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分数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意思
数量关系式的意思就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式子表达。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
扩展资料:
数量关系式是: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示例:
小华有20本课外书,借给同学5本,还剩几本。在这道题中,“20本”是总数,借出的5本是一部分,剩下的是另一部分,借出的和剩下的都是部分数。
求“还剩几本”就是求另一部分数是多少,20-5=15,剩下15本。
2.数量关系怎么写
数量关系指的是两者或者三者之间存在的倍数、多少、大小等关系
常见的两个量的数量关系包括:倍数、多或者少多少的关系
常见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两个量的数量和等于第三个量,或者三个量满足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数量关系
[计]numerical relationship
例句:
1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首先检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再通过协整性检验对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A feasible method is firstly to test the causality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to study their scalar relationship through co-integration test.
2
产出和投入的关联是数量关系,可用数学形式来表示。
The relations linking output and input are quantitative ones, capable of expression in mathematical form.
3
为了研究商品房房价增长时期,需求各影响因素与需求量间的数量关系。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ousing price rise.
3.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比黄花少;这类数量关系实质上是整数实际问题中倍数关系的发展。
二是表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1)把总量分为两个部分,如“修一条公路,已修全长的”;(2)把总量分为三个部分,如“一块地,用它的种油菜,种棉花,其余的种蔬菜”。这类数量关系实质上是整数实际问题中份总关系的发展。
以上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式子表示出来。例如“修一条公路,已修全长的”,可以写成下面的一些数量关系式:全长*=已修的长度;全长*(1-)=剩下的长度;在上面的关系式中,如果表示“1”的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则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如果已知表示“1”的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表示“1”的数量,则可以设表示“1”的数量为x,列方程解,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解。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教学中才能胸怀全局,赡前顾后,正确理解和处理局部教材,有针对性地改进教法。二、几点教学建议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是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依据,而分数乘法的意义又是最基本的。
因为,无论是分数乘法实际问题还是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都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或方程。如果是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在列出方程后,学生容易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将“x*=a”转变为“a÷=x”。
熟练以后,自然会知道直接用除法解。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步加深理解。
2.抓好基础训练 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下列训练:(1)看线段图叙述题意,列出算式或方程。例① 100米?题意:求100米的是多少。
列式:100*?例②:48米 题意:( )米的是48米。列式: x*=48,48÷ (2)找单位“1”,画线段图。
例:在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数量下边画上线,再画出线段图。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用一条线段表示。②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两条线段表示。(3)改变题目条件的叙述方式。
例:不改变题意,把下面各题中加粗条件换一种说法。①一个学校有三好学生16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全校有学生多少人?(换说成:全校学生人数的是168人) ②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苹果树有180棵,梨树有多少棵?(换说成:梨树棵数的是180棵) (4)找具体数量和倍比关系的对应关系。
①在括号里填写与倍比关系相对应的量。如果二月份烧煤量是元月份的,那么“1”表示( ),表示( ),“1-”表示( ),“1+”表示( )。
②在括号里填写与有关的量相对应的倍比关系。a.甲仓存粮比乙仓多,甲仓存粮数是乙仓的( ),甲、乙两仓存粮相当于乙仓的( )。
b.绵羊只数比山羊少,绵羊只数是山羊的( ),两种羊的只数相当于山羊的( )。c.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全长的( ),两天共修了全长的( ),还剩下全长的( )。
(5)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例:“前年产量比去年少”。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去年的产量*=前年比去年少的产量;去年的产量*(1-)=前年的产量;这些基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
3.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例题提示的思路,即:(1)确定表示单位“1”的数量;(2)分析题中其他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3)根据分数乘法列式或列方程。这种思路基本上是综合法,学生容易掌握。
但是不能把这种解题思路模式化,否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黄花比红花少18朵,红花有多少朵?”不少学生见倍比关系前面没有“增”、“减”字样,便错解成:18÷=24(朵)。
可见,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提示的以外,还要注意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协同运用。分析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根据分析,不根据分析的综合往往带有盲目性。
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再将有关条件进行综合。如上题的分析过程是:要求红花有几朵,就要知道“18朵”相当于红花朵数的几分之几;“18朵”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那么黄花朵数比红花少几分之几呢?〔分析〕再由条件“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把红花朵。
4.分数除法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
(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
(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
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
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列式:32*8=256(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列式: 256÷32=8(时)
(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
(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列式:256÷8=32(双)
小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
作业:看书第73页.
小资料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常见的数量关系求总量的继续,首先要帮助学生回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学习新课时,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从中悟出三量之间存在着“一乘两除”的关系.
首先在复习准备时,有意识地安排了六组口算练习(不要和学生说明什么,只是渗透).教学时,注意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在复习乘法应用题时,渗透与除法的关系,水到渠成,使学生接受起来不感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