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稿意见怎么写
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
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
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 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一部书稿的评价如有不同看法,原则上应服从终审意见和决定。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书稿,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从审稿的各方面,包括过程,方法,都是相对比较周密,严瑾的,从而更加确保了文章的质量,也引导了我国文化知识的正确方向。
2. 审稿意见怎么写
原发布者:玄武君
如何学习审稿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
3. 如何做审读工作
所谓审读,首先是读,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这也体现了这一工作较强的业务色彩。新闻报道是社会综合信息,其内涵与外延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包括社会背景、政策环境、事实的真伪、观点的分寸等,以及发表后对当事者及社会的影响。审读者首先要读,读懂,读透,深入了解通过其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才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工作标准和自己的业务经验,从导向角度作出准确而中肯的判断。这样做的结果,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了新闻自身的规律,又避免了简单粗暴、随意上纲的偏差。如果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编采人员也比较易于接受,真正做到口服心服,效果必然是积极有效的,从而达到审读的真正目的。
在审读过程中,要处理好治“硬伤”和祛“软病”的关系。“硬伤”是指语言文字或观点上有明显的违背正确导向的问题,或是属于违反新闻纪律的报道,这比较容易看出来,必须及时指出,坚决要求改正。所谓“软病”,就是从报道的语言文字或文章本身看,没有导向问题,但放在特定的社会政策背景下,其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有问题;或时机不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或只宜内部掌握,不宜公开报道,等等。对此就要认真审读,准确把握,客观评价,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讲清根由,提出积极的意见建议。所以,治“硬伤”,如医学上的外科,对病症易发现好治疗;而对“软病”来说,则像内科,需要深入查看,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消除隐患。
至于在审读中发现明显的标题错别字、人名地名有误等纯技术性问题,应及时指出,这也是审读的义务。
4. 怎么审稿啊
shengao
审稿
examining a manuscript
编辑人员以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 (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它又是编辑人员的基本职责。
审稿的基本内容是从阅读原稿入手,对内容、结构、文字、逻辑等作全面的分析,在弄清原稿观点、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编辑人员的综合考虑,作出符合实际的基本估价,并恰如其分地写出中肯的书面意见——审读报告。
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各类书稿的审读,首先研究原稿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在政治问题上要注意是否违背宪法,有没有同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相抵触的问题;在学术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判定稿件是否已经充分地阐明主题所要求说明的内容,在论证和叙述方面,是否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审稿时还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出版的目的性,以及有无侵害他人版权的情况等。
在审读著作稿时,还需注意它的体例结构和文法修辞;在审读编选稿时,要注意书稿的编选标准和材料来源;在审读翻译稿(包括编译和节译)时,重点在评定译文质量,同时查明原书的价值和原书版本的新旧或可靠程度,以便判断是否适宜翻译出版。对于教材、工具书一类出版物,尤其要重视资料的准确性和文字的简明通俗,以及体例的一致性。
在审读方法上,按具体情况做些准备工作(如查阅挡案阅读必要的参考书查考有无同类书籍或译本等),还查对出版社与著译者双方原来同意的写作提纲,并重点地查对作者所引用的材料和论据。此外,同样要重视审核书稿的序、跋一类附件和附录部分。防止审读时被原稿拘束,以致过于注重原稿的某些细小问题。
对一部书稿的评价如有不同看法,原则上应服从终审意见和决定。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书稿,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某些内容专门或比较特殊的书稿也可以约请社外专家或有关单位审稿。对外审意见,特别是涉及原稿的处理办法,一般仍需由责任编辑提出意见,总编辑作出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