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帮我写一篇苏州海洋世界的观后感
今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
我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去杭州海底世界游玩。早就想去海底世界游玩一番了,今天终于有这个机会了。
远远望去,进入海底世界的门口人山人海,咦,原来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我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游玩呢!转眼望去只见门口有两只胖胖的充气塑料企鹅站在那里,好像在说:“欢迎小朋友们到海底世界来玩。”我们迫不及待地买好门票走向大门。
工作人员收好票,我们就忙忙随着人流走进大厅,一眼就看见一根柱形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热带鱼,它们一个个都穿着鲜艳的“衣服”,在鱼池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活泼可爱呀!我们先来到淡水生物区,这里的鱼可真多呀!银鲳虽然外表很温和,其实它却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鱼,只要你放一些小鱼进去,它们就会把小鱼吃个精光。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食人鲳”,如果有人掉下水去,它会毫不客气地把你吃得只剩下一幅骨架!匙吻鱼的嘴巴长长的,像一把汤匙,它们爱吃浮游生物,吃的时候嘴巴张得比头还要大,样子可怕极了!海豹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工作人员把套圈扔到水里,它们马上就游过去把套圈接住。
我们又来到海底隧道,好像走进了真正的海洋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我们的身边游来游去,有的鱼还从我们的头顶游过,真有趣。红美人全身穿着红色的“衣服”,那会射水的鱼叫射水鱼,身上带电的是电鳗,尾巴像孔雀一样的鱼叫孔雀鱼,当然, 最凶猛的海中霸王就是鲨鱼了。
护士鲨是杭州海底世界最大的动物了,全身重量达300斤,它每天要吃20公斤食物,胃口真大!它还和潜水员叔叔表演了“人鲨共舞”的节目,全身弯成了一个圆环,精彩极了!有一种鱼的外形非常像我们写字用的铅笔,所以它的名字就叫 “大铅笔鱼”。还有一种鱼的头就像小狗,所以叫“狗头”鱼。
我很喜欢魔鬼鱼,它的全身扁扁的,眼睛长在背上,可是嘴巴却长在腹部。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有毒,所以叫魔鬼鱼。
我还看见了海龟,海龟的寿命可以到300岁,每年的4-6月是它的繁殖旺季,最大的海龟体重可达500公斤呢!最让人难忘的是企鹅宝宝。这些企鹅宝宝是从国外运来的,非常珍贵。
它们已经习惯了杭州的生活,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企鹅游起来像鸭子,非常灵活,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对企鹅宝宝说:“再见,企鹅宝宝,下次我一定再来看你们。”
2. 《苏州园林》的读后感怎么写啊
楼主7中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苏州园林美极了。
首先,作者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可见,叶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
作者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
作者想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 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教育城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桥梁”。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在提到苏州园林的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至于花墙、廊子,镂空的图案,大镜子,更是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富有层次,错落有致。 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紧紧扣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在介绍着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 总之,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也是我国最美的园林。
3.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星期二下午,我们中年级老师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去苏州博物馆'参观了一番。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大家迈着轻快的脚步,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富有历史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苏州地方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它的藏馆文物是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 和明清工艺品等。成为一座具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
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他是国宝级文物,是苏州博物馆的珍贵宝藏之一,莲花碗构思精妙,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瓷莲花碗的艺术造型与艺术价值是无以伦比的,我看着晶莹剔透的它,久久不愿离去。
参观完之后我们一起吃了糖粥, 呀!一眨眼的功夫,老师就对我们说,要回去了。我真是依依不舍啊!
4.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州园林甲天下”,这句话是我小时候就听说过的,稍大以后,也或多或少的知道了一些名园的名字,如拙政园,留园,艺圃,狮子林等等,但头脑里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感观的认识。
前些日子看来一部六集记录片《苏园六记》,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苏州的园林和苏州的园林文化。每一个园林都有一段历史故事,每一个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苏州的园林离不开水,水是园林的命脉,园倚水而建,太湖石点缀其间,楼阁亭台,曲曲折折,说不尽的风花雪月,道不完的断肠心曲。一位位历史名人穿梭在这些园林中,低吟浅唱,范成大,文震亨,袁枚。。
看不完的小桥流水,赏不尽的曲榭亭台,唱不尽的游园惊梦,我徘徊在苏园里,久久不愿离去。
5. 苏园六记观后感
苏园六记观后感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它的开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当时很触动我。
里面写到了很多桂林的山水景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山围绕着水,水倒影着山”,书中描绘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一度很向往。今天看了纪录片《苏园六记》我同样想说一句“苏州园林甲天下”。
纪录片《苏园六记》,拍摄得真的很不错,首先,它的开场白就很吸引人,让人有一种想继续深入了解的欲望;其次,它对苏州园林的介绍也很详细,能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苏州园林和苏州的园林文化;最后,它的拍摄与解说也相当精彩,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想法;片中的每一个园林都有一段历史故事,每一个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在课本里学过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里面叶老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课本里写到了很多风景秀美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圃,狮子林等,里面的小桥流水,曲榭亭台,走道长廊;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但是那也仅仅只限于自己的想象,而这部纪录片《苏园六记》却把真实的苏州园林完美的展现在了我的眼前。片中秀美的园林景色在搭配上那富有磁性的旁白介绍,真的是让人在苏州的园林中流连忘返。
《苏园六记》以其独特的拍摄角度完美地展现了苏州园林之美。第一记吴门烟水,从“古韵悠悠的苏州,是唐诗的故土,是宋词的家乡”到昆曲繁盛、画坛明四家崛起,从苏州状元涌现、历代文人的人生进退到文人治园,把我们带进了“历史文化的深邃”;第二记分水裁山, 主要介绍园林里的山水,园林里的山,大致分湖石和黄石两类,靠采集与堆叠而来。
园林里的水,往往以静态为主,但理水的手法却有丰富的变化,它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并与周围的风物呼应得当。园林里的山水,以缩龙成寸的形式,缩写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记深院幽庭,以对苏州园林建筑的讲解,揭示了园林建筑让人在多变的景色中增加新奇趣味的奥秘所在;第四记蕉窗听雨,在对花木经营和园林意境的叙说中,介绍了苏州园林具有的人赋品格特点,并引领人们去体味古代风雅、体验与自然的交流、体察人生哲理;第五记岁月章回,以苏州园林兴兴衰衰的这面铜镜,反映了吴中的兴衰和国家的兴衰,折射出了苏州人将苏州园林融进生活和生命的荣辱与共的关系;第六记风叩门环,记载了苏州人为苏州园林所倾注的大量心力,苏州园林就如同老宅门户上的门环,经无数人的手泽磨出的亮色一样,表现了苏州人不仅没有失去造园的真传,而且还使苏州园林走向了世界。观看完《苏园六记》让我对苏州的园林以及园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它秀美的景色也深深的吸引力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机会希望能去苏州一饱眼福。
6. 苏州工人文化宫观后感
1978年春天,黄东井、黄东升、黄东启三兄弟被邀请在文化宫进行露天演出,当时他们用吉它弹奏了不少红色曲目,比如说《泉水姑娘》、《采红菱》等。
当然,他们的压轴曲目是日本电影《追捕》里吉它弹奏的杜丘之歌,一时轰动苏州城,黄氏三兄弟成为当时苏州乃至国内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在竹辉路福园小区的黄东升家里,一张在上海拍的三兄弟弹吉它的照片被放大了挂在黄的工作室里。
在黄后来出的一本专著《吉它演奏问答》的后记里,黄不无激动地写到,“当时的演出获得全场爆发的热烈掌声时,热泪止不住的涌出来。”其实,黄氏三兄弟带给文化宫的辉煌,或者也可以说,文化宫带给了黄氏三兄弟的辉煌在后来的十年里比比皆是。
1985年,工人文化宫举行普法知识竞赛。全市各个机关工厂代表队参加,盛况空前。
原本计划一天竞赛活动不得不延长时间,一连比了五天才出胜负。1986年,苏州市庆祝建城2500周年,工人文化宫举办大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6436型灯会配合全市的纪念活动,全国各地的制灯高手云集苏州、各显神通,华灯万盏照亮了半个古城,苏州人扶老携幼争相一睹,那场景已成为2500年苏州古城纪念活动的经典记忆……见证疯狂的邮市在经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工人文化宫设施逐渐老化,一大批能力比较强的人也另谋高就,工人文化宫惨淡经营。
在经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工人文化宫设施逐渐老化,一大批能力比较强的人也另谋高就,工人文化宫惨淡经营。 从90年代开始,苏州的城市建设不断扩大规模。
电影院、室内游泳馆、展览中心、苏州乐园,各种公共娱乐场所不断兴建起来。而地处南门黄金地段的工人文化宫,在这个时候却成了南门繁华商业区一个相对冷清的符号。
唐必宏认为,当时文化宫的领导们还是想谋求改变现状的,但是几次活动的结果并不如人意。1996年,全国邮市红旗飘飘一片红。
文化宫把书画展厅改成邮票市场,哪想到仅六个月,因为没人光顾,邮票市场被迫关门。当初投入的大把资金,绝大部分没有收回。
就在吃了邮票亏的同时,1994年租给南京某洗浴公司建成的“爱琴海”,由于经营不善,两年后被迫倒闭。而这一倒闭,就闲置了整整六年。
六年后转租给苏州一家个体户,由于沿用了之前的设备和名字,官司曾经纠缠了很长时间。这些年,200万的门面出租费收入和40万的事业拨款维持着工人文化宫150多号在职与退休职工的生计。
7. 有描写苏州甪直古镇的篇章,就是游后记
欢迎各位来到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古镇观光游览。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
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
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
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甪直古镇位于苏州东南约25公里处。古镇周围湖泊众多,河网 密布,古镇上“小桥,流水,人家”到处可见。因此,可以说直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
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
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 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
有“甫里塘独角神兽“甪端””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
“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
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古称甫里。到清代才改称甪直。甪直;来源于“六直”。所谓“六直”,是指古镇东边的
大直、小直、直上泾三条河道可以通达六处的意思。而“用”,则是占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的
独角兽,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雕塑上的形象。据说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种浯
言、信息灵通的特异功能,能够保证风调雨顺,护佑—方平安,所以取“川”与‘‘六’'在吴语中的谐
音,将乏;镇命名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为古镇的镇标,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厂占镇人向
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