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唯一的听众》中悠悠的意思、抱歉的意思和割舍的意思,写全给满意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悠悠:悠,字面的意思是:‘久,远,长’;在这里,配合前半句的意境,又有了‘放松,轻快,忘我,释怀的韵味’。所以,悠悠,在这里是指:那种无拘无束的舒放与畅怀
这个是我以前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悠悠什么意思)时答的,原文如下:
'悠悠,如果是问字面的意思,百度百科里有详细解释;如果是问隐含的意思,个人感觉‘悠悠’是指一种平和的畅快。即是指一种自信的悠闲与安祥。展示了一种淡泊的心境与释若的情怀。'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抱歉:字面意思是: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在这里有三个意思:
1.是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拉的小提琴不自信)
2.尴尬(由于对自己拉的小提琴不自信,不想却意外被陌生人听到了,所以觉得自己很尴尬)
3.由于处境尴尬即怕影响了老人,又想给自己找个台阶,在无可奈何下的最自然的反应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割舍:字面意思是:舍弃;舍去;在这里它有了‘融入’的意思,即:小提琴和作者已经融为一体,根本就无法再分隔开来了。
2. 作文 “割舍”
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愫
我的故乡是一个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偏僻小山村——刘家梁。贫瘠、偏僻、荒漠几乎就是她的代名词。然而他那份婉约、祥和、宁静却让我深深的眷恋,多少年来深深的吸引着我,难以割舍。
记得上一次踏上故乡的青石板路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夜晚,清冷的夜色、摇曳的烛火在细雨中扑朔迷离,我正想尽情的感受这么多年我寻寻觅觅的梦中国度,却被突如其来的公干叫了回去,连村子都没有进。于是,这一次与故土的相拥成了我心中念念不忘的遐思。
这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又一次踏上了这熟悉的青石板路,还是一个夜晚,不同的是一个冬雪映照的月夜。不用指引,光滑的青石板上儿时的印迹,很容易便引领我们进入村子里那条蜿蜒小道。
皎洁的月光映衬着屋顶墙角的皑皑白雪,在这纯洁古朴的白色中,却有道不一样的色彩闪过梦际。为了悉心寻找那一闪而过的亮色,一扫白天赶路的倦怠,我要用最最灿烂的激情来拥抱生活所赐予我的美好,猛扑向雪地。儿时和小伙伴裹住厚厚的破棉袄在雪中的场景一一展现在眼前:嬉戏追逐的雪杖、堆砌得比自己还高的雪人、冻得通红的小手悄悄的伸进同伴的后背、搓一个圆圆的小雪球偷偷的放进小女孩的衣兜里……于是,宁静的小山村里满载着笑声和欢乐。
然而小山村没来的急让我振臂高呼,就用它的柔软的寂静平抚了我的欢欣雀跃,使我很快便安静下来默默地感受它的细致。这里的生活节拍一如既往,月光下的小山村透着它独有的安详气息,淡淡地洒落在青石板路上,也洒落在皑皑的雪绒之中,懒懒地。
踏进院子的那一瞬间,几乎可以用“激动”来形容我的心情,这熟悉的景致、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招呼声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情。
早已迎候在院子里的亲人和儿时的伙伴,一见到我们一下子就打破了山村原有的宁静,进屋围坐在早已生的旺旺的火堆旁,拉家常、话往事……不一会儿,一桌美美的饭菜就上到桌上了,儿时的朋友端起酒杯告诉我:没啥好说的,我们的一切情分就在这浓浓的酒香中,碰杯、干。我被亲人的热情包裹着,不知不觉醉了……
日光偷偷地溜进小屋,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已经分不清是第二天的上午还是下午了,堂妹上楼来告诉我该吃午饭了,我才感觉已经睡过了头。吃过午饭,躺了一会又起来朦朦胧胧的倚在熟悉的阳台上,面前飘动的依旧是这片安静的竹林,仿佛数百年的岁月从没有在它身上写下痕迹,粼粼的绿波在光线中显得耀眼却又柔和。同一片竹林,不同的竹子;同一个我,不同的心境。心中装下的,依然还是宁静。就这样慵懒地靠在阳台的竹凉椅上,眼看着头顶那轮圆圆亮亮的光圈慢慢向西移去,直到玫瑰色的云彩在天空尽头渐渐晕开,暮色温柔地将我裹住。
故乡的每时每刻总是令人带着薄薄的醉意,亲人们用她的香甜缠绕着“欢喜头”(家乡的一种小吃)的松脆,轻轻触及唇齿之间,不尽的细糯与四溢的芬芳流转开来,悱恻于舌尖,缠绵于心底。就这样沉溺在与它的厮磨之中,丝毫没有察觉身上的脂肪正与我的身体亲密结合,待我觉醒,它们已经许下的最美丽的盟誓,从此不愿分离了。
日复一日缓慢而闲适的节奏,从和煦的日光到皎洁的月色,从轻拂的微风到闪烁的星子,故乡的老人便是这般悠然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见证了一季又一季的枯荣。光阴在他们脸上刻画下深深的纹路,却让我从眉目间读取到了温暖的神色,使我为之动容。于是,我放慢了行程谛听这隐于心底的宁静。
故乡,我无法割舍的情愫,在最美的梦中,也在醉梦的美中。
3. 李商隐的无题整首诗拼音怎么写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6530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