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文赏析如何写
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对作品思想的情感体验,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对作品语言的品析评点,对写作手法的鉴别欣赏等。
主要考点有: 1.品味语言的特色; 2.把握文章的结构; 3.体验作者的情感; 4.分析人物的形象; 5.感受文章的主旨; 6.体味作品的意境; 7.评论作品的内容; 8.表达自己的见解; 9.赏析文章的美点。具体赏析方法: 1. 从语言的角度: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
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参考答案:⑴运用了一组恰当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等词使描写对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海中; ⑵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等词使描写对象色彩鲜明; ⑶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等刻画出了月亮、猹、少年闰土的各自特点。 例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洁;把“春风”比作“母亲”,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 一般有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递进结构(论述步步深入)、总分结构(观点明确、内容具体)。
例:请从结构层次角度品析朱自清的《春》。 (参考答案:《春》一文结构严谨精美,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
本文第一、二节总写了春天来到,大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七节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是分述部分。
第七、八、九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特别是描写:(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
例: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下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参考答案:描写生动,写出了春风的特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里从触觉、味觉、听觉的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特点,读者似乎嗅到了风中那浓烈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和花香,也似乎听到了热闹的鸟叫声、牧童的笛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春,意境十分优美。)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还有 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 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答案: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直、严肃”等可贵品质。) 5.从文体知识的角度: 记叙文------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材料、记叙的方法……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方法…… 小 说------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 散 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韵…… 例: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莫怀戚) (参考答案: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
2. 美文欣赏怎么写
不是你说的那种,你上面写的是优美散文,不是美文。
给你一篇示范吧:
我懂了……
我懂了……世界上最好的课堂在老人的脚下。
我懂了……当你坠入爱河时,就会表露无遗。
我懂了……当一个孩子在你的臂弯入谁,你就会体会到世间最安宁的感觉。
我懂了……善良比真理更重要。
我懂了……永远不应该拒绝孩子送你的礼物。
我懂了……当无力给予他人帮助时,要永远为他祈祷。
我懂了……不管生活要求你多么严肃,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和他一起嬉戏的朋友。
我懂了……有时候,一个人想要的只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感知的心。
我懂了……金钱买不到风度。
我懂了……人人都渴求欣赏和关爱。
我懂了……上帝并非一天完成所有的事,我又怎么可能呢?
我懂了……治愈一切伤口的并非时间,而是爱。
我懂了……每一个与你相遇的人都值得你笑脸相迎。
我懂了……只有深爱一个人时才会认为他是完美的。
我懂了……生活是艰苦的,但我更坚强。
我懂了……当你内心痛苦时,幸福就可能停靠在别的港湾。
我懂了……微笑是改善容貌的一种并不昂贵的方式。
我懂了……我无法选择我的感受,但可以选择做事方法。
我懂了……最好在只有两种情况下给人忠告:别人要求时和性命攸关时。
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文章!
3. 文章的赏析怎么写,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回答~
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A.作者简介.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C.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4. 美文赏析,30字,2分钟之内,快
随风吹笛--林清玄经典美文赏析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晨风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不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期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不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磨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磨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了一声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赏析:心灵之浴——简评作者在“随风吹笛”中的体验和感悟林清玄的散文识见开阔,境界高雅,每有关于人在自然中的意义探讨.《随风吹笛》是其散文中颇有代表意味的一篇,叙写了他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声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作者极力想把他经验的这场“心灵之浴”的感悟告诉我们:当竹林的交响整个将人包围,人陷身“一片乐海”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近乎洗礼式的审美体验.这非同凡响的天籁,不期而遇却令人震撼、赞叹不已.由是,他以为,每个人都应感动于自然之声;反之,不能感悟自然之声的人是可悲的.作者的思悟是深刻的,他鼓舞人们走向自然、倾听自然、亲近自然以沐浴心灵.在他看来,人(艺术家)总是愿意取法自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的;但,艺术却有其达不到的境界.因为,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自然没有结局,一如“随风吹笛”的境遇不可重复.这样,林清玄以不滞于物的笔触和浪漫情感,于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再现了自然的感人的力量.。
5. 美文摘抄,一定有赏析,赏析格式一定要对,拜托帮帮忙吧赏析格式:
繁星春水》① 摘抄: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一般的一瞥么?点评: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繁星春水》② 摘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点评: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虽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花朵都那样娇艳美丽,但是又有谁会知道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着她们无限的努力,而有的人,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再回到诗中看一看明艳的花,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学习她们奋斗的精神,她们坎坷的过去.《繁星春水》③ 摘抄: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点评:从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告白”中,不仅可以看到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期望、渴望;从芽儿、花儿、果儿的话中,还可以侧面看出芽儿、花儿、果儿的平时生活怎样的,通常它们都默默地去奉献自己.《繁星春水》④ 摘抄:阳光空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石,裂成两半了.点评:在第二句中作者(冰心老先生)以极小的刺果为主人公,后来刺果借助阳光的力量伴随着自己的信心解放了自己的幽囚;因为借助阳光的力量和坚定胜利的信力,刺果最终穿出来了,坚固的岩石(盘石)被裂成两半了.本篇这首诗中写出刺果坚定的信念,欲话说得好正定胜邪。
6. 200字美文摘抄+50字赏析,我很苛刻的,一定要200字左右的美文摘
1都市的繁华迷乱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乡依在.纵使你在某个城市开心快乐的生活着,但在心灵深处,总有一条无形的东西牵引着你,一头在故乡那边,一头结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别是久别故乡的人,也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这杯酒就愈香醇,故乡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来,清晰的叫人心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就是因为这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开的乡情和乡愁,才让漂泊的我们得以慰藉,让流浪的心不再孤寂.【赏析】这段话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牵挂和羁绊.用语优美抒情,恰到好处,富有感染力,让我们都对故乡的那点心绪都被拨动了.引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用诗句表达了天涯海角都扯不断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多处使用对偶,语势加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2这时的河边已是一首歌了.一担一担的苞谷插得尖尖的,搁在河滩上.一担一担的谷子垒得满满的,搁在河滩上.还有一捆一捆的黄豆、一筐一筐的小米都如画地搁在河滩上.要收工了,一天的劳累与辛苦,都得痛痛快地跳进河里,洗掉、搓掉、揩掉.健康的肌腱,壮实的胸脯,都赤裸裸的呈现在你的视野里,是一尊尊诱惑人心的雕塑.纵使原始粗犷,但极具柔和妩媚,沉醉得没有一丝邪念.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故事,那令人艳羡的经历,像女人割禾的镰刀,深深地镂刻在心里.因此,当年轻人的玩笑随水而飘时,他们只是偶尔插上一句补补白,尽管嘴角的笑意一直未消,可心里却在思忖、盘算.赏析:这段话行文优美,如流水般娓娓道来,好一幅热闹的秋收图:苞谷、谷子、黄豆、小米、河滩、年轻人、老人.景美人更美.情景交融,这一幅秋收的景象因而更加美不胜收.作者笔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展现了独特的秋收之美.3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席慕容《桐花》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4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席慕容《窗前的青春》赏析:这首精致小巧的散文诗:“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原来,讲台上或年轻或年迈的老师们,也曾经历着和我一般绚烂张扬的青春呢;原来,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成熟而稳重呢.5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发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站在历史枝头微笑》赏析:站在历史枝头,可以看得更高更全面,第二人称来写,显得更加亲切,又更能强调观点,仿佛作者是情不自禁说出站在历史枝头的诸多好处来.而关于成为音节成为停顿的部分,则让我恻然.即使我没有很大的成功,我也依然是这个世界这段历史的组成部分呢.6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断想》)赏析:这段话行文流畅,以一段极有气势的排比,增强了语势,充分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美可以是无比恢弘的,也可以是无比平凡的,可以是充满生气的,也可以是残缺的.而作者最想说的,大概是“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的确,生命的力量才是最美的,最让人震撼,最让人唏嘘不已的.作者下笔如有神,读来只觉得唇齿生香,余味无穷. 73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