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茯苓是什么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现有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桂枝茯苓胶囊)。
【成分】主含贝他-茯苓多糖,约占干重93%,以及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贝他-羟基羊毛甾三烯酸和钾盐、甾醇、卵磷脂、胆碱、组氨酸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2、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3、对离体肠有直接松驰作用,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 4、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 5、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用法用量】10-15g。用于安神可以与朱砂拌用,处方写朱茯苓或朱衣茯苓。
【注意事项】无。
2. 关于茯苓有怎样的传说
关于茯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名叫小伏的长工,这 个小伙子为人勤快厚道,后被员外的女儿小玲看上了。
但是这个员外一心想把小玲嫁给当地的 一个富家子弟。小玲不愿意,就私自和小伏从家中逃走了。
他们逃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并 在这里住下了。小玲本身身体就不好,这样一折腾,她就病了,且卧床不起。
小伏在旁边悉心照 顾,两人是患难相依。这天,小伏去山里采药,后发现一只野兔,他用手中的箭射向野兔。
那只野兔受伤后逃到一 棵松树旁就不见了。小伏到了树下,发现他的那只箭插在一个球形的东西上。
小伏拔起箭,发 现那个球的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想这一定是好吃的东西,于是他把这种东西带回家做熟 了给小玲吃。
没想到,小玲吃完后的第二天就感觉身体舒服了。于是小伏每天都去山里为小玲 采这种东西,后来小玲的病也渐渐好了。
因为这是小伏和小玲发现的,后人便把这个东西称之 为“茯苓”。
3. 茯苓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茯苓的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作用。说起茯苓的药用,还有一个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相关的故事。
苏辙和苏洵、苏东坡并称“三苏”,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
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年之后,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赤茯苓为茯苓皮层下赤色的部分,利湿作用强,治疗小便黄赤,尿涩痛。茯苓皮为茯苓的黑色外皮,其利水作用较好,用于治疗水肿、小便短赤。茯神为带有松根的部分,安神利水作用较强,治疗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为茯神中的松根,能平肝安神,用于治疗心区憋闷、失眠等。而朱茯苓则是用茯苓与朱砂加工炮制而成,宁心安神作用强,用来治疗心悸失眠。
中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而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老年人经常用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