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怎么写
(1)知识与技能。强调使学生具有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即"学会"
(2)过程与方法。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即"会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爱学"。
(4)知识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技能的目标。
(5)技能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完成身体协调任务能力要求的目标,属于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的范畴。
(6)情感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兴趣、态度、动机、意志、价值观念的目标。
扩展资料: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三维目标
2. 幼儿园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原发布者:qiaohuanglovel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
3. 教学设计中如何撰写三维目标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
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
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
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如:学情分析。
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
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啰嗦。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
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
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
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
不是吗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必须十。
4. 如何撰写三维目标(转)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
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3.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2.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3.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行为动词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5. 教学设计中如何撰写三维目标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
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
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
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如:学情分析。
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
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啰嗦。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
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
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
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
不是吗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必须十。
6. 如何设置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如何设计好“三维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三维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发现,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在不同的教学时期所体现的三维目标都是一样的,这就使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有些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牵强。毋容置疑, “三维目标” 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制定的,而在课标大方向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忽略了目标设计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三维度模型”:即维度一:教学计划方案评价;维度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维度三:教学指导效果评价。基于这一课堂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科学的原理原则,具有科性、知识性,目标的实现过程要与学生的 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2、教育性原则:即“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是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3、合理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要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4、可行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5、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三维目标”的确定应贯彻统一原则。不管其按照“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情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6、现实性原则: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忽略了教育的现实意义就等于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三维目标”的确应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让学生掌握时代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7、过程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促进体脑合一, 知行统一;有利于激发雪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动力,使学生态度认真, 积极主地参与实践活动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整体认知。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8、效果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实现后有利于学生集体在知识、能力和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进步体现,有利于学生个人拓宽知识面,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后的行为表现; 既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增长, 又能体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能体现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成长的内隐性效果,体现出良好的课堂教学价值。 总之,“三维目标”的设计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性的需求和个性的优化,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要把握好原则与非原则的因素,既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7. 三维目标是什么
1、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2、“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3、三维目标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它的技能是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扩展资料:
1、要整合三维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每一个维度的目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阅读文本时,首先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点。
2、目标的逐维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分解目标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关键是把分解后的目标整合起来,整合的目标更有利于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
3、在目标的表述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显的提示语,但是每一条目标都很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并且分层递进,为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和谐共振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维目标
8.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