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子怎么写
子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异体字子
子 zǐ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 姓。
常用词组:
子部 子城 子丑寅卯 子畜 子代 子弹 子弟 子弟兵 子妇 子宫 子公司 子贡 子规 子金 子句 子爵 子口 子粒 子路 子棉 子母扣儿 子母钟 子目 子女 子时 子实 子书 子嗣 子孙 子孙饽饽 子孙后代 子群 子午线 子息 子弦
2. 子 用篆书咋写
子用篆书写法如下:
子[ zǐ ]
基本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子。
3. 幼小的,小的 :子鸡。
4.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棋~儿。
5. 对人的称呼 :男子。
6.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
白话版《说文解字》: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字形像幼儿的形象。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个子[gè zi]
指人的身材,也指动物身体的大小:这只猫个子大。
2、日子[rì zi]
日期:这个日子好容易盼到了。
3、面子[miàn zi]
物体的表面:这件袍子的面子很好看。
4、样子[yàng zi]
形状:这件衣服样子很好看。
5、儿子[ér zi]
男孩子(对父母而言):人民的好儿子。
3. 子的繁体字怎么写
子的繁体字还是子
一、子的读音:zǐ
二、汉字释义: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3. 动物的卵。
4. 幼小的,小的。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6. 与“母”相对。
7. 对人的称呼。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13. 个别量词后缀。
14. 姓。
三、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四、部首:子
五、相关词组:
面子、胖子、日子、样子、儿子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撇/横钩、竖钩、横
二、词语释义:
1、面子
物体的外表。
体面,一个人的尊严或名声;情面。
私人间的情分。
2、胖子
肥胖的人。
3、日子
固定的某一天日期。
指生活、生计。
4、样子
式样;标准。
[口]形势;趋势。
5、儿子
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下一代男性后裔;父母所生的男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