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采访同学的采访稿
这个采访稿很简单,同学可以看看现在报刊杂志上的同类文章
有些一段简单的文字,叙述一下必须你们采访的地点,采访的时间,采访的周围环境,甚至你们在采访前的一些联系等等
其实采访就是聊天,那样才有感觉,关键是采访后你在回想中要滤出他说的一些重点问题和答案,比如在我们聊天中,我问她:XXXXXXXXXX问题,他说:………………………………
可能这些问题是后来想的,木有关系,只要他曾经回答过,你现在再去编写问题都可以
想你所说,了解知道被采访者,OK,她的喜好,她的生活,她的性格,她的家庭,她的学校等等
最后加入一段,对于本次采访你的感受和想说的一些话就OK了
2.如何写采访同学的采访稿
看看以下相关材料,也许会对你的采访稿会有所帮助的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QQ、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3.采访稿范文 怎么写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在此我对大家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 我向各位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陶盟,来自高一(19)班,现为高一学生会卫生部负责人之一。
小时候,父亲曾对我说过: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于是,我从上学期的一名普通成员到今天走上这一神圣的地方,我深感机会的来之不易,需要好好珍惜。正是由于这种动力,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倍感自信。
当然仅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能力。而从小什么都不会到今天能独立策划活动, 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过程,就是凭借着自信和虚心的态度来认真完成每一件工作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自觉培养了我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我能真诚的与别人合作,并且协调 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对不良行为敢于大胆管理,从不姑息纵容,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经常从同学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班干部的问题。在星期六、星期天多与同学们谈 心、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爱好,倾听他们的心声,充分的听取他们的建议、意见。我也总是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组织活动,这样班级活动也总是开展得热火朝天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犯过错,但我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从同学与老师的 帮助中虚心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而且决不充许自己第二次在同一地方跌倒。
今天我之所以在这里参加竞选。我希望把学生会建立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 成为师生的一条纽带,成为一个真正的为同学服务,同学们真正爱它的团体,同时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与他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因 为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我有着一颗不折不扣的责任心和对学生会的满腔热情。当然,我如果没有当选,我将一如继往的认真工作,并且会做的更好,全力支持新一届主席 团的工作。因为我爱这个团体,因为爱,所以我要竭尽全力的去做。如果我有幸当选,我将借鉴上一届主席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发扬他的光荣传统,实事求是的为同学服务,并将与 风华正茂的同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充分发挥我们学生会应有的作用,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团体。
最后,我真诚希望大家相信我,支持我,给我这次展示能力的机会。
我将在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中挥洒春的汗水,为校园明天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我相信 校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4.采访同学的提纲稿
参考下列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
5.校园采访稿怎么写啊
要看你是要写什么类型的稿件了,一般的校园活动,写成消息的话,把事情来龙去脉写清楚,还有就是写上某某领导参加了就行了。
访谈的话,一定要事先准备好采访提纲,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实际,不要大而空,例如:“你对这次获奖有何感想”,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提,可以换成“赛后,你会怎么庆贺一下?”“你最想把获奖的消息告诉谁?”……总之,在校内采访,多问一些和普通学生相关的话题。还有,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之间应该有一个平缓的过度,这样谈话就自然多了。最后写作时,一般抓住一个点就能写一篇(一次采访通常可一些好几篇稿件)。例如校运会的采访稿件《长跑冠军厌穿皮鞋》《“我喜欢的感觉”——访长跑冠军某某》《每天跑步半小时——冠军是怎么炼成的》……如果你专门就某个问题采访了某人,那就简单一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一篇就行。
6.采访稿怎么写
“实习和新闻宣传让我更加了解社会”------对北科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及伊利实习生**的采访 暑假生活已逐渐向我们展开。
今年的暑假相比于往年,又是如此与众不同。2008年暑假,不少同学留在北京,加入了奥运实习生大团,为奥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林**同学就是其中一位。林**不仅是伊利实习生,还是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
对于新闻宣传,他认为,新闻宣传,相当于一个媒介和桥梁,让学校里的所有同学对实实在在的大企业有一个大体了解,身为足不出户的大学生,我们真正对社会的了解是很少的。作为伊利实习生,经过了几次培训之后才觉得一个企业的就像一个社会,它的运作和经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而我们所做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精神。而社会真的比校园苛刻,比如迟到这件事,校园里经常发生,我们都不把它当回事,可是工作时迟到就会被扣工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宣传工作,对在校大学生多少有些帮住,这样的社会经验是实实在在的。当然更重要的是,2008身处北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能为奥运做些事情更是高兴,宣传工作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北科的志愿服务,知道北科为2008做了什么,这对学校对我们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同时作为一名伊利实习生,在进行了期待已久的伊利志愿者的培训后,林**觉得收获颇多,并感叹伊利文化是很有底蕴的。在这里,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下伊利的企业文化,让我们能够感受那独特的文化韵味,并从中深受启发。
1.伊利,“伊”就是“他”,“伊利”就是“利他”。这正是服务行业的性质,顾客是上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顾客。
2.伊利人+效率+创新+责任+团队+诚信=health,所以,健康是伊利的追求。想到我面试时的题目,当你被困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找出一个你不离开的理由。
我的角色是一名宇航员,要选择一个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其中,我说了一点原因是,我不需要找新的星球,所以不用离开。
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环保的企业,伊利的一个工作理念就是:我们要有责任感,不把经济利益建立在健康与环保之上。3.伊利就是伊利,谁都无法代替。
无论何时何地,自信都是最美丽的!4.昭君归故里,伊利送真情。说的是伊利刚成立的时候,用飞机在湖北上空撒传单,借昭君之名宣传伊利,长在湖北的我觉得跟伊利还是蛮有缘的嘛!5.养牛的地方贴着标语:早晚两次,例行公事;一年四季,奉献有致。
因为早晚要各挤一次奶。6.牛也不容易啊。
张剑秋副总裁深切表达了自己对牛的同情啊!为了生产有机奶,普通牛要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变成有机牛,唉,确实,牛也不容易啊。物尤如此,人何以堪!7.质量理念:质量在心中无底,效益必在手中掉底。
就像强调房屋的质量一样!8.标准:比别人好一点。有竞争就有进步!9.信赖团队,融入团队才能成为大海中的一滴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定要在集体中发展,才会有进步!10.像老鹰一样不断重塑自我。这句话来源于一个故事:老鹰的正常寿命是30年,当他30岁的时候就要选择是继续活着还是死去,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problem.选择继续活着,就要选择一个悬崖,将自己的旧喙撞掉,等待长出新的喙后,用喙将旧趾甲咬掉,待长出新的趾甲再将旧羽毛拔掉,直到长出新的羽毛,这个过程要经历150天,被称作150天的历练。
像凤凰涅磐一样痛苦的伟大!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11.踏实地做,高傲的飞。有资本,才能飞的更高!最后,林**深深的感叹一句:精神食粮对一生都有帮助。
2008年暑假,是这么的与众不同。由于实习生和新闻宣传工作,林**只能回一星期家。
相信许多实习生都是如此。这年的暑假,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有那么多休息时间;应该说是一个很忙很累的暑假。
然而,能够身为奥运志愿服务的一份子,我们又是如此光荣。2008暑假,我们将用对奥运的激情与热血,挥洒出无悔的青春!2008-8-15 忙并快乐着-----对运动员村爱玛客实习生王**的采访 随着奥运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的志愿者和实习生也开始忙碌起来。
“虽然很忙,但是我觉得很快乐。”运动员村爱玛客实习生王**同学微笑着说。
王**的上班时间是下午2点至晚上11点。由于晚上11点时已经错过了末班公交车;而奥运专线又比较难等,王**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那儿有个停放自行车的,比较方便。” 当问及到工作时,王**很兴奋地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工作。
“我是RUNNER,但与跑菜员不同,因为我负责的是冷饮,包括水果,牛奶,各种茶和咖啡等。我的任务主要是随时从冷冻仓库取出物品,摆放在柜台上,要保证柜台上的物品总是满满的。”
当问及到工作累不累时,王**微笑着说:“当然累了。我负责的是六个柜台的冷饮,每天都得时时刻刻注意补充物品,所以动作要快,反应要比较灵敏。
除此之外,我还得每天站岗两个小时左右。主要是站在门口,向进出的运动员说‘你好’。
必要时,向他们提供帮助。我站岗时还得了一枚奥运徽章呢,是一名国家运动员给的。”
然后他很自豪的向我们展示了别在志愿者证黄色带子上的精美徽章。“其实我还是希望工作累点,忙着让我感觉。
7.我的采访稿怎么写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8.作文稿怎么写采访人的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9.采访稿怎么写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10.如何写一篇采访稿采访完一个人后,要对其材料进行整理和写作,该怎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