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记怎么写
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2. 拾柒这两个字怎么读
拾柒这两个字的读音是shí qī。拾有两个读音,是shè/shí,但是当与柒组合时发shí这个音。
一、柒的详细解释
1、〈数〉“七”的大写 [seven]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字书皆有之。——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
2、柒:姓氏
二、拾的详细释义
1、[ shí ]
(1)从地上捡起东西:拾麦穗儿。
(2)整理:拾掇。
(3)数目“十”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2、[ shè ]
轻步登上:拾级而上
扩展资料:
拾的相关组词:
1、拾趣 [shí qù]
在时间的沙滩,拾趣快乐的贝壳,在珍藏的照片,拼贴幸福的浪花,在周末的光阴,祝福轻松自在的你,轻轻踏在柔软的沙滩,是否让你周末的心觉得幸福呢?
2、不可收拾 [bú kě shōu shí]
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这一步,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3、拾级而上 [shè jí ér shàng]
每一本书都好像一级阶梯,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我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概念,并且渴望这种生活能够实现。我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件盛满了生命之水的器皿。
4、拾遗 [shí yí]
回望过去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才发现现今社会人心不古啊。
5、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ú mèi]
李明捡到一块手表交到学校,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称道。
柒的组词
1、柒头 [ qi tou ] 用作形容人面目可憎而且笨拙
3. 拾柒怎么用
记日记软件
拾柒,是一款提供“多平台记录、一键排版、精美印制”的文化生活服务工具,你的私人文字管家!贴心、私密、便捷。
你在拾柒,可以:
1、将散落在不同平台的文字,如微博、朋友圈、豆瓣,一键导入,永久留存。这里是你的生活档案馆。
2、随手记录自己的日常,或认真创作自己的大作,想写什么写什么,无需担心他人的目光。这里是你的私人空间。
3、智能排版,一键成书。让仪式感装点生活,回首,原来我们曾这样走过!这里是你的生活驿站。
整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欢迎来到拾柒小憩!
拾柒功能使用详细介绍:
【记录】
生活记录空间,私密,安全,支持文字,图片,视频多种格式;
多人一起写,邀请好友一起书写回忆。
【成册】
第三方导入成册,把过往的朋友圈、微博、博客一键导入,制成电子书册;
拾柒书,您在拾柒的记录可一键制作成电子书册;
【印制】
所有在拾柒制作的电子书册,都支持直接印制成精美实物书,永久珍藏记忆!
4. 后记是什么
一、概念教后记,又称为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指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上(大多写在教案末尾或旁批上)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
教后记有别于教学小结,它不是一堂课教学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不是课堂上提出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也不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而是教师对自己上完一课之后的回顾思考,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教后记是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用1、写教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上课之前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小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这对今后的教学无疑是大有好处的。2、写教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胜任教学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写教后记,日积月累,教学经验就会丰富起来。
对于老教师来说,坚持写教后记,也有利于自己更新知识,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上精益求精。3、坚持写教后记,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增强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学科的教学测量及评价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三、内容 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
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
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 四、形式 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批注式:又称点评式, 即在教案上各个栏目内容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
批注又可分为眉批、夹批、尾批三种。 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挚领和条分缕析地一一列出,写在教案末尾。
摘记式: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抓住其中最成功的一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结,并从中引出自己的见解,写在教案末尾。 随笔式: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特定的思路,构成有头有尾的完整的篇章,成为随笔式的教后记。
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教后记,也可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附页上。写这种随笔式教后记,对搞教研最有用处,许多好的见解,往往就是从这种日积月累的随笔式的教后记中提炼出来的。
五、类型 从内容性质与形式的结合上来看,教后记有如下十种常见类型: 1、小结得失型。对一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小结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这是教后记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反馈信息型。
把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情绪所发现的情况,或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习、测验等方面发现的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听课后的反映,如哪些问题学生疑惑不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未掌握,哪些学生学习还未达标等,将其记录在“案”,以便对症下药。 3、探讨问题型。
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及独到的见解写出来。 4、分析原因型。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的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它的后果和影响,寻找克服它的对策。 5、拾遗补漏型。
对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对遗漏的内容进行增补。 6、纠正过失型。
如实记录教学上的失误,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7、取长补短型。
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跟教学最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8、研究学生型。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教”与“学”双向活动的最佳结合点,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9、拓展扩充型。
在教学内容方面,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10、抓住“亮点”型。
“亮点”即成功的闪光点。一堂课之所以成功,其关键是什么,用“沙里淘金”的态度去寻找这个“亮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写成富有创意的教后记。
六、要求 1、迅速及时。把课堂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内容迅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不让它们成为稍纵即逝。
5. 后记应该怎么写
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个最成功的范例,供你参考。
后 记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暴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跋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6. 书的后记怎么写
后记一般是写你在文章中无法直接表达的东西的。比如你要说明一个道理,但你觉得别人不能直接在你的文章中读出来,你就需要写一个后记,点明你要说的这个道理。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对书稿的介绍,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适用范围、编写方法(如果是工具书、手册,还应写清楚使用方法)、编者分工、审校人和作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切忌采取把书中每一章的章题抄一遍、然后再说一下读者对象的这样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他序是由权威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比如说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题材的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都可以 只要和你写作的开头、经过、结果有关都可以。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 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7. 后记怎么写
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
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
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
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
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