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听话”的语句有哪些
1、小狗听话地叼来拖鞋,并摇了摇尾巴。
2、李倩当时气急了,说了很多难听话。
3、妈妈再三叮嘱我到姑姑家要听话,别捣乱。
4、小明很不听话,不但不写作业而且还不吃饭。共2页:12下一页。
5、他近来比较听话,不再无理取闹了。
6、他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7、雾像一个有时听话,有时调皮的孩子。
8、平常非常淘气的英子在妈妈面前总是充当听话的乖孩子。
9、他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10、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你不听话,父母批评你也是应该的。”。
11、小明很不听话,不但不写作业而且还不吃饭。
12、妈妈旁敲侧击的暗示她要生气了,我和姐姐都会变得格外听话。
参考资料
造句网:
2.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该怎么写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3. 人为什么记住难听话,比记住好听话容易
其实是相对而言的,接触哪种话比较多,就容易忽略哪一种。如果你觉得你能记住难听话,而不容易记住好听的话,那是因为你混得不错,听到的好听的话远远多过难听的话,所以听到那么一次或几次就记住了。
再就是人天然的对威胁敏感的缘故,人会特别的警惕逆境,别人说你坏话也是一种威胁,潜意识里精神会提起来认真去记。这个作用相比于前一个要轻得多。
再就是人们容易将好听的话自发转化为成就感,荣誉感或者幸福感等感受,而将不好听的转化成具体的某件事,某个教训,简单说前者记住情绪,后者记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