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必看的十本书
人生必看的书到底是那些,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没有固定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固定的规定,这要看每个人的修养,文化程度,思想,需求等等。
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人和不同阶级的人,看法均不一样。同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也会使人对人生必看的书,有着极大的差别。
下面给你推荐几本书:1、《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占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上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2、《圣经》 圣经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旧约圣经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旧约圣经共46卷,当中包含了其他宗派划为次经的数个书卷;基督新教的旧约圣经有39卷;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新约圣经新约圣经的数量比较一致,都有27卷。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并不承认新约圣经为正典。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
旧约内有书三十九卷,新约有二十七卷,共是六十六卷。考古学证明,旧约完成於耶稣诞生前数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新约则完成於公元一世纪末,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
3、《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4、《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人类童年社会的“百科全书”。《奥德赛》叙述的是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重返家园的故事。
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被西方文学界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而荷马则又被但丁在《神曲》中誉为“诗人之王”。
5、《物种起源》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译《物种原始》)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给宗教以一次沉重的打击,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6、《全球通史》世界文明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然而,世界史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始终没有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角度。
因此,1970年,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出版时,格外引人注目。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后的世界》两部分。作者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着重分析了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
作者在记录西方文明发展的同时,同样对在儒家文化、阿拉伯文明等影响下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作了全面的分析,充分肯定了各民族对世界文明进程所作出的贡献。作者认为,1500年以前,各种文明是相对平行发展的,而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新大陆”,各地区文明才真正走上了相互交流之路。
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全球通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7、《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
因此,《论语》又是若干片断和篇章的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顺序没有什么道理,而且绝非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通行的说法是,《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最后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写。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
2. 怎么写小说
看多了就有灵感了 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想要写小说,似乎也该先找个故事。
找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从我们读过的小说来看,什么故事都可以用。恋爱的故事,冒险的故事固然可以利用,就是说鬼说狐也可以。
故事多得很,我们无须发愁。不过,在说鬼狐的故事里,自古至今都是把鬼狐处理得象活人;即使专以恐怖为目的,作者所想要恐吓的也还是人。
假若有人写一本书,专说狐的生长与习惯,而与人无关,那便成为狐的研究报告,而成不了说狐的故事了。由此可见,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觉,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纪录。
那么,当我们选择故事的时候,就应当估计这故事在人生上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启示; 也就很显然的应把说鬼说狐先放在一边--即使要利用鬼狐,发为寓言,也须晓得寓言与现实是很难得谐调的,不如由正面去写人生才更恳切动人。 依着上述的原则去选择故事,我们应该选择复杂惊奇的故事呢,还是简单平凡的呢?据我看,应当先选取简单平凡的。
故事简单,人物自然不会很多,把一两个人物写好,当然是比写二三十个人而没有一个成功的强多了。写一篇小说,假如写者不善描写风景,就满可以不写风景,不长于写对话,就满可以少写对话;可是人物是必不可缺少的,没有人便没有事,也就没有了小说。
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把一件复杂热闹的事写得很清楚,而没有创造出人来,那至多也不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并不能成为小说。
因此,我说,应当先写简单的故事,好多注意到人物的创造。试看,世界上要属英国狄更司的小说的穿插最复杂了吧,可是有谁读过之后能记得那些勾心斗角的故事呢?狄更司到今天还有很多的读者,还被推崇为伟大的作家,难道是因为他的故事复杂吗?不!他创造出许多的人哪!他的人物正如同我们的李逵、武松、黛玉、宝钗,都成为永远不朽的了。
注意到人物的创造是件最上算的事。 为什么要选取平凡的故事呢?故事的惊奇是一种炫弄,往往使人专注意故事本身的刺激性,而忽略了故事与人生有关系。
这样的故事在一时也许很好玩,可是过一会儿便索然无味了。试看,在英美一年要出多少本侦探小说,哪一本里没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可是有几本这样的小说成为真正的文艺的作品呢?这种惊心动魄是大锣大鼓的刺激,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动。
小说是要感动,不要虚浮的刺激。因此,第一:故事的惊奇,不如人与事的亲切;第二:故事的出奇,不如有深长的意味。
假若我们能由一件平凡的故事中,看出他特有的意义,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它便具有很大的感动力,能引起普遍的同情心。小说 是对人生的解释,只有这解释才能使小说成为社会的指导者。
也只有这解释才能把小说从低级趣味中解救出来。所谓《黑幕大观》一类的东西,其目的只在揭发丑恶,而并没有抓住丑恶的成因,虽能使读者快意一时,但未必不发生世事原来如此,大可一笑置之的犬儒态度。
更要不得的是那类嫖经赌术的东西,作者只在嫖赌中有些经验,并没有从这些经验中去追求更深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文字只导淫劝赌,而绝对不会使人崇高。所以我说,我们应先选取平凡的故事,因为这足以使我们对事事注意,而养成对事事都探求其隐藏着的真理的习惯。
有了这个习惯,我们既可以不愁没有东西好写,而且可以免除了低级趣味。客观事实只是事实,其本身并不就是小说,详密的观察了那些事实,而后加以主观的判断,才是我们对人生的解释,才是我们对社会的指导,才是小说。
对复杂与惊奇的故事应取保留的态度,假若我们在复杂之中找不出必然的一贯的道理,于惊奇中找不出近情合理的解释,我们最好不要动手,因为一存以热闹惊奇见胜的心,我们的趣味便低级了。再说,就是老手名家也往往吃亏在故事的穿插太乱、人物太多;即使部分上有极成功的地方,可是全体的不匀调,顾此失彼,还是劳而无功。
在前面,我说写小说应先选择个故事。这也许小小的有点语病,因为在事实上,我们写小说的动机,有时候不是源于有个故事,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人。
我们倘然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很可能的便想以此人为主而写一篇小说。不过,不论是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人物,人与事总是分不开的。
世界上大概很少没有人的事,和没有事的人。我们一想到故事,恐怕也就想到了人,一想到人,也就想到了事。
我看,问题倒似乎不在于人与事来到的先后,而在于怎样以事配人,和以人配事。换句话说,人与事都不过是我们的参考资料,须由我们调动运用之后才成为小说。
比方说,我们今天听到了一个故事,其中的主人翁是一个青年人。可是 经我们考虑过后,我们觉得设若主人翁是个老年人,或者就能给这故事以更大的感动力;那么,我们就不妨替它改动一番。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任意改变故事或人物的一切。这就仿佛是说,那足以引起我们注意,以至想去写小说的故事或人物,不过是我们主要的参考材料。
有了这点参考之后,我们须把毕生的经验都拿出来作为参考,千方百计的来使那主要的参考丰富起来,象培植一粒种子似的,我们要把水份、温度、阳光……都极细心的调处得适当,使他发。
3. 我想写关于感慨人生的小说,第一段谁帮我写
人生如一架钢琴,演奏着不一样的音符,我们站在巨大的钢琴面前,彷佛就是站在人生的开端:序幕已经缓缓拉开--生命是如此复杂、庄严而迷人,我们能驾驭它吗?我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做什么呢?是胡乱地、随意地敲出一串矛盾的音符?还是荡气迥肠地高歌一曲,博得满堂喝彩? 那些黑白琴键,有清脆的,柔和的,也有深沉忧伤的,我们走过的一串串足迹,就仿佛是弹奏着一串串音符,一个个章节,述说着一生的悲欢离合,或缓缓奏出昨日动人的旋律,流淌着甜蜜的忧伤;或激昂地在狂风骤雨中奋力前行,有过爱,有过恨,有过彷徨,有过坚定,回顾以往,我们用自己的灵魂演奏出的命运交响乐,钢琴带领我们找到灵魂的最深处。
4. 小说怎么写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 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遗留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 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
"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 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
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 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
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 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
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 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
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 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
不 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 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
我不 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
"(《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 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
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
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 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quot;"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 丰富自乐。
"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
那么,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 (一)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 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
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 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二)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
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形式特点,要求作者不能象 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就象是横着锯断一棵树,察看年 轮可以知道树龄一样,短篇小说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窥见整个人生。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了在短篇小说中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写作短篇小说时,都是选取主 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为题材的。
因此,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时就指出,创作 短篇小说必须善于"截取"、"选择"。如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中就说过,短篇 小说构思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广阔的、浩如烟海的生活事件里,选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个美好的 画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点。
5. 谁知道小说怎么写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