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立基础短向加强筋是在什么位置
图片为自己的实例工程,文字转自广联达新干线,望楼主采纳:
设计原因:当柱下为单阶形或坡形截面,且其平面为矩形独立基础时,在矩形独立基础长边的中部受力较大,两侧受力较少,故可以减少两侧的配筋;
设计者可考虑将短向配筋采用两种配筋值:
其中较大配筋设置在长边中部,分布范围等于基础短向尺寸;
较小配筋设置在基础长边两端
平法注写方式:B16@150/B12@200
软件处理:构件属性短向加强筋(输入中间部位的钢筋)B16@150
计算方法:
长度:保持原有计算方法;
根数:中间加强区:ceil(y/加强钢筋间距)+1;
两侧非加强区域:2*ceil((0.5(x-y)-起步)/非加强钢筋间距;
2. 钣金零件上怎么起加强筋
钣金零件上起加强筋按照以下原则: 加强筋(加强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分。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分很大的作用。
2.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分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分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分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3.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进行改变。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在工程上念JIN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