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还要继续填写“民族、籍贯”
又到年关,总结之类的表格层出不穷,要填写姓名、性别、民族、籍贯等等。
对于一些项目,我是有疑问的——复兴道路上遭遇诸多难题的中国,还有必要继续强调每个公民的“小民族”和“小籍贯”吗? 自秦朝开始,后世所谓的省、市、县,仅仅是行政区划,作用仅仅是方便管理,特别是农耕社会的管理,可以更有效的把人限制在一个区域。后来逐渐变了味。
中国历史上越强盛的时期,人们就越忽视籍贯,比如唐朝,人人以“唐人”自居、自豪,不会强调出生地。这也是好事的后人需要多方考证才能得出“李白籍贯在哪里”的主要原因。
相反,历史上越是衰落腐败的时期,籍贯就越能彰显作用,比如明、清两朝,“乡党”一直是政坛上的一个鲜明特点。 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强调一个人的籍贯,那是狭隘的,甚至会导致离心力——行政上的地方主义由来已久,危害性无需多言,而文化上的地方主义,更是后患无穷。
比如我去过加拿大,知道魁北克省多年来一直在闹独立,因为多数魁北克人是法兰西人后裔,而其他省多数是英格兰人后裔,对于“籍贯”的执着,文化的地方主义,导致许多魁北克人认同“我仅仅是魁北克人,我不是加拿大人”。 其实,我们的表格已经发生过很多变化。
比如“出身”,现在似乎不怎么强调了,但在早些年,这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重要到可以瞬间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即使你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而“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之类的出身划分,后果仅仅是造成族群割裂,给予人们爆发出动物性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我认为,现在取消“籍贯”正当时。如果一定要问我的籍贯在哪里,那么,不应该是出生地,也不应该是父辈祖先的出生地,而应该是中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于“民族”,我的观点是:在这片大地上,现在、将来,只生活着一个民族,名叫中华民族。如果我们继续拼命强调自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继续让每个人都不断填写“民族”,不断强化狭隘而危险的“小民族主义”,那是祸害无穷的。
因为在这个割裂的大前提下,“民族大团结”是一种苍白无力的诉求或乞求。持反对意见的,请去看看前南斯拉夫、前苏联的教训。
很久以前,这里就已经只存在一个中华民族。很多时候,这个民族内部会同时产生好几个并列的政权,比如宋、辽、金。
它们相互争斗,但主要争夺的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政权正统”,大趋势一直是民族内部融合、同化、进步,并且是优秀文明去同化落后文明。 正因为这个原因,后人把岳飞尊为民族英雄——他不仅是中华民族内部汉人的英雄,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代表的抵抗力量,从根本上说是在抵抗民族内部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侵蚀,甚至替代。
后人如果仅仅从“保卫一个政权”来看待岳飞,甚至否定他,是低级、弱智的——历史为证,岳飞本人确实没有那种觉悟,但他代表的抵抗力量,在事实上保卫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先进文明。 中华民族的融合、进步进程,先有元朝政权的残酷打击,而自从满清入关之后更被彻底毁灭,中华文明遭遇血腥阉割,最后只成就了中华民族内部几个野蛮的奴隶制部落取得“文明突破”——元朝是从奴隶制进入半奴隶半封建制,清朝是从奴隶制进入半封建半奴隶制。
尤其是满清政权统治,导致整个中华文明沦入深渊,社会制度大踏步倒退,“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萌芽彻底被扼杀,并把“奴性”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骨髓。泛滥成灾的清宫戏、辫子戏演得再好,把几个君王渲染得再英明,也无法掩盖这些最最根本的历史事实。
伟大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在民族危亡之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不是否定满人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事实,而是驱逐满人落后腐败的政权统治,恢复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明。 所以,每次填写“民族、籍贯”等项目时,我都会感觉非常可笑滑稽——如果运用DNA技术,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哪个没有一点游牧民族的血统?这个“民族”怎么算去,这个“籍贯”怎么填去?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唐朝,诗仙李白不会对自己的“籍贯”、“民族”念念不忘,事实上他在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去过自己的出生地。
因为他和他所身处的大唐一样,都有着更远大的抱负。那是一个万邦来朝的时代,中华民族真正大融合、大进步的时代——融合在当世最先进的大唐文明之下,而非被中华民族内部落后的吐蕃等等部落同化掉。
荒唐的“民族、籍贯”该取消了!我坚持认为,恢复和发展中华文明,强调唯一存在的中华民族,正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
2. 籍贯的标准写法是什么
籍贯的标准写法是 重庆市荣昌县,标准写法是全称不漏。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扩展资料: 一般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
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3. 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根据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登记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扩展资料: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对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完全能够证明的9项信息(公民姓名、公民曾用名、公民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公民民族成份、公民出生日期、公民出生地、公民籍贯、公民户籍所在地住址),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
对于户口迁移情况、住址变动情况、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和更正情况、注销户口情况、同户人员与户主间的亲属关系这5项情况,凡居民户口簿能够证明的,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
参考资料:
籍贯_百度百科
4. 籍贯是填什么的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一般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
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扩展资料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