了,所以大家猜测是我偷了小红的笔!我听后,火气更大了:“小红,我告诉你!!笔真的不是我拿的!”我一字一字的大声对她说!说完我坐到坐位上,拿出课本,顿时觉得大家都向我投来了不信任的目光。
“那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笔不是你哪的呢?”“那你又有什么证据说笔是我偷的呢?”我也不客气的顶了一句。同学们跟着瞎起哄,说什么拿了就拿了,还死不承认!
顿时,我趴在桌子上,眼泪却不争气的掉了下来。“你哭什么?就承认了吧!”“就是,你说不是你拿的,那你哭什么?”“对对对,不然你就不要哭!”……同学们议论纷纷。“你们欺人太甚了,我做错了什么吗!难道我连哭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大声怒吼!同学们见我这样都害怕极了,这时,小红说话了:“哭什么哭,哭能解决问题吗?有本事让我翻你书包!”“翻就翻,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没有……那没有……指不定在你家里呢!”“你太欺负人了,我警告你,你不要无理取闹!我印思懿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事!”我趴在桌子上,埋头哭了起来……一向默默无闻的小兰看不下去了,干脆打圆场,说:“算了算了,小红再找找吧!”说着一起帮小红找……“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小红的笔被同我一起做值日的小华放到讲台桌里去了!因为老师说要清理台板,而唯一能为我作证的小华却生病了。
大家像当做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回到座位上,我也当做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可是我的心里真的好受吗?
被冤枉的滋味真的有让人说不出的难受,流到嘴角的泪是真实的……真的好咸,好咸,好--咸……
3. 求郑珍的珍贵诗篇
《五岳游侣歌送陈焕岩归南海》中云:
“南楼日出见海东,五朝风静玻璃钟。何物蠓蠓一虮虱,不值关矢天山弓。富哉中原亿万镪,拱手掷向波涛中。君归试看五色羽,迩来恐化青趺去。更寻喑虎今在无,终古衔碑奈何许。”
《送潘明府光泰归桐城序》中说:
“记少年时闻言者道苏、广货,相诧极矣。十年来乃咸尚洋货,非自洋来者不贵异。今日英吉利即洋货所由来者也,其于中国为何如耶!自去年扰秽海疆,至今大半年,积半天下兵力而犹未能荡涤,是何由致之然哉?”
《有感二首》其二中写道:“太祝瞎无翳,仲车聋有灵。海澄何日见,世议皱目听。烽火通龙国,楼船断鲒亭。黄头方选壮,鸡肋愧刘伶。”
郑珍的诗《晚望》: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4. 爸爸教我学认真这篇作文怎么写
在学校里,老师说得最多地就是“认真”二字,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是这两个字。作为小学生,我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始终找不着感觉,懵懵懂懂不知所以。每当被要求“认真”时,我就立刻作“乖乖”状,不敢乱说乱动,只有惟命是从。为此,我还曾经向爸爸诉说了内心的困惑。
一天晚饭后,爸爸把我叫到身边,他递给我一段线和一枚针,说:“来,帮我把针认上。”因为平时爸爸妈妈经常让我干点小活,所以这次我也没多想,接过针线,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瞪大眼睛,对准针眼儿一穿而过。“好了,爸爸给您。”我说。爸爸接过针线,笑呵呵地说:“呦嗬! 动作蛮快的嘛。”我说:“这算什么呀! 您别忘了我双眼视力
1.5,穿针引线对我来说小菜一碟。”说完,我转身就要离开。“慢着!”爸爸叫住了我,只见他把针线重新递到我面前,说:“我想请你再把认针的动作做一遍,不过,我有个条件,就是在你认针的时候,我的手会在你面前变换手指,要求你在认针的同时,还要快速报出我伸出的指头数。可以吗?”我一听,感觉挺新鲜的,马上来了劲头。迫不及待地接过针线,满不在乎地说:“没问题!”可是,等到一开始,我才知道这个游戏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我刚拿起针要认,爸爸那边的手指就开始变了,我赶忙抬头报数。与此同时,我连忙拿线头对针眼儿,眼看就要穿进去了,爸爸的手指头又变了,我不得不急忙报数,而此时的针线却早已分离了。待我定神儿准备重新穿线时,爸爸的手在我面前一晃,我立刻又慌了神,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把数报错了,就是把针认错了,弄得我手忙脚乱,晕头转向,疲于应对。面对如此局面,我心急如焚,心想这样下去不行,若不想办法,到头来一件事情也干不好,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我就悄悄地开始和爸爸耍赖了,我采取的办法是,对爸爸的手指变化不管不顾,盲目瞎报,而把真正的注意力放在穿针引线这一件事儿上,结果针很快就认上了。爸爸看着我的表现,禁不住笑出声来,随后他收住笑容,一本正经的问我:“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次认针比第一次用的时间长呢?”我略微思忖了一下,回答道:“噢! 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专注。”爸爸点点头“你说的很对! 这就叫„认真‟。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能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神情专注,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完整,善始善终。懂了吗?”我使劲地点了点头说:“懂了! 爸爸,从今往后我一定认真搞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认真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我好像向爸爸做保证一样,一连说了好几个“认真”,那不是在随意地说,那是在认真地说。因为我理解了什么叫“认真”,“认真”该怎么做。
5. 怎么写作文第一次叠被子.三百字
从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们经历过许多许多的“第一次”。我最难忘的呀,还是第一次叠被子,现在想起来,我也不尽开怀大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才四五岁的我闲着没事干,在家里转来转去。感觉心情越来越烦闷,天气也越来越阴暗了,正在无所事事瞎转悠的时候。忽然,我发现了“新大陆”。哈哈!原来我的被子没有叠,这下我又有玩的喽!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想该怎么叠呢?想着想着,我便开始了我有趣的“叠被子之旅”。
我开始努力的回想妈妈叠被子时的情景:妈妈把被子的两个边从外向里折,然后再把另外两个边往回折,最后再一叠,就好了!“这也太简单了!”我带着轻视的眼神瞅了瞅被子,“看我怎么征服你!”
没想到,一开始我便遇到了困难,我准备先展开被子,哎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了一身汗,终于把被子展开了。于是,我便去请教妈妈,妈妈笑了,对我说:“先折长的两条边。”我若有所思,赶紧又去叠被子。我的身上似乎又增添了力量,我一直是个认真的孩子,我是不会退缩的!
我又开始叠被子。可是,没一会儿,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呢?”我又试着叠了一遍,没想到,竟然把自己缠在了被子里!妈妈看到了“木乃伊”一样的我,哭笑不得,而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赶紧把我解开,又手把手的教我叠被子。在妈妈娴熟的手下,我很快顺利的叠好了被子。懵懵懂懂的我似乎明白了许多许多……
6. 谁有自己觉得很好的话或文章段落
懵懂年华十有六七,
情有相吸时,
花有开时。
朝夕之际曾许天荒地老,
日暮相伴碎红遮窗,
同窗新识化同床,
秋、月圆。
岁长年过寒冬雪,
吹不散懵懵懂懂青春血,
盎然土松大雁归,
却纷飞,
月缺。
叹倒行逆施谁主离合?
难。难。难。
痛定是非识是非,
食苦思苦识是苦。
皆楚。
奈何奈何问奈何,
奈何,
扯。
哈哈 我自己瞎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