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比如杆秤。
杆秤运用了杠杆的原理。提绳的位置相当于杠杆的支点,秤盘所在相当于阻力点,秤砣位置相当于用力点,所称物体的重力相当于阻力,秤砣的重力相当于动力。
在提绳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杆秤的阻力臂也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情况下,动力臂的长短就决定了所称物体的重力。秤砣距离提绳越远,动力臂就越长,杠杆就越省力,杆秤称量物体的重力就会越大。
倘若秤杆无限长,那么杆秤就能称量出重力无限大的物体。这就是“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因此,阿基米德夸下海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扩展资料:
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成语:秤砣虽小压千斤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典故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翻译:一泡尿虽大,但也没有几斤几两;秤砣虽小却足以压千斤。
英文翻译:
The sliding weight of a steelyard,though small in volume,may hold down a thousand catties.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
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动力臂 >阻力臂);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
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秤砣虽小压千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杠杆原理
2. 秤砣的起源
一、围棋中的秤砣 1定义:围棋术语,又称“大头鬼”。指一种因为吃对方2路棋子,结果走成象“秤砣”性状的棋。 2注意:“秤砣”为围棋基本技术之一,业余爱好者必须掌握。 由黑1,3,5,7,9,11,13,17,19等子构成的形状称为“秤砣”,一般来说这种棋形效率极低。
二、杆秤中的秤砣 相当于砝码。若将一刻度准确的杆秤的秤砣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读数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兽形秤砣并不常见,考证起来十分困难。一个铁疙瘩为什么要制作这么精美?它们是什么年代的秤砣?这些问题曾困扰我。1984年第4期《文物》杂志“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北齐尧峻墓的出土情况,其中一对镇墓兽的线纹图和兽形秤砣的一些部位极为相似。这两件器物的前腿上都有小横纹、前腿与身子的结合部均有卷云纹,后腿的形状也极为相似,就连尾巴的制作手法也如出一辙。这样相同的艺术细部结构,明显佐证了秤砣造型为北朝艺术风格。
兽形铁秤砣铸造精美,用写实手法又有一些艺术夸张,钮置于头后,宽而厚且内凹,外部轮廓上起头后,下端至眼后,线条流畅、飘逸,和炳灵寺169窟佛像眼眉的手法相似,有异曲同工之美,既结实又美观。张大的阔口、狮鼻、眉、眼、耳清晰,单项环系三枚项铃,腹部有肋条五根,前腿前伸,正前方有横纹,上部有卷纹,一侧胫、腓骨分明,后腿弯曲蹲坐于束腰十六瓣莲花须弥座上或上二周下一周横纹不等腰束腰须弥座上,枣核钉形尾巴贴于臀后。狮子抬头正视前方,两目有神,张口大吼,四肢肌肉劲健,十分有力,凶悍强劲,气焰逼人,明显为震慑之用,意遏制不法商人缺斤少两。又与威猛凶恶的镇墓兽不同,兽形秤砣颈上佩有象征吉祥的云纹,有项环、环上有三颗项铃,给人亲切的感觉,就像养的家畜,对那些心地善良、经商心态良好的人们,它又是好朋友、好帮手。
我曾带着一批秤砣在国家博物馆的史先生指引下,找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东瑞先生,刘先生看了那批秤砣,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是南北朝至隋朝的产物。看过另一件钮置于头顶的秤砣后,刘先生说“唐风犹存”。
3. 秤砣年代求证
隆兴 不仅是年号 如果说是年号 后面不会跟乙丑 会跟隆兴元年 隆兴二年
隆兴 江西南昌古称之一。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 到1362年更名为洪都 所以你的秤砣可能产于这个地方 就是1163到1362年之间产的 期间乙丑年有1325 1265 1205 三个
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叫隆兴 所以秤砣也可能是别隆兴产的
或是叫隆兴的铁匠 铁铺造的都有可能
可以问问老人老家是哪? 或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秤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