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庙里许愿的文书怎么写
许 愿 文 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必写)**省,**市,**区,**镇,**村。
立文书人***,因(*子女 )生于*年 *月*日*时,乳名**,大名***,生日与佛有缘。经明人(明白人),愿拜在**寺佛祖足下为师,祈保杂灾消除终身平安,百岁康强,福寿齐全,永无灾难,福无量矣。
日后恐口无凭,立文书为证。今日黄道吉日,许下此愿,待百日后(时间可长可短,但必须在结婚前完成。)
还愿。敬献纸钱十刀,香五管,**女花童一个供到案前,替**为佛祖效用,以成宿愿。
(女用花童,河南,江西,海南等。男用山东,山西,四川男童)。
上向许愿人:*** 立保人:***公元*年*月*日*时。
2.教你怎么许愿 还愿
任何去过寺庙的人对许愿、还愿这件事都不陌生,甚至这已经成为宗教活动的标志性目的。大凡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都会去佛菩萨面前许下愿望,如果事后‘灵验’,便虔诚的按照之前许愿时的‘约定’还愿。
[还愿]——当事件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后,便按照事前的约定还愿。
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
[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圆满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
[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愿]以结果为因。举个事例来比喻就比较清楚了。
[发愿]的人会说:由于我往昔的贪婪、吝啬、偷盗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现在财富不圆满的现状,我发愿忏悔往昔的种种过错,发愿广行布施,远离贪吝,终不舍弃这个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请您帮助、加持我使得财富圆满。
[发愿]的真实不虚很重要,一定是思考过的,信念坚定的愿望,而不是委曲求全的糊弄。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常常挂在嘴上的词——心诚。
心诚的定义在佛经中是有。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那时,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所说心诚至心,有几种情况?那种心诚至心能获得最佳结果?)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地藏菩萨回答说:善男子,我所说的心诚至心,略有两种。哪两种呢?一,当开始学习时,希望得到一个结果的心诚至心;二,摄意专精,成就勇猛,明白道理,认识道理后的心诚至心。得到这第二种心诚至心的人,能获得最佳结果。这第二种心诚至心,还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哪三种呢?第一,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第二,勇猛心。专求不懈,不顾身命。第三,深心。与所学的佛法道理相应,究竟不退。——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
[发愿]里的行为因素本身就包含了[还愿]的意义,依照愿望去作就是在[还愿],不需要另外的[还愿]。
学会[发愿]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有些事情目前无力做到,只要始终坚定一个愿望,象保护种子一样守护她,依照这个愿望合理合法的行为,始终会有开花结果,所愿圆满的一天。
祝愿每一位发愿者发愿时都能做到[真实不虚],事半功倍,所愿圆满
3.去寺庙许愿怎么还愿
许愿还愿是民间的说法,佛法里没有。
学佛是求解脱,不是求佛菩萨办事。以贿赂的心供养佛菩萨,求财求官,是把佛菩萨当成贪官污吏,不但无功,造无量罪业。
当然,不是说不能对佛菩萨有所求,而要如法的求。为修行而求,为度众生而求,不能为自私自利。
一心向佛,却因生活不如意,财物少乏,心不安稳,可以求。因为生活问题不解决,不能安心办道。
众生有困难,我们想帮助,却有心无力,可以求。这些都是发自真心的求,不能有丝毫的虚伪,欺骗佛菩萨。
佛菩萨对我们的起心动念清清楚楚。还愿是表示感恩,而不是世间求人办事,事后付费,发心的差别很大。
寺庙任何时候去都可以。但是很多寺庙晚上不开放,因为僧众要做晚课,休息也较早。
最好是白天去。
4.在佛前如何许愿
在佛前许愿一般以烧香为主,即将塔香、散香、末香、线香等点燃,上供诸佛菩萨,忏悔业障,虔诚祈祷,以改往修来。
(一)进香前的准备来寺院进香,先正衣冠,穿着以典雅适度为宜,不得过于暴露或怪异。购香前先净手洁面,端正身心,诚心正意。
(二)对佛香蜡烛的选择在烧香点旁边的香铺里,选择细小线香及小烛(供佛不用纸钱),香烛不在多不在大,诚心则灵,甚至不买香烛,或以其他供品供佛,都可以。线香以未上色素,香气清淡为佳。
大香多称为草香,材料多为木屑、草类为主,加以人工化学香精合成,对身体健康有害。如果香气刺鼻,是化学物质刺激鼻粘膜所致,不得用于供佛。
以手持香,不必用塑料袋等,注意环保卫生。(三)供奉香烛在燃香烛点,撕去香烛的外包装,把包装材料投进竹筐内。
点燃小蜡烛,插在蜡台上,点燃小线香,将线香插在香炉里。(四)佛前许愿依次排队进三宝殿堂,在佛前顶礼三拜,许下自己的愿望,祈求佛菩萨保佑,再顶礼三拜。
切不可跪太久,以免让他人等候。佛菩萨前有功德箱,可以随喜放些钱进去,叫行布施,寺院有严密的财务制度管理使用这些善款,如修建寺院,兴办佛学院,佛教文化传播及佛教慈善等,功德无量。
5.佛教徒有请,我许愿抄写经书真的好难抄写啊
师兄发愿抄写经书度众生,精神可嘉,末学在此赞叹师兄!
现对你所面临的问题谈两点意见,供参考。
一、抄写经书应该是法喜充满的,但师兄却烦恼不已,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在发愿抄写经书之前没有估计到抄写的难度,以致现在欲罢不能,而硬着头皮写下去又备受痛苦,进退两难。其实,在今天这个印刷术特别发达的时代,与当年抄写经书的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法宝难得,抄写送人,得书者如获至宝,倍加珍重,用于实修,可以得度,所以抄写经书功德很大;而今,网络上、寺庙中甚至书店里到处都可看到佛经与法师讲经的著作或视频,但许多人不知是宝,反而不加珍惜。试想,这种情况下的手抄本,有几人能有耐心看,更何况抄写时难免会写错字,甚至添字漏字的现象也在所难免。另外,你抄写书的动机中就有执著的成分在里面:要么认为抄写经书有什么功德,要么认为自己的虔诚会感动佛菩萨。其实,佛菩萨没有任何执著,他只希望每个众生都能放下一切执著而得到解脱。你如果不是用抄写经书来让自己得到清净心,增强定力,开发智慧,那就失去了抄写经书的意义。
二、你抄写经书烦恼不已,说明你没有从学佛当中得到真正的解脱。佛教我们用清净平等正觉的心来待人处世接物,怎么能说现在的寺庙与出家人如何如何呢?一个学佛人,即使对自己身边的人也要只看其长处,不看其短处,更何况对于弘扬佛法,荷担如来家业的出家人呢?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即是左。”又说:“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一个佛弟子,要以身作则,先自度然后才能度人。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却想去救溺水的人一样,一个连自身烦恼都不能度的人,怎么可能去度别人呢?
建议师兄反省之后,好好念佛,用自己念佛往生的成功,就可以度一方的人了。如果要抄写经书,也是用以增加自己的定慧,享受无上的法味,千万不能执著于事象上。
6.佛前点灯佛条祈福怎么写
直接写自己的心愿即可。
比如你求考上大学,就写,请佛菩萨保佑我考上大学。 有什么心愿,除了去寺庙,祈求佛菩萨,另一个需要讲究的地方,就是要遵守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为你详细讲解一下吧。 佛法中,讲究一个因果规律,就是善恶有报,我们受到的痛苦,来源于我们前世和今生的恶业,我们受到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前世和今生的善业。
是恶行让我们苦,是善行让我们快乐。心愿无法实现,这在佛法中,叫求不得苦,造成求不得苦的原因,也是我们前世和今世的恶业导致的。
所以,我们欲求将来的幸福,求心愿的实现,就要能改正过失,并多多行善积德。 另外,不是做一两件好事,就好运连连,心愿实现了,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善果的成熟,我们种下善因,要等待善果的成熟,就好像春天播种,要秋天收获一样,耐心努力耕耘,必有收获,上天是祝福好人的。
如果行善积德一时没有效果,不要着急,切不可怪罪佛菩萨。有的时候,佛菩萨要想帮助我们,保护我们,是很困难的,我举个例子吧,甲砍了乙一刀,现在乙要报复,要砍甲,你说菩萨能保佑甲吗?如果保佑了,那乙的冤屈又怎么申诉呢?所以,佛菩萨在因果面前,在业障面前,是比较为难的。
我们的前世,不知道造了多少恶业,所以,可能你去求菩萨,一时会没有效果,只有好好学佛,好好的改正过失,行善积德,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朋友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在理,并且对佛法也有兴趣, 推荐一本书给你看下,净空老法师著的《认识佛教》,佛法为我们讲明了这个世间祸福的根源,人生的归宿,意义,我们如何离痛苦得幸福如意之道,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可以寺庙里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