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航》简介
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初次出现时,他那些雄奇壮丽的情景,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惊心动魄。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乱云中向往中途站,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 —— 生的喜悦。
圣埃克苏佩里不是第一个描写航空的作家,却是第一个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他不满足于只描写孤悬于满天乱云之中,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生死角逐。他从高空中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山、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长。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的看法:人生归根结蒂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我的行动,从今以后,一个接一个,组成我的未来”。这与萨特的存在主义非常相似,“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人只是在实施自己的意图时才表明自己的存在,决定自己的未来。难怪萨特称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的大地》是存在主义小说的滥殇。而海德格也把出版50年来译成102种语言的《小王子》,看作是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虽然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不见得会用这个名称。
玛佳·德斯特朗评论道:“尼采与纪德设计了一种道德,用激扬优美的文章宣扬,惟有圣埃克苏佩里在危险与充实的人生中身体力行。”
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1928)、《夜航》(1931)、《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1944)。
2. 夜航怎么样
在读到《夜航》之前,从未有过哪本书能给予我灵魂飞翔在暗夜空中带来的那种震颤和幸福。
傍晚,飞行员法比安从巴塔戈尼亚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久,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在地上人们的眼里,空中飞机飞过带来的那一点光亮,是浪漫而温柔的;在法比安的眼里,地上光亮的星火,是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默默流露的感情,它们是幸福。
夜空中的法比安是夜空的王,他熟悉仪表盘和各种指针,就像国王熟知自己的国土和军队。法比安总是在黑暗中确定各个仪表盘的情形后,才开灯,对于操控飞机,他有这种自信。
然而,技术、信心和勇气,无法抵抗大自然的诡谲多变,从不越过安第斯山脉的太平洋飓风这次发威了,带来了一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大面积暴风雨。机油快燃完了,没有着陆的地方,法比安多次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失去联络,这位习惯于听从地面指挥的夜空之王终于要自己发号施令——他决定降低飞行高度。
仪表盘失灵彻底摧毁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就在夜空之王放弃的一瞬间,他看到了微弱的光亮,他奋力向这片微光驶去…… 里维埃是地面上的王,他和法比安一样,自信又勇敢,他指挥一切,包括指挥飞行员们的勇气。披荆斩棘的开拓者,都有着兽性的强悍和残忍,里维埃不容许同情和原谅——以及所有爱和温暖的感情,让飞行员们失去夜航的勇气。
里维埃和指挥奴隶建造巴特侬神庙的国王一样,他不怜悯人的痛苦,却无限怜悯人的死亡,于是他要建立屹立千古的事业,永远不被时间的砂砾掩埋的事业:夜航。 奋力和天气抗争的法比安驶向三千多米的高空,冲破云层,他看到了神奇的景象:月亮和星光照在云层上,光亮反照在飞机上,光明而又宁静。
得救的喜悦转瞬即逝,燃油不多了。对法比安的描述到这里结束了,结束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上,结束在希望和安宁的光明之下。
这是夜空之王的幸福,对飞行员来说,幸福的光不是来自城市和村庄,不是来自家庭,只能是来自夜空。 巴塔戈尼亚夜航的毁灭,有那么一瞬间,动摇了里维埃的信念,他像法比安一样有了放弃夜航的想法,然而仅仅是那么一瞬间,他又坚定了决心。
地面之王里维埃的幸福,在未来。他指挥的航班飞行在夜里,夜航航班带来的恩惠泽被每一个白天,这就是幸福的光亮。
读海子的诗,是大地和生命的力量,坚实安稳;读《老人与海》,是大海和生命的力量,惊心动魄;读《夜航》,是夜空和生命的力量,在空中无可依傍,却又给人以希望。我们爬上长城,已经感受不到人的血泪,孟姜女的哀哭业已消逝,只留下永恒的赞叹和伟大;我们坐在夜航的飞机上,早已记不起第一批夜航的飞行员们和他们家人做出的牺牲,夜航为我们争取了时间,这就是里维埃、法比安这些暗夜之王所希望的,这是他们的幸福。
3. 圣埃克苏佩里 夜航
《夜航》初版于1931年,出版当年的销售量就达到250万册,并获得费米娜文学奖。小说写了某个夜晚,三架邮政飞机分别从巴塔哥尼亚、智利和巴拉圭,一起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中的一架由于遭遇飓风而坠毁的故事。
书 名:《夜航》
作 者:圣埃克苏佩里
内容梗概:
小说写了某个夜晚,三架邮政飞机分别从巴塔哥尼亚、智利和巴拉圭,一起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中的一架由于遭遇飓风而坠毁的故事。故事在貌似平行、实则息息相关的两条线上展开,飞行员法比安挣扎在电闪雷鸣的夜空,而航线负责人里维埃忐忑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动一静,一暗一明,大反差的光与影的画面交替出现,紧凑而又富有节奏感,惊心动魄。高山沙漠,风暴雷雨,这些变幻诡谲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笔下立体鲜活;而饱含感情的而又具象的文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内容还是叙述技巧,《夜航》都属中篇中的杰作。
作者简介: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生于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加入拉泰科雷公司,开始邮航事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起飞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一去不返,成为一则神秘传奇。
除了飞行,用写作探索灵魂深处的寂寞是他的另一终生所爱。代表作品有童话《小王子》(1943),该书至今全球发行量已达五亿册,被誉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最佳书籍。其他作品还有《南方邮航》(1928)、《夜航》(1931)、《人的大地》(1939,英译名《风沙星辰》)、《空军飞行员》(1942)、《要塞》(1948)等。
4. 【夜航】读后感
《 夜航》也是出自于法国圣爱克絮佩写出的,主要讲了夜航的危险和夜航的重要,和战士们的不惧夜航的精神。
一个夜航的飞机飞来了,战士从飞机上骄傲的走下来。。航空公司的经理李维埃也就放心了许多。战士们从要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幻想他们的命运了。他们可能挨暴风雨的袭击,也可能发动机出故障,还可能撞山,这样的后果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这也正是夜航危险的所在。
一天一天的夜航使李维埃担惊受怕,但他从不表现出来。可他最担心的后果还是出现了。这天晚上一个叫法比安的老战士该去夜航送信了,他所开的是邮政班机使他们航空公司最老的邮政班机他检查了一下飞机便飞走了。当他飞到一个沿海的村庄时遇到了暴风,但在这股强大的敌人前法比安处变不惊战胜了暴风,可没想到又有一个小的暴风把它卷到了山顶上,他现在只能依靠地图来飞了他的飞机上的天线断了无法与李维埃他们联系可没想到,他的飞机没油了,飞机之线下降。
李维埃这时的心情很复杂因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于是他想了一夜又变得精神了起来,他遭受了这次挫折没有变弱,反而让他变得坚强了许多于是他继续用无线电告诉下一班航班:“起飞”!!!
5. 夜航船是谁写的
阿英先生在《夜航小引》中写道: 夜航船,是昼伏夜行的,而我的写作生活,也差不多一样,都是在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摊开纸来写。
那时我就想用“夜航船”作杂文集的总名。 ……为着避免名字的雷同,我把“船”改为“集”。
集子的内容,大都是些纪行文,谈书录,随笔,杂感之类,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可是我很欢喜,因为所收的都是我自己的话,都是些迫在心头,不得不喊出的我的声音。
说自己的话,喊自己的声音”,这是《夜航集》的风格,也是“夜航船”的风格了。 前几年,杜渐先生出版了他的《书海夜航》初集、二集。
唐先生在二集的《序》里评论作者是“信手拈来,信口开讲,没有规矩而自成方圆”。当然,这也正是“夜航船”的风格。
不过,正如《南村辍耕录》所言,“夜航船”只有在“太平之时”才会有的。它是那么不守规矩,恣意妄言,如果能一帆风顺真是怪事。
清代《劝毁淫书征信录》所列“禁毁书目”的最末一种,是《夜航船》;《江苏省例藩政》所开“应禁书目”的最末一种,也是《夜航船》。他们要禁的,是某一种《夜航船》,还是全部的“夜航船”呢?不知道。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九日于扬州醒堂。
6. 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的感受
《夜航》写的是三架邮政飞机同时从巴拉圭向布宜诺斯艾利斯飞来,负责整个航线的里维埃在机场紧张的指挥。
由法比安驾驶的飞机途中遇到特大暴风雨,被旋风刮到大西洋上空,最后汽油耗尽。读者阅读时感到自己随同飞行员在天马背上,穿越雪虐风饕的高峰、汹涌澎湃的涡流、瞬息万变的天空,绝望地在银河中寻找地球。
纪德为这部书写了一篇出色的序言,称作者在一个大儒主义盛行的时代,提出“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生命的价值则是在创造性行动中转换成其他形式的存在,这点看法很值得他为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