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学专业考研具体要怎么做笔记
记笔记要结合自身实际,不同的科目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的,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策略是不同的,因为每一本教材都有它的“特性”,从对真题的不断了解当中我们也可以制定出轻重有别的方法出来。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下面我将就通常复习的十一本书给出不同的复习大体策略来: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教材算是写的特别经典的本子了,出版时间也比较早,所以古代史的教材可谓久经考验而且十分经典,整理笔记时可以直接按教材目录来归类,用数字给知识点编码。
2、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也挺经典的。但是近代史的研究这几年屡出新的成果,许多观点和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观整本教材也是以战争史和屈辱史居多,显得太过于偏重,而真题所考的却是文化方面的东西(比如近代历史文献),所以这本书吃透了还得找点精简的书籍来补补课,尤其是教材上少有涉及的知识点。
3、中国现代史:这本书所占分数的比值不大,认认真真过一下就行了。即使考到了也不要太过于后悔,因为历史学这么考试的初衷就是“问你能记住多少”而不是“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谁真的是活字典,历史学两百大几是几乎不可能的。
4、世界史:六本世界史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因为没什么系统的世界史和他竞争了,一大帮子人搞一套教材也不容易,但他的缺陷是有目共知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知识点太乱,无法串联,许多名词解释重复出现。这样就特别不利于考试,所以这时候借助于考纲是有必要的,按照考纲的分类方法将知识点编目就行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考纲其实并没有涵盖所有考点,所以要注意有意补齐。
最后,强调:复习最好将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大题分开做笔记,因为各个题型的命题思路都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四个名词(以晋楚之间的四次战争为例)作为考点的话,做选择题出你就只用记住他们的特点(比如会问楚国获胜的一次是?哪一次发生在黄河以南?等等),作名词解释题可以有四种出题方式,做问答题你就要一一列举了(比如会问晋楚之间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
归纳起来说选择题主要考你的排异思维,名词解释考你的形象思维,大题目考你的逻辑思维如果按照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大题这样三轮的进度来复习,既可以免去受不同思维干扰的困惑,又可以在每一轮的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把知识点分门别类,还可以免去只是单纯简单机械重复的乏味和单调。至于好不好,相信时间和实践都可以检验的。 收起
2. 世界通史读书笔记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3. 高考世界史怎么记忆
世界历史全是以经济为路线的,尤其是简答题,你就以经济为中心,各国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历改革,不论是改革和意思,你都按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着四项一个一个说,要是不太清楚就差不多按照别国的写,反正错不扣分,各国都差不多,说对了就给分。一般会考意义,你也是按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影响说,一般的影响分量重,一种是为自己国家未来的,你写出来就行了,另一种就是对世界的,比如,英国早期知名扩张,加剧了亚非拉的贫困落后等等。
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殖民统治。然后各国发展经济,英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法国为了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法国了大革命,美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统一了。
接下来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排列第一,法第二,美第三
俄国和日本通过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内战,也是因为统一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分它是走入了电气时代,不要把它跟蒸汽时代的发明搞混。根据内战,统一战争,王朝战争,变法,改革。世界格局排列变成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国
一战的主要矛盾也是因为三个国家怕另外三个国家经济发展过快,超过自己才爆发的
之后,就开始垄断,总是垄断就发生了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大战。因为一战德国被削弱,加之经济危机,德国开始侵略,美英绥靖政策。记住导火线,全面爆发的事件,几个大战场,转折点,还有四个会议,尤其是雅尔塔。
战后,熟记雅尔塔体系。冷战后,美国作了很多对抗苏联的事件,比如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等等
最后的一些基本上不是很常常考到。只要理解就行了
我高中的时候历史很好,我习惯多作选择题,把答案写在题目前面,每次复习都看上几遍,再做上几遍,这样就会很熟悉了。建议你把重要事件,历史意义都简单的写成提纲,越简单越好,方便记忆,每天看上一遍,这样一个月以后,一定能记住80%左右。
(我把历史都列了一遍,还是几年前的,不知道现在的提纲还是不是这样的,要不是请你别笑话。我妹妹历史也不好,我都是这么帮她复习的。)
4. 大家是如何做笔记的
要坚持正确的笔记原则
第一、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克服记不记笔记无所谓的思想,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做听课笔记。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去认识做听课笔记的意义,把做听课笔记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不能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
第二、条理清楚,规范统一。条理清楚是指课堂笔记的内容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一般说来,不同的问题要分段写,问题之间要留空。也可以在上、下底边或两侧留空档,便于以后补记遗漏了的知识和新认识,重要的概念、原理、论点、论据、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应尽可能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颜色书写。规范统一是指做笔记时的数码、符号、字母等要规范,格式要统一。
第三、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是指笔记要语言精炼,简单、明了,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笔记不是有言必录,而记那些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笔记也不一定求全求齐,只要适用就行。应尽量省略一些只起承上启下的或非关键性的词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问题,才有利于日后的使用。详略得当是指笔记不能不分主次,什么都记;也不能记得过于简单,以致于回忆主要内容都困难。凡是书上有的可略记或在笔记本上标清页码以便必要时作补充,即使不补充,检查、整理或复习时也可以很快找到原文;书上没有的要详记。自己掌握了的或比较熟悉的可少记,以便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听讲和思考,未理解或生疏的部分要多记。
第四、有的放矢,务求实用。笔记应有利于记忆、理解、消化、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同学笔记内容繁杂,不分主次、详略;有的同学不讲究笔记格式,记得密密麻麻,条理性差;有的同学笔记时只求速度,内容残缺,字迹潦草,笔误较多;也有的几门功课的笔记写在同一个笔记本上,所标的符号、层次不统一。这样的笔记不仅无助于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可能对自己的学习造成麻烦,使自己在借助笔记复习时由于认不清字迹、抓不住重点或不明白笔记的内容而陷入困境。所以,做笔记要为以后翻阅和使用笔记着想,要经常习惯性地问问自己,所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对以后复习是否真的有用?在复习过程中,要留意自己的听课笔记,看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怎样做才能更好等,这有利于增强笔记的实用性。一门学科一般应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即使几门学科共用一个笔记本,也应各占一部分,并在笔记本前列目录注明。笔记字迹要工整,以便复习时便于阅读。
第五、正确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5. 怎样写高中历史必修的读书笔记
我是这样学历史的,给你参考下,经常做历史试题,然后你就会清楚考点,知道那一课,那一单元的重点,把重点写成笔记,如果你是高一的高二的,就不用写笔记了一开始,在书上画重点,然后认真做基础题,到了高三再归纳,那时候就不是按必修一二三来写笔记,是有类型的写笔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中国那些朝代,你要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写禒孩操绞鬲悸叉溪常娄笔记,事件就是年份,重要意义,历史条件, 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选择题常有迷惑性的一些选项,所以你在看历史教科书的时候,要一字不漏的记住,有些话虽然改了几个字,但完全不是那个意思,历史属于文科,所以语言性的东西你要注意,书上是怎么描述那段历史,它的重要意义,你要记清楚,不要随便得记几个关键词,选择题的分很大的,材料题,一般都可以从只言片语中分析,你要很迅速的反映出它和什么历史联系在一起,看到一些字眼,马上就能想到是必修几哪单元的内容, 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要记住它的年份,有几个特别重要的事件要记住,不过也不用死记,你做多了题目就记住了, (这些是我学历史的经验,我历史还好,你以后还有关于高中历史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我提问,\(^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