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纠正记录怎么写
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2. 纠正措施要求报告怎么写
不合格事实描述不是太清晰。
纠正措施要求不外乎以下几点:
1、对不合格产生原因的分析
2、对不合格采取的纠正
3、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举一反三,确保类似的不符合不再发生。
对你问题里的不合格,不能充分说明是什么情况下,具体什么不合格,所以不是太好说,最好是详细点。
“xx证书已过期”,具体什么证书?
“经交谈2011年新员工,但组织不能提供记录新员工的记录”,是不是“培训”新员工的记录呀?打错了还是其他什么记录?
然后这些不合格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是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还是其他?
3. 要怎么写纠正预防措施
原发布者:刘川燕
如何编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By:刘川燕2013-04-10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定义什么是纠正和纠正措施?•纠正:是指改正错误,是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一把凳子倒了,你把它扶起来,这就是纠正)这个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临时对策。•纠正措施:是消除发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虽然已经发生了错误,但要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怎样防止凳子再倒,要去找原因,可能是要加固钉子,也可能是摆放位置不恰当,也有可能是地面不平整等等导致的,如何让这把凳子不会再倒,找出真正原因,制定对策,这才是纠正措施)这个是长期对策。•注: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纠正强调消除这次不合格,不涉及原因。但是纠正措施是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什么是预防措施?•是还没有发生问题,但存在一些风险点,可能会发生问题,所以提前做好相关工作,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预防就是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把凳子会倒,要如何去预防它不倒,从设计及制造过程中来提前预防不让不合格品发生)。这个是永久对策。•采取预防措施是为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怎样写原因分析•人:人员是否有资质,是否按照规程操作等等,如果没有,改正的措施——培训等(要描述清楚什么时间培训,由谁培训,参加人员有哪些,且培训要有培训记录及考核结果)机:仪器是否校正,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没有,校正,维修等等
4. 要怎么写纠正预防措施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刘川燕 如何编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By:刘川燕2013-04-10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定义什么是纠正和纠正措施?•纠正:是指改正错误,是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一把凳子倒了,你把它扶起来,这就是纠正)这个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临时对策。•纠正措施:是消除发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虽然已经发生了错误,但要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怎样防止凳子再倒,要去找原因,可能是要加固钉子,也可能是摆放位置不恰当,也有可能是地面不平整等等导致的,如何让这把凳子不会再倒,找出真正原因,制定对策,这才是纠正措施)这个是长期对策。•注: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纠正强调消除这次不合格,不涉及原因。
但是纠正措施是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什么是预防措施?•是还没有发生问题,但存在一些风险点,可能会发生问题,所以提前做好相关工作,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预防就是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把凳子会倒,要如何去预防它不倒,从设计及制造过程中来提前预防不让不合格品发生)。
这个是永久对策。•采取预防措施是为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怎样写原因分析•人:人员是否有资质,是否按照规程操作等等,如果没有,改正的措施——培训等(要描述清楚什么时间培训,由谁培训,参加人员有哪些,且培训要有培训记录及考核结果)机:仪器是否校正,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没有,校正,维修等等。
5. 纠正预防措施怎么写
1.目的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3.职责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4.1纠正措施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4.1.1识别不合格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4.2预防措施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6. 纠正措施怎么写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7. 纠正措施要求报告怎么写
不合格事实描述不是太清晰。
纠正措施要求不外乎以下几点:1、对不合格产生原因的分析2、对不合格采取的纠正3、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4、举一反三,确保类似的不符合不再发生。对你问题里的不合格,不能充分说明是什么情况下,具体什么不合格,所以不是太好说,最好是详细点。
“xx证书已过期”,具体什么证书?“经交谈2011年新员工,但组织不能提供记录新员工的记录”,是不是“培训”新员工的记录呀?打错了还是其他什么记录?然后这些不合格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是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