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名号的用法
后经贵局《九危化项目》(备字〔2007〕8号)文备案
文件名在叙述的时候是不是该用书名号的 用
书名号 《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补充:
你把话说明白
你说的不是文件名
而是文号
后经贵局《..》(九危化项目备字〔2007〕8号)文备案
在书名号内,写文件名
以后在引用时,用文件名《..》
一般不用文号,如果实在要用,不加符号,即:
后经贵局九危化项目备字〔2007〕8号文备案
2. 书名号是什么概念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书名号(双书名号:《》,单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在书名、篇名、歌曲名、影剧名、报纸杂志名和图表名等。”(《重订标点符号手册》,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
书名号应成对使用,书名号内使用书名号时,使用单书名号。“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书名号原为在文字下方(横写)或左方(直写)画浪线﹏﹏,现在中国大陆仅在古籍中配合专名号使用,但在香港及台湾仍被经常使用,但香港普遍学生都会因为麻烦而不会用横线的书名号,而改用中国大陆规范的“《》”。
由于电脑和网络运用的普及,加上传统书名号(﹏﹏)在电脑输入和排版上的不便,现今台湾也渐渐接受使用“《》”和“〈〉”做为书名号。同GB/T 15834-1955的规定不同,台湾在使用书名号时,有时可以在并非嵌套的情况下在篇章中直接使用单书名号。[1]
在英文等西方语文中,则以斜体字标示书名,如“Harry Potter”。
范例
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歌曲名、影剧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作品。
你读过大江健三郎的《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吗?
露易丝在著名的《美国自然科学家》杂志发表一篇《七弦鸟的研究》。[1]
我很喜欢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很好看。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亦可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孟子·梁惠王》
《荀子·正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的来历
书名号“《》”,开始时人们叫它“尖括号”。它的用处是标出文中书籍、报刊、篇章、歌曲等的名称。但它是后来才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还无此符号。
我国原来的书名号是一条曲线(波浪线)。但因为这种标点符号排印起来费事,因此很少使用。后来,为了印刷方便,接生人力物力,遇到书报刊名之类,就常用引号代替。
《》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引号。20世纪50年代,在学俄语的热浪中,不少人把《》搬用过来,用如引号。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感到不能老是用引号来代替书名号,于是就有人以《》号专用作书名号,久而久之,便呗人们所接受。
3. 书名号的作用,一句话,直接写作用是什么就ok了
例子:<<水浒传>>中的桃源三结义故事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笔者翻查了手边的50种书刊,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范,让人难以把握。
翻查的50 种刊物中,有30种书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编辑部”,其中23 种报刊名上加用了书名号,如《人民文学》编辑部、《读书》编辑部、《语文月刊》编辑部、《语文建设》编辑部、《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7 种刊物是: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人民教育编辑部、语文世界编辑部、小说月报编辑部、名人传记编辑部、求是杂志编委会、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等。 再看署名为“某某杂志社”的情况,50种刊物中有34种刊物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杂志社”,其中有15种加用了书名号,如《语文月刊》杂志社、《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秘书工作》杂志社、《知音》杂志社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19种刊物包括“半月谈杂志社”、“求是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读写月报杂志社”、“中国语文杂志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华儿女杂志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家庭杂志社”等。
有的报刊在使用时甚至前后矛盾,《人民日报》在为其属下的《新闻战线》作广告时,“人民日报社”没加书名号,但用到“《新闻战线》杂志社”时却加了书名号;《法制日报》在为其属下的《金剑》杂志作宣传时也是“法制日报社”与“《金剑》杂志社”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在“某某栏目”中书名号的使用就更加混乱。
同一张《中国教育报》上,“凡‘教师书房’所刊图书均可在此购得”,栏目名“教师书房”用的是引号;“《文化视野》好稿一季度获奖作品”中,栏目名“文化视野”用的又是书名号。同样都是语文刊物,《语文月刊》在介绍自己的栏目时,栏目名上用的是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学语文》在推介自己的刊物时,栏目名上用的又是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彼此矛盾,不知正确的用法是哪种。 不管是用书名号的刊物,还是没用书名号的刊物,都有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期刊、语文专业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到底用不用书名号,哪种用法才规范,确实叫人无所适从。
“某某编辑部”、“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不管用不用书名号,在表意上都不会出现误解,但由于它们的使用频率较高,若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法,势必影响到语言文学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一用法进行规范。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
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
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
(《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 (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 (1)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
(〈〈人民日报〉〉) (2)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