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龟的笔顺 龟的笔画 龟字怎么写
龟
笔画数:16;
笔顺编号:3251253415511511
释义:
guī
(1)乌龟。《史记·龟策列传》:“江傍家人常畜龟。”
(2)占卜用的龟甲。《楚辞· 卜居》:“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又作秦以前用作货币的龟甲。《易经·损》:“十朋之龟。”
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手龟笔退不可捉。”
qiū龟兹,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
繁体“龟”字笔划顺序见下图:
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竖弯钩、
2.古代著名的诗人,名字里又“龟”字的
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崔文龟 张志和(初名龟龄)
崔文龟,字昌九,祖博陵崔氏,生于公元832年(大和六年)卒于公元859年(大中十二年),享受27岁。为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杂文家,据《唐风》载,君平生所著古文七十首、赋十首、诗八十二十首,启文、杂述二百首,为我国晚唐时期诗词最据代表人物之一,新旧唐书无传,可补遗。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 真子”。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作品
张志和的著作一共有三种:《太易》15卷,《玄真子》12卷,今仅存《玄真子》上、中、下3卷,而流传于世的诗词也仅9首。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词牌简介 《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张志和的这首词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龟字的甲骨文
就是下边图片中的样子了。
古代交通不便,常有“出门三里是他乡”的说法。所以甲骨文字的字型通常不止一种,我国文字从甲骨文(金鼎铭文)到小篆,一脉相承的是夏、商、周、秦(小篆)、汉(隶书),最终隶定出的龟字是“龟”,由此可以看出,与之承上的是从侧面描绘乌龟的那个字型。
我给出的这个字在【虎腾异世】给出的网站里也有,不过得指出的是,最先这个字是“趴”着的(即是我给出的这个字型左旋90°),就和侧面看到的乌龟一个样子,是后来人们才逐渐把字写成“立”着的了,古时候写字从上到下,为了方便就改成这样的立写形式了。 而且,刻甲骨的时候,刻“竖”划比刻“横”划要简单一些。
比如牛、马、象、豕(猪)、犬(狗)等最先都是“趴”着写的;到后来为了书写方便,都改成“立”着写了。
4.龟字草书写法
「龟」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龟」,读音是 guī ,基本字义如下:
1、动物名。
2、骂人的话。
3、皮肤因寒冷或过分乾燥而出现裂痕。通「皲」。
组词:
乌龟、龟裂、金龟、龟板、龟镜、龟缩、龟甲、海龟、龟鉴、龟趺、龟折、龟公、龟纽、西龟、龟龄鹤算、龟年鹤寿、麟凤龟龙、瓦影龟鱼、援鳖失龟。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龟」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鼈之类,以它为雄。象足甲尾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