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字用篆体怎么写
小篆见下图
金文大篆如下
集
jí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集。第五集。
定期交易的市场:集市。赶集。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集部。经史子集。
成就,成功:大业未集。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集。交集。
古同“辑”,和睦。
姓。
散
笔画数:12;
部首:隹;
笔顺编号:324111211234
2. 篆体盱字怎么写
1)【盱】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2)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3. 章字的篆体写法
章字的篆体写法如下图所示:
章字读音为zhāng,部首为立。有以下几种意思: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乐~。
(2)章程;条目:党~。招生简~。
(3)条理:杂乱无~。
(4)图章:印~。盖~。
(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领~。
(6)古又同“嫜(zhāng)”。
章字组词有:文章、篆章、徽章、章句、兰章、胸章、规章、党章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文章 [ wén zhāng ]
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出自现代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2、徽章 [ huī zhāng ]
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等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出自现代老舍《骆驼祥子》一:“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3、胸章 [ xiōng zhāng ]
佩在胸前的有纪念或奖励意义的徽章。出自现代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 杨明山 和她们在画报上看到的、胸前挂满胸章的英雄,不大相同。”
4、规章 [ guī zhāng ]
规则章程。出自现代康濯《春种秋收·一同前进》:“院子里, 富保和秀梅 一边吃饭,一边小声地吵吵着这个缺点那个缺点,还讨论着该订什么制度什么规章。”
5、党章 [ dǎng zhāng ]
指一个政党的章程。一般规定该党的总纲,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等项。出自现代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是党章上的哪条哪款,党的哪一号文件要求你这样做了?”
4. 名扬篆体怎样写
名扬【方正小篆体】写法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 常字篆体的写法
常字篆体的写法如下:
拼 音: cháng ,部 首 :(传统归巾部)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五 笔 :IPKH ,仓 颉: FBRLB, 郑码 :KOJL, 笔 顺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丨フ丨,四角号码: 90227 ,统一码: U+5E38。
释义:
1、一般;普通;平常。
2、不变的;固定的。
3、时常;常常。
4、指伦常。
5、姓。
组词:平常 、常常 、五常、经常、往常 、常识 、正常。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
1、平常 [ píng cháng ]
普通;不特别:话虽~,意义却很深刻。平时:他虽然身体不好,但~很少请假。
2、常常 [ cháng cháng ]
(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3、五常 [ wǔ cháng ]
指仁、义、礼、智、信。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4、经常 [ jīng cháng ]
属性词。平常;日常。常常;时常。
5、往常 [ wǎng cháng ]
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6. 章字的篆体写法
章字的篆体写法如下图所示:章字读音为zhāng,部首为立。
有以下几种意思:(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乐~。
(2)章程;条目:党~。招生简~。
(3)条理:杂乱无~。(4)图章:印~。
盖~。(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
领~。(6)古又同“嫜(zhāng)”。
章字组词有:文章、篆章、徽章、章句、兰章、胸章、规章、党章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文章 [ wén zhāng ]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出自现代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2、徽章 [ huī zhāng ]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等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出自现代老舍《骆驼祥子》一:“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3、胸章 [ xiōng zhāng ]佩在胸前的有纪念或奖励意义的徽章。出自现代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 杨明山 和她们在画报上看到的、胸前挂满胸章的英雄,不大相同。”
4、规章 [ guī zhāng ]规则章程。出自现代康濯《春种秋收·一同前进》:“院子里, 富保和秀梅 一边吃饭,一边小声地吵吵着这个缺点那个缺点,还讨论着该订什么制度什么规章。”
5、党章 [ dǎng zhāng ]指一个政党的章程。一般规定该党的总纲,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等项。
出自现代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是党章上的哪条哪款,党的哪一号文件要求你这样做了?”。
7. "印"字的篆体的多种写法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印"字的篆体的写法:
8. 叉字的小篆体怎么写
【恒】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