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的笔顺怎么写的
一、习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点、提。
二、习字的基本释义: 1、学习;复习;练习:自习。实习。
习艺。修文习武。
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见。习闻。
习以为常。 3、习惯:积习。
恶习。相沿成习。
4、姓。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 温习 风习 学习 练习 自习 习武 习惯 习俗 习艺 预习 恶习 固习 传习 研习 一、学习 [xué xí] 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文化。
~先进经验。 二、自习 [zì xí] 学生在规定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
三、习惯 [xí guàn] 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成自然。对这里的生活还不~。
四、恶习 [è xí] 坏习惯,多指赌博、吸食毒品等:沾染~。痛改~。
五、习气 [xí qì] 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官僚~。不良~。
2. 繁体字的习怎么写
习的繁体字: 一、习的读音:xí 二、汉字释义: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2. 学。 3. 对某事熟悉。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5. 相因。
6. 姓。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羽 五、相关词组: 风习、学习、自习、习武、习惯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竖、横折、横、横 二、词语释义: 1、风习 风俗习惯。
2、学习 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自习 自己温习或复习。
4、习武 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5、习惯 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 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
3. 习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一、习字在田字格的写法是: 二、基本释义 1、学习;复习;练习:自习。
实习。习艺。
修文习武。 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见。
习闻。习以为常。
3、习惯:积习。恶习。
相沿成习。 4、姓。
三、组词有学习、温习、风习、自习、练习、习惯、习武、习俗、习气、癖习、恶习、旧习、研习、习艺等。 扩展资料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习,数飞也。
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习,一次次起飞。字形采用“羽、白”会义。
所有与习相关的字,都采用“习”作边旁。 相关组词 一、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36166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二、风习:风俗习惯。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在而今的雒家庄上,那套相沿多年的风习全都改了。” 三、习惯:习俗,风尚。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 四、恶习:指坏习气。 巴金 《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特别是那些染上了官僚主义恶习的领导,许多地方都不能代表人民。”
五、预习:学生事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 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十一:“ 乐华 的小小的书柜里有着《辞源》,他预习功课时常常请教它。”
4. 习字行书写法
习字行书写法如下:
习:[ xí ]
基本解释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练习。学习。
2. 学 :习文。
3. 对某事熟悉 :习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习惯。
5. 相因 :世代相习。
6.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习,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
白话版《说文解字》:习,一次次起飞。字形采用“羽、白”会义。所有与习相关的字,都采用“习”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学习[xué xí]
解释: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文化。
2、风习[fēng xí]
解释:风俗习惯。
3、自习[zì xí]
解释:学生在规定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
4、习惯[xí guàn]
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
5、习俗[xí sú]
解释:习惯和风俗:民族习俗。
5. 习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xí 部 首 乙 笔 画 3 五 行 水 部首 乙 繁 体 习 五 笔 NUD笔画 : 3五笔 : NUD笔顺 : ت إ ة 名称 : 横折钩、点、提、基本释义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
学~。实~。
2.学:~文。~武。
3.对某事熟悉:~见。~闻。
~以为常。4.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
积~。陈规陋~。
5.相因:世代相~。~~相因。
6.姓。详细释义〈动〉(会意。
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
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同本义习,数飞也。——《说文》鹰乃学习。
——《礼记·月令》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反覆练习,钻研君子以朋友讲习。
——《易·象下传》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
注;“习,简习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通晓,熟悉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皆通习之。
——唐· 韩愈《师说》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不习水战。
——《资治通鉴》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习方俗又如:习流(熟悉水流。
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学习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
注:“学也。”习其句读。
——唐· 韩愈《师说》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