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教,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应该怎么写
写人,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对话;而人物对话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非常的地位。
但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这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大家仅仅满足于人物对话书面表达的四种形式:
1、提示语在前面。
---他说:“今天的天气真好!”
2、提示语在后面。
---“你功课完成了吗?”李刚问。
3、提示语插在一段话的中间。
---“小明,你要认真想想!”王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应该吗?”
4、在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省略提示语,连续地写双方对话。
---小刚和小明的悄悄话,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儿?”
“我在动物园玩。你可别告诉别人!”
这四种书面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掌握,但不能满足。因为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和任务的思想行为、性格特征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思想性格,音容笑貌。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视。
其次,由于大家只注意人物对话的表达形式,不注意写好对话的内容,所以人物对话要么写得过入简单,寥寥数语;要么写得冗长繁琐,唠唠叨叨。而绝大部分同学还不会写对话,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写好对话,也是造成文章写不具体的原因之一。
人物对话,怎样才能写好呢?
1、对话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2、写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不问说话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性格,说的都是一样的话。例如,捡了什么东西交给失主,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人们表示感谢的时候,回答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实在乏味。
写对话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人物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以及思想面貌,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而认真的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面貌,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说的话是不完全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风雪之夜》中的营业员,她的年龄,是个阿姨;她的性格,温柔可亲;她的职业,药房的营业员;她的思想面貌,工作负责,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看,由于牢牢把握了这几点,写对话时,她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她的年龄、性格、职业以及思想面貌,没有千人一腔,众口一词的“老一套”。
这一点,对于写好人物对话至关重要。
2.写对话有时要借助于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加强语气,增强对话的表现力。
有些同学写对话时,只写“我说”、“他说”、“小王说”、“小李说”,而对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不作任何描写。这样,就较难把对话写好。
实际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藏,总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这额动作或神态往往同说话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在写对话时对此作一写适当的描写,不但增强了对话的表现力,而且更鲜明地刻画了人物。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这种动作和神态,一定要自然流露,应当和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心情相吻合;描写做到的恰到好处,自然贴切,不能装腔作势,过分夸张,娇柔造作。不然,效果将适的其反。
3.写对话时,前往不要写“大话、空话、套话”。总之,人物对话要力图写的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2. 人物对话怎么写
要知道怎样写好人物对话,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对话。
对话,就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自白和互相间的讲话。在有的书里,称之为“会话”,较为通用的称为“对话”。
“对话”在一篇文学作品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郭沬若同志曾讲过,“小说注重描写,我感觉它和绘画的性质相近。
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叙述是作家自己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地采用客观的口语。”
在这里,郭老是把对话与小说中的描写相并列的。 在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
可以说,它是文学作品组成的主要形式之一。人物对话,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描摹人物语态,间接地描写景物和人物,都具有重要作用。
怎样写好人物对话呢?首先就是要求你所写的人物对话要有个性。写人物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符合他的性格特点。
人物不能说着千篇一律的话。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人都让他说一个腔调的话,就不会塑造出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其次。对话要写得简练。
对话不能罗哩罗唆,人物讲话不能没完没了。要求少而精。
鲁讯先生曾说:“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话说多了,往往反而没有力量,反而影响文字的表达能力。
当然,也不是对话越少越好,而是要求适当,要较为简洁。要选择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言。
再次,对于人物对话,要注意从生活中人们的口头语言中加以选择、提练。人们口头语言中有大量健康、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当然也有不健康的糟粕,我们不能兼收并蓄,要加以必要的选择、提练和加工。
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尤其要选择那些典型的能反映人物思想本质的话语,来表现人物,自然主义的倾向是应当反对的。
郭沬若说:“对话部分要看你写的是什么人,要适合于他的身份、阶级、年龄、籍贯、性别,而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事相当的难,非有充分研究和经验是不能够运用的。”
这个研究过程,也就是加工提练的过程。经过加工提练,才能用准确、生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3. 怎样练习写人物对话
个性对话法 l 创新趣说 对话,就是出文章的中人物的讲话。
个性对话法,就是描述文章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对话,从而创新。 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新颖有趣的文章。
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的语言描写,是指作文中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文字描写,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方式。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因此,人物对话应该反映人物的真实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对话的精彩描写,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1)对话可以表现人物 的特点。
各种人说话不一样呀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桌米》一文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炼。
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地回答,对农民的责问热讽,显得傲慢而有恃无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特点形象鲜明。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调信他们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他们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急迫切而无可奈何。
(2)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身份。 在《田忌赛马》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次赛过和第二次赛前,生动地描写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的对话,十分精彩而又耐人寻味,作者这样写道: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对话还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呢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他说:“那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他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 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次!” 齐威王轻蔑他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原来如此,以前我可不会描写对话呢 这一段人物对话,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
田忌听了孙膑的分析,还没听完,就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当听到孙膑有办法让他取胜时,十分“疑惑地看孙膑”,当听孙膑说不用换马时,还是“没信心”;当听到“孙膑胸有威竹地说”能赢时,才同意再赛一次。再看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马”时,看见田忌和孙膜走过来便“讥讽”田忌;当他听田忌说不服气,还要再赛,便“轻蔑”地说,“那就来吧”这里的人物对话,由于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了人物对话时的神态,不仅增加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而且对突出中心也有很大作用。
这样描写,使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一来,就把任务的身份和神态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以上两个人物对话描写的范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话描写是写好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描写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对话的主要内容,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提示语里,尽可能地写出人物讲话时的神态变化,以使人物的对话显得更加情真意切。 描写人物的对话,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选择提示语的写法,有时候提示语在前面,有时候提示语可以放在中间,有时候提示语也可以在后面。
这样安排提示语,可以使语言形式富有变化,错落有致:当二个人讲,另一个人紧接着说明,或者是两个人的直接对话时,或者是三五个人七嘴舌地议论纷纷时,也可以不用提示语,只要读者能看明白就行。这样写,可以使人物的对话更简练。
一般地说,当一个人说一段较长的话需要思考停顿时,我们常常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语言的中间;在两人对话,承接比较紧密时,提示语就可以省略。 你明白了吗 描写人物的对话,除前面所讲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写出人物的神态,符合人物的身份之外,还要有利于刻划人物的的性格,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及文化程度等,只要我们下功夫学习,不断练习,就能写出生动具体的人物对话来。
l 创新法则 1、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描写好人物对话十分必要。 2、描写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
3、个性的对话要有生动有趣的细节描述。 4、要在叙述事例中描写个性的人物对话。
5、对话时要结合着描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 。
4. 怎样练习写人物对话
个性对话法 l 创新趣说 对话,就是出文章的中人物的讲话。
个性对话法,就是描述文章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对话,从而创新。 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新颖有趣的文章。
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的语言描写,是指作文中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文字描写,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方式。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因此,人物对话应该反映人物的真实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对话的精彩描写,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1)对话可以表现人物 的特点。
各种人说话不一样呀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桌米》一文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炼。
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地回答,对农民的责问热讽,显得傲慢而有恃无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特点形象鲜明。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调信他们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他们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急迫切而无可奈何。
(2)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身份。 在《田忌赛马》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次赛过和第二次赛前,生动地描写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的对话,十分精彩而又耐人寻味,作者这样写道: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对话还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呢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他说:“那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他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 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次!” 齐威王轻蔑他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原来如此,以前我可不会描写对话呢 这一段人物对话,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
田忌听了孙膑的分析,还没听完,就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当听到孙膑有办法让他取胜时,十分“疑惑地看孙膑”,当听孙膑说不用换马时,还是“没信心”;当听到“孙膑胸有威竹地说”能赢时,才同意再赛一次。再看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马”时,看见田忌和孙膜走过来便“讥讽”田忌;当他听田忌说不服气,还要再赛,便“轻蔑”地说,“那就来吧”这里的人物对话,由于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了人物对话时的神态,不仅增加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而且对突出中心也有很大作用。
这样描写,使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一来,就把任务的身份和神态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以上两个人物对话描写的范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话描写是写好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描写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对话的主要内容,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提示语里,尽可能地写出人物讲话时的神态变化,以使人物的对话显得更加情真意切。 描写人物的对话,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选择提示语的写法,有时候提示语在前面,有时候提示语可以放在中间,有时候提示语也可以在后面。
这样安排提示语,可以使语言形式富有变化,错落有致:当二个人讲,另一个人紧接着说明,或者是两个人的直接对话时,或者是三五个人七嘴舌地议论纷纷时,也可以不用提示语,只要读者能看明白就行。这样写,可以使人物的对话更简练。
一般地说,当一个人说一段较长的话需要思考停顿时,我们常常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语言的中间;在两人对话,承接比较紧密时,提示语就可以省略。 你明白了吗 描写人物的对话,除前面所讲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写出人物的神态,符合人物的身份之外,还要有利于刻划人物的的性格,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及文化程度等,只要我们下功夫学习,不断练习,就能写出生动具体的人物对话来。
l 创新法则 1、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描写好人物对话十分必要。 2、描写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
3、个性的对话要有生动有趣的细节描述。 4、要在叙述事例中描写个性的人物对话。
5、对话时要结合着描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 6。
5. 人物对话描写方式有哪些
对话描写四法
文 / 李文军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一碰到人物对话,一律写“XX说”,显得呆板单调。要写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对话,可灵活交叉运用以下4种写法。
⒈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例如: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
这是最常用的写法。可强调提示语。如上句就是强调这些话是“小男孩哭着说”的。
⒉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例如:
“150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院子里的悄悄话》)
这种写法多见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情形下的对话描写,可强调,突出引语。
⒊引语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例如: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这种写法,一是表明人物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二是强调人物前半部分的话语。
⒋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
例如:
“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
“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可爱的草塘》)
这种写法一定要在读者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用,而且,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要单独成行。
其实,对话的写法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会摸索出更好的表达方式。
6. 人物对话描写方式有哪些
所谓“人物语言”,主要指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自言自说的对话描写,叫独白。这种对话虽然是自顾自说,但一般说都有想象中的对象,即使是自己。
例如,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 (二)、推车式。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
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
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
(选自《花市》)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
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