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裹粽子的作文
裹粽子
粽子非常好吃,我最喜欢吃了,可是,裹粽子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裹过,所以我可以这么说。
上个星期天的上午,奶奶准备给我们裹粽子吃。我非常高兴。
奶奶准备了肉,放了调料浸着;糯米,也放在水中浸着,后来滤去了水,也放上调料拌好;粽叶,清洗干净。奶奶开始裹粽子了,我在旁边看着。看着看着,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也来裹粽子,好吗?”“好!”我就跟着奶奶学着她的样子裹起来。我把两张笠叶折了一下,然后,又折了一下。接着,我往里面放米,中间放了一块肉,上面再放了一些米。最后一步是把笠叶折过来,再折向下面,把米全部裹住。可是,这一步把我给难倒了。我把笠叶折向下面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笠叶弄了一个大洞,米立刻从破洞里面往外面流。这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我灵机一动,又拿了一张笠叶裹在外面堵住漏洞。可是没有用,米还是照漏不误。我只好请教奶奶。奶奶说:“还是重新裹吧。”我只得拆了重裹。
第二次我用了好长时间才裹成了一只不象样子的粽子。可是,我想这是我裹的,总归也算它是粽子。这时,我看到奶奶一折一折放米放肉放米,再折再折,用线一捆,一只粽子又裹好了。而且,奶奶裹的是那样好看,美观。我心里暗暗想:以后要向奶奶多学习,多做一些事。
2. “皮子”的拼音怎么写
pí zi
【详细解释】
(1).表面。《朱子语类》卷七六:“是入细直彻到底,不只是到皮子上。”
(2).包或裹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如:书皮子;馄饨皮子。
(3).皮革或皮毛的统称。
【组词】
嘴皮子、羊皮筏子、眼皮子浅、耍嘴皮子。
【造句】
1. “不能光耍嘴皮子,要把劲使在关键地方。走,干活去!”我大声喝住了她。
2. 她脸上一副困倦的样子,连扯动嘴皮子的力气也没有了。双眼迷离,没有焦距,似乎在说赶紧给我张床吧。双手无力地扶着墙边,两腿发软,看着随时要倒下的样子。
3. 春游了,我们都尽力向父母耍嘴皮子,要钱买零食吃。
4. 你呀,喙长三尺,耍嘴皮子谁也没有你行,真要干实事你就不灵了。
5. 小成听牛皮子一说,非常气愤,说:"谁和你沾亲带故,少来这一套!"。
6. 爱情就是:亲亲嘴皮子,住着小房子,有点小银子,养个胖小子,一起提着菜篮子,踱着脚丫子,逛着小巷子,洗着菜盘子,老了两人坐在家中,带带小孙子,聊聊好日子,愿和你幸幸福福一辈子!
7. 你,小时候太丑,长大了太瘦,脸皮子太厚捡便宜没够。工作时太轴,开车时太肉。打麻将太臭,讲笑话不逗。
8. 他专会耍嘴皮子,一遇到事情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3. 正确的字怎样写
心
xīn(ㄒㄧㄣˉ)
[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2]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3]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词性与应用〗--
心
xīn
【名】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1]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溜,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胳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2]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3]心中。心里。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5]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6]精神。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7]心绪;心情。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8]思虑;谋划。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9]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部首: 心 笔画: 4 外笔画: 0
☆笔顺码:点折点点
4. “橐”字怎么写
橐tuó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竖捺折横撇竖折横横竖撇捺
基本字义
1.
口袋:负书担~。
2.
〔~驼〕即“骆驼”。
3.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槖省,石声。)
2.
同本义 [hollow bag open on both ends]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
宁子职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昂家将军以为(张) 安世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 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3.
鼓风吹火器 [air-blower]
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象〉
1.
象声词 [sound of leather shoes]。如:橐橐的皮鞋声
〈动〉
1.
通“托”,依附 [rely on]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竖捺折横撇竖折横横竖撇捺
5. 毽子的毽笔顺怎么写
毽子的毽笔顺:撇、横、横、竖弯钩、横折、横、横、横、横、竖、横折折撇、捺。
基本信息:
拼音:jiàn
部首:毛,四角码:25714,仓颉:hunkq
86五笔:tfnp,98五笔:evgp,郑码:MHBY
统一码:6BFD,总笔画数:12
基本解释:
一种用脚踢的玩具,用皮或布裹铜钱,钱孔中扎有鸡毛:毽子。踢毽儿。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毽子[jiàn zi]
游戏用具,用布等把铜钱或金属片包扎好,然后装上鸡毛。游戏时,用脚连续向上踢,不让落地。
2、毽登子[jiàn dēng zǐ]
你别成天很欠,不该管的事瞎管。
3、踢毽子[tī jiàn zi]
中国 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毽子用鸡毛插在圆形底座上做成。踢法多样,可以比次数,比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