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科学家摩德尔斯做了一次实验作文怎么写
这本书上发现了一个有趣、奇妙的科学小实验,是华汪德做给副班长秦超逸看的。
你们可能不认识他们两个,哦,不说啦!你们一定很期待这个小实验吧,那我就开始讲喽。先拿一张报纸,用手把它按在墙上,必须两个人合作哦!然后,找一支铅笔,用铅笔的侧面在报纸的周边嚓嚓地摩擦。
摩擦了一会之后,把按在报纸上的手拿掉,这样,你就会瞧见那张报纸似乎紧紧地贴在了墙上,就像是粘上去的一样。你用手轻轻地揭开报纸的一角。
一松手,它又紧紧地贴回到了墙上,就像是那面墙有吸力一样。怎么样,神奇吧?这是因为铅笔摩擦报纸就产生了静电。
如果你是个仔细的小朋友,还能看见报纸和墙之间有细小的火花,也会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
2. 用c++写一个万能的高斯
这是 C 程序,你把头文件换成 c++,把 printf 改 cout 就可以了。
无论是几维数组 ?-- 数组大小还是维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define N 100
float *GauseSeidel(float *a,int n)
{
int i,j,nu=0;
float *x,dx;
x=(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for(i=0;i<=n-1;i++)
x[i]=0.0;
do {
for(i=0;i<=n-1;i++) {
float d=0.0;
for(j=0;j<=n-1;j++)
d+=*(a+i*(n+1)+j)*x[j];
dx=(*(a+i*(n+1)+n)-d)/(*(a+i*(n+1)+i));
x[i]+=dx;
}
if(nu>=N)
{
printf("iter divergence\n");
exit(1);
}
nu++;
}
while(fabs(dx)>1e-6);
return x;
}
void main()
{
int i;
float *x;
float c[12]={5,2,1,8,2,8,-3,21,1,-3,-6,1};
float *GauseSeidel(float *,int);
x=GauseSeidel(c,3);
for(i=0;i<=2;i++)
printf("x[%d]=%f\n",i,x[i]);
getch();
}
3. der是什么意思
der
也称"得儿"或"德儿"
由东北地方方言演变而来
意思:形容一个人特傻,特憨(贬义)。因为der而让大家发笑。
例如:你怎么那么der啊!/你真der.
郑码 五笔 微软拼音 搜狗输入法 目前未发现可以与词词条音意匹配的汉字.
书写时经常用de加儿音.发音也如此.
DER在一些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厉害的意思,比如说吉林的长春,比如说一个人打球好,也可以说这人打球真der
德语的定冠词:der 修饰阳性名词, die修饰阴性/复数名词, das 修饰中性名词
东北话中也称"得儿"或"德儿",蕴含着“厉害”的意思。
例:“陈俊亨你狠der!"
4. "逗号"这个名称是怎么来得
逗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所讲的“句逗”中的“逗”相当于“句读”中的“读”,表示句内多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见的形式为尖点(、)。
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谱》(1897 年)中采用西式豆芽形的逗号(,)为“一读之号”。胡适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 (1916 年)中建议以(,)或(、)为“豆”号。
陈望道在《新式标点用法》(1919年10~11月)中所讲解的“逗点”(,)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l919 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所定的“点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句读符号(、),另一种是借自西方的逗号(,),用其中任何一种形式都可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
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1922 年)中把它们分作两种不同的标点符号,分别定名为“顿号”(、)和“逗号”(,)。1930 年《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把逗号(,)和顿号(、)分别列为公文使用的 14 种标点符号之一。
逗号在西文有不同的名称。在属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中,英语称comma、德语称Komma、荷兰语和丹麦语称komma,源自希腊语k?mma(被切分出来的片段,短句段)。
在属拉丁语族的语言中,法语称virgule、意大利语称virgola、葡萄牙语称virgula(也可称coma)、罗马尼亚语称virgulǎ,源自拉丁语 virgula(小杆、细枝)。在古罗马,读书人偶尔使用斜线断句。
自 13 世纪以来西方抄写员越来越多地使用斜线表示句内的短暂停顿。在中世纪晚期,斜线下移,为避免与下一行的字母纠缠,收缩成为半圆形符号(,),小马努提乌斯称之为“半圆点” (semicirculus)。
15 世纪末意大利出版家老马努提乌斯拟定了一个包括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在内的标点系统,用于他创办的阿尔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他选择现在已为大家熟悉但当时还很罕见的半圆形逗号(,)作为表示句内最小停顿的符号,在所出的拉丁文书籍中最先见于 1495 年印制的彼埃特罗·本博《埃特纳火山探险记》。
逗号的这种形式和用法,随着阿尔丁版图书传播到全欧,逐渐为西方各国所接受,用以取代其他形式的逗号。例如,英国 1525 年印行威廉·廷德尔翻译的《圣经·新约》英文本仍使用(/)作逗号,当时称为 virgil。
1535 年迈尔斯·科弗达尔将《圣经》全部译成英文出版,开始改用(,)代替(/)作逗号,l539 年印行的《大圣经》也是如此。随着逗号的形式的改变,逗号英语名称在 1554 年由 virgil 改为 comma。
virgule 在现代英语为斜分隔号(/)的名称,法语自 1534 年以来一直用来指逗号(,)。 ************************************************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说法,有助于了解逗号的主要功能。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逗号的定义如下: ·逗号,用于意义未完之语尾。
(1933年《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1954年《标点符号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句子内部主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国外一些辞书和参考书有关逗号用法的说明: ·用来分隔最小的句子成分的标点符号,也用来分隔算术式和化学式中的数字与符号。逗号的作用在于使用话语的语法结构清楚,从而使意义清楚。
(英国《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第2版) ·用来表示词、短语与句子之间的最小程度的切分的标点符号。(英国《企鹅英语词典》1978版) ·用来表示句子成分的细小切分的标点符号,如分隔非限制性的或插入的成分、引文、并列项目等。
(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1976年版) ·逗号,也许是用途最广的标点符号,表示思想或句子结构的连续性的最小的中断。(美国《芝加哥文字规范手册》1993年版) ·由稍向左弯的一条短线构成的标点符号,置于词的右下角,用以切分句子成分并表示最小的停顿。
(法国)《莱克西斯法语词典》1975年版) ·把句子分成意义单位的标点符号。(德国格·瓦里希《德语词典》贝尔斯曼出版集团1975年版) ·表示句子内部的语调的切分以及分隔某些句法单位的标点符号。
(奥若戈夫《俄语词典》莫斯科1982年版) ·标点符号之一种,相当于日文的读点(、),用于表示句子结构中最短的休止。(日本《出版事典》1971年版) 外语没有顿号,多用逗号表示最小的停顿。
汉语逗号表示的停顿大于顿号,因此表示最小的停顿不能用来说明汉语逗号的主要功能。 1990 年《标点符号用法》说明“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这就使逗号同各有职司的点号区别开来。
其实的也有自己的职司,顿号、分号、冒号等点号不管的句内停顿都归它管,只是管的范围比较宽而已。 1996 年《标点符号用法》把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