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城管协管员工作日记怎么写呢
和其他政府部门比,城管并不是一个清闲的部门。它所管的庞大社会事务,不得不雇佣大量半正式的管理人员。在全国各城市管理系统,协管员所占比重之大超出常人想象,我在武汉市的调研发现,全市协管与正编队员的比例大约为5∶1,在一线执法中这一比例为10∶1,最高的可达40∶1。正编队员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执法类、案卷类事务,协管员则承担了95%以上的街头具体管理工作,在这个意义上说“协管员治理一线中国”毫不为过。
中国论文网 /1/view-7147457.htm
老杨是协管大军中的一位,本文讲的正是以老杨为代表的协管员们的故事。
52岁的老杨是皮革厂的下岗工人,来菱湖城管中队当协管员已4年了,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已成为工作常态,8:30上班,17:30下班,中午休息3个小时,每周加早班(7:00~8:30)、中班(12:00~14:30)和晚班(18:00~22:00)各一次,每月工资2600元(含社保、医保金800元和加班费400元)。尽管工资不高,但老杨很在乎这份工作,因为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有份工作实属不易。
我第一次见老杨,是在协管员的休息室,老杨正在写“工作日志”,协管员能认真记日记的确出乎我所料,访谈时,老杨拿出日志本和手机展示了他的日常工作。
日志中的日常管理
通过阅读老杨的日记本,我们能够大概了解城管系统的路面业务和日常运作。
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晴。
早加班,巡守菱湖南路,后按要求上报围挡墙板破损情况,上报后到兴业汽修店做工作,要求搬走门面占道大吊龙,对方不予配合,我仍向其宣讲城管具体规定,劝店主文明规范经营。店主一时还不能接受,我将情况向张书记做汇报,改日继续做店主工作。下午2点上路做保障,区领导有检查。
2015年4月2号,星期四,大雨。
点名后,各小组开展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法群策群力大讨论。菱湖南路现有问题:1.早点炉子出店、小板凳出店;2.物流点多占道严重;3.占道洗车严重。今天兴业汽修把门前大吊龙搬走了,几天的思想工作终于有了成效。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阴雨。
加早班,巡查5路,南路,4路,2路,驱赶4路卖枕头大地毯,规范鲜花出店及灯箱出店1家,驱赶南路草药售卖大摊位6人,赶走卖菜苗小商贩一处,规范早点经营,整治三处出店灯箱。全天巡守菱湖南路……清理南路沿街菜市场,清理占盲道的自行车。
2015年4月26日,星期日,晴。
……二路荣发面馆出店并且态度激烈,经二次沟通,终于答应配合城管管理,并且化对立为融合,现场看到对方的笑脸。……
除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外,围墙挡板、物流占道、洗车占道、大吊龙占道、灯箱占道、自行车占道都属于城管的管理范围,后面这些工作似乎并不为外人所知。更不为大家熟悉的是,随着市民要求和城市管理标准的提高,近几年抓鸡子(涉及违规饲养家禽和扰民等问题)成为城管的一项工作。
半个月前,老杨在路上巡查时被一位约70岁的老太太拦住:“你们管管这个鸡,它天天打鸣,不要人睡觉!”老杨问:“您贵姓啊?”没想到老太太反应激烈:“你怎么地,问了我,去告诉别人,让人家骂我啊?”老太太还说,如果他不处理就向市长专线投诉。老杨压住内心的不快,开始沿路寻鸡,在一家石材店前看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这对鸡仔是石材店老板买给儿子养着玩的。老板虽然有抵触情绪,在老杨的劝说下,还是答应将公鸡杀了。老杨在路上再次碰到那个老太太,老太太说:“你那天去做工作,我在楼上听到了,谢谢你啊。”市民的认可和表扬使得这份简单重复的工作显得有了意义。
鸡子打鸣影响邻居休息本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般通过邻里沟通即可解决,但现代城市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居住区与个人的社会关系不存在必然联系,邻里之间的矛盾也无法通过社会关系有效解决,向政府投诉成为一项硬性需求,经过系统运作后,这类事务最终由街头一线人员前去解决,正是处于治理末端的非正式人员直接决定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2.写一篇关于城管执法的话
少年城管,以人为本;社区城管,服务为先;微笑城管,心怀百姓;铁面城管,正直如绳;这些新城管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成为我们城管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顺势之谋,创新之举,为民之本.
创新需要理性,发展需要激情.理性与激情就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从来就是人类前进最重要的推动力.理性使人清醒,激情催人奋发;理性连接科学,激情超越梦想;理性改变现实,激情创造神奇.理性与激情不可分割,失去激情的理性就像没有后劲的箭头,只会中途仆地,失去理性的激情就像没有方向的怪兽,只会冲天长鸣.
干事需要理性,发展需要激情.城管工作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工作.人乃万物之灵.人的学问从来就是世界上最复杂高深的学问.城管工作者应该比任何人更尊重人的规律,更理解人的理智,更体悟人的情感.同样,城管工作者应该比任何人更能够挖掘人的心理,体现人的尊严,凸显人的关怀.这是未来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适应时代的需要.
3.小学生怎样写民情日记
90后“环卫工”占一半 今天是广州市第22个环卫工人节,广州市城管委组织“我与环卫工人零距离接触”活动昨日在广州5个地方同时开演。
76名通过自愿报名的市民从上午9时开始,或与环卫工人一一配对搭档,或自发配对搭档,分别参与垃圾收运处理、粪便处理、清扫保洁、水上打捞、死禽收运等环节工作,亲身体验环卫工作的艰辛。 参加昨天活动的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3岁,其中“90后”占了一半以上,广铁一中高一(1)班的学生更是全班出动。
8时30分,广铁一中的10名女生在生物老师的带队下到海珠区康乐涌体验水上打捞保洁。在听完环卫工人讲解要领后,她们穿上橙色救生衣,轮流上船和环卫工人搭档打捞河涌垃圾。
一位背着“为人民服务”书包的女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动作看上去比较吃力,甚至长竹捞网的杆头插到水里挑起了垃圾袋,她也没觉察出来,导致带起的脏水滴了她一身。好不容易捞起垃圾后,她怎么都不能把网里的垃圾倒入船上放置的塑料桶。
在岸上的同学都忍不住为她加油。经过环卫工人的指点,这位女生终于掌握了要领,后面越干越顺利,岸上的同学也为她鼓起了掌。
“我平时不怎么做家务,动手能力还是差,以后还是要多参与社会体验活动。”这位桓姓女生上岸后向记者直接坦白“捞到了垃圾很有成就感”。
而在运转垃圾的“岗位”,来自广州市铁一中、第47中的9名同学在参加完海珠区环卫局负责的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后,也感叹环卫工“唔易做”。 母子齐当“一天环卫工” 昨天上午9时,来自铁一中的8名学生及带队老师刘洋和第47中的林同学及其母亲来自广州大学的莫老师,在宝岗体育场会合后,来到位于江燕南路的一垃圾调运点。
在海珠区环卫局工作人员指点下,同学们先是学着环卫工的样子,2人一组卸下“黄车”上的空垃圾桶,然后4人一组往车上装运装满垃圾的垃圾桶。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同学们不是将垃圾桶推歪了,就是垃圾桶的轮子卡住了。
尽管9名同学接受采访时都称能接受垃圾发出的酸臭味,但一些同学几轮装运垃圾过后,还是有意避开了。来自铁一中的王姓男生自豪之余,还是感叹环卫工不好做,“才干了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做数年甚至一辈子环卫工太难了”。
铁一中有未报名的教工子弟参与,广州大学的莫老师则将其读高三的儿子带来参与垃圾收运处理环节,可谓“上阵母子兵”。莫老师称,之所以带儿子来,是希望他去美国留学前,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和环卫工作的重要。
记者手记 城市卫生不能只靠环卫工人 记者昨天也登上了环卫打捞船,手握长竹捞网在康乐涌体验了一回。以往在珠江江面看到环卫工人很麻利地握着长竹捞网完成一连串动作:打捞、沥水、进桶,记者一度以为水上打捞工作能够轻松上手。
在捞了人生中第一网的垃圾后,记者完全改变了看法。因为吸了水的垃圾特别重,捞上后要把垃圾倒回船上也需要足够的臂力抖动长竹捞网。
一条不够一百米的康乐涌,记者捞了一程就觉得腰酸臂疼,额头全是汗。而捞的过程中,河涌垃圾发出的腥臭味也熏得记者很难受。
据记者观察,康乐涌位于康乐村这个城乡接合部里,周围都是制衣厂。涌里的垃圾基本上都是生活垃圾:泡沫饭盒、塑料袋、果皮。
更为过分的是一些女性用品满河漂。对于城中村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环卫工人覃师傅感到痛心,“扔垃圾的市民还是多,而且怎么劝都不听”。
这些都比较简单的。用词小学生也可以接受。
4.小学生日记200字..
1:〈走一步说一步〉朋友问我今后的打算,我说还没想过,走一步说一步了。
一个人静下来时,我又想到这个问题,难道真会这样吗,走一步说一步向来不是我的风格。我总是喜欢在做一件事儿之前把它想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而我的总是不幸运也又让我担心的怕的更多,每每的不成功,让我偶尔对一些追求也不在乎起来,至少也有了个比较平常的心去对待。古人的伟大就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很早就看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哲学。
而我,直到今天,才学会去领悟那么一点点。 回想一直以来走过的路,往往是不经意间的努力,造就了我今天的成果。
而努力为这争取的,却往往是教训。 …… 答案补充 2、渐渐适应了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大大的浪费了粮食,当然也有W-银子,把我心疼的啊,一晚上没睡好.但是我还屡教不改,第二天,吃那几个面包,一看:2.50!我恨不得撞死在那面包上. 上午课间的时候,我就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云。
云在阳光的沐浴下,伴着风儿漫漫地离去了,离开了我的视线。刹那间,我觉得世界特冷清,忒冷清了!想哭,却哭不出来,那该死的眼泪一点不配合,打死也挤不出来,把我气的,狠狠地掐自己了一下.但是,只有一个感受:疼啊! 晚上回宿舍后,几个人一起说说笑笑,没啥想哭的感觉,倒是跟她们开了几个玩笑,把自己笑得肚子特疼,你要是踹我一脚,我的能谢谢你,把你当救命恩人看待o(∩_∩)o. 渐渐的就睡了。
(ZZZ~) 答案补充 3、奶奶家的五星花今天放学后,我回到了奶奶家。正当我愁着没有写日记的题材时,我看见了阳台上的五星花。
几天不见,爱好攀爬的五星花一下子就爬到了阳台上的雨篷上,一朵朵红似血的五星花像星星一样布满枝头,植物的枝杆体态轻盈、翠色欲流。叶子就是一根细长的长满小叶片的绿枝条,就像许多少女的眉毛,而那些酷似星星的花朵,就像一只只美丽的眼睛,关切地朝我望着。
一阵风吹来,枝杆顶端部分的枝条凌空迎风飘动,就像一根长长的头发,正在找着落脚点。明天,它就会朝新的落脚点进发,长出新的枝叶。
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是啊!我们也要像五星花那样找到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奋斗。答案补充 花园变了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时,我突然发现,从我住的小区里走出了3个园丁。
“是不是花园变了?”我一边想一边走进小区。啊!只见花园一头的怪石突兀的池塘里流出了泉水(人工的),水流过了绿树掩映的小桥,人从桥上走过,便会感受到什么是“小桥流水”,什么是“鸟语花香”。
突然,一只灰老鼠从一丛豌豆花丛中冲出来,一旁散步的家猫见了便紧跟其后,我这才注意到了这些镶嵌在草丛中的豌豆花,它们就像一张纸上的几滴颜料,并不起眼,也必不可少。看来,花园是变了,它变得更美了。
答案补充 5、落 日 傍晚时分,太阳像挂了一夜的大红灯笼就要拿回家去了。 它慢慢地开始西斜,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
贺兰山被它染成了一片金黄色,变得有些山影迷茫了。渐渐地,西边的天空像是着了火,不知什么时候就遮掩了半个天空。
火,仍在燃烧着。不一会儿,太阳被烤成了金灿灿的美味大馅饼,悬挂在贺兰山上方,叫人垂涎三尺。
太阳将要跌入山谷,滚落到了山头上,一下被山峰衔住了。于是,它由一个大圆盘变成了眉,又削成线,线又缩为点,最后连点也消失了。
夕阳就这样一步步沉下去。在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还把自己的余辉撒向了天空:西边金灿灿的上空,顿时变成了桔黄色,又化作蓝灰色,最后蒙上了灰黑色。
夜,就这样渐渐地来临了。星星一闪一闪地眨起了眼,似乎在期待着明天的日出。
长长的路的尽头是一片满是星星的夜空。 长长的世界的旅程充满太多物质的诱惑。
说不清对你承诺的一切还有多少没有实现过。 不愿放开手,不愿让你走,不愿眼睁睁的看你走出我的生活。
答案补充 6、爸爸教我储蓄有一天,爸爸对我说:“孩子,你知不知道‘积少成多’这个成语吗?知识,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钱,也是一点一点存起来的。
爸爸刚涉世时,赚多少就存多少。”爸爸给我说了储蓄的好处,听得我很想储蓄,说:“爸爸,那你可不可已帮我开个户头存钱?”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那一天起,我就有了“储蓄”这个概念。也想不到,这储蓄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终生受用。
十天、二十天、一个月,时间就这样消逝了,当我再次去存款时,啊!不知不觉已经积了很多钱,对我来说是一笔大数目呀!这时,爸爸说:“创标,你从储蓄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我一脸的茫然,疑惑不解地问:“有什么道理呀,就是攒钱哩!”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这你就错了。人呀,一生都在储蓄、积累。
钱积少成多,能干大事业;知识积少成多,能成有学问的人;生活经验积少成多,能抗衡生活中的大风雨。所以,储蓄,是一件大事,好事。”
爸爸的一番话,道出了他让我储蓄的良苦用心,他不是单纯地让我把钱存起来,而是教我学会储蓄,储蓄知识、经验。我想:是呀,人的一生都在储蓄,它能让你收获更多,它能帮你踢开人生的绊脚石。
这“储蓄”,让我终生受益。答案补充 7、读后感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
5.小学生日记 班集体怎样写
90后“环卫工”占一半
今天是广州市第22个环卫工人节,广州市城管委组织“我与环卫工人零距离接触”活动昨日在广州5个地方同时开演。76名通过自愿报名的市民从上午9时开始,或与环卫工人一一配对搭档,或自发配对搭档,分别参与垃圾收运处理、粪便处理、清扫保洁、水上打捞、死禽收运等环节工作,亲身体验环卫工作的艰辛。
参加昨天活动的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3岁,其中“90后”占了一半以上,广铁一中高一(1)班的学生更是全班出动。
8时30分,广铁一中的10名女生在生物老师的带队下到海珠区康乐涌体验水上打捞保洁。在听完环卫工人讲解要领后,她们穿上橙色救生衣,轮流上船和环卫工人搭档打捞河涌垃圾。
一位背着“为人民服务”书包的女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动作看上去比较吃力,甚至长竹捞网的杆头插到水里挑起了垃圾袋,她也没觉察出来,导致带起的脏水滴了她一身。好不容易捞起垃圾后,她怎么都不能把网里的垃圾倒入船上放置的塑料桶。在岸上的同学都忍不住为她加油。经过环卫工人的指点,这位女生终于掌握了要领,后面越干越顺利,岸上的同学也为她鼓起了掌。
“我平时不怎么做家务,动手能力还是差,以后还是要多参与社会体验活动。”这位桓姓女生上岸后向记者直接坦白“捞到了垃圾很有成就感”。
而在运转垃圾的“岗位”,来自广州市铁一中、第47中的9名同学在参加完海珠区环卫局负责的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后,也感叹环卫工“唔易做”。
母子齐当“一天环卫工”
昨天上午9时,来自铁一中的8名学生及带队老师刘洋和第47中的林同学及其母亲来自广州大学的莫老师,在宝岗体育场会合后,来到位于江燕南路的一垃圾调运点。
在海珠区环卫局工作人员指点下,同学们先是学着环卫工的样子,2人一组卸下“黄车”上的空垃圾桶,然后4人一组往车上装运装满垃圾的垃圾桶。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同学们不是将垃圾桶推歪了,就是垃圾桶的轮子卡住了。
尽管9名同学接受采访时都称能接受垃圾发出的酸臭味,但一些同学几轮装运垃圾过后,还是有意避开了。来自铁一中的王姓男生自豪之余,还是感叹环卫工不好做,“才干了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做数年甚至一辈子环卫工太难了”。
铁一中有未报名的教工子弟参与,广州大学的莫老师则将其读高三的儿子带来参与垃圾收运处理环节,可谓“上阵母子兵”。莫老师称,之所以带儿子来,是希望他去美国留学前,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和环卫工作的重要。
记者手记
城市卫生不能只靠环卫工人
记者昨天也登上了环卫打捞船,手握长竹捞网在康乐涌体验了一回。以往在珠江江面看到环卫工人很麻利地握着长竹捞网完成一连串动作:打捞、沥水、进桶,记者一度以为水上打捞工作能够轻松上手。在捞了人生中第一网的垃圾后,记者完全改变了看法。因为吸了水的垃圾特别重,捞上后要把垃圾倒回船上也需要足够的臂力抖动长竹捞网。一条不够一百米的康乐涌,记者捞了一程就觉得腰酸臂疼,额头全是汗。而捞的过程中,河涌垃圾发出的腥臭味也熏得记者很难受。
据记者观察,康乐涌位于康乐村这个城乡接合部里,周围都是制衣厂。涌里的垃圾基本上都是生活垃圾:泡沫饭盒、塑料袋、果皮。更为过分的是一些女性用品满河漂。对于城中村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环卫工人覃师傅感到痛心,“扔垃圾的市民还是多,而且怎么劝都不听”。
这些都比较简单的。用词小学生也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