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雄人物的生平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隆中对》。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
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
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
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
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
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
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陈寿: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②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③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
2.怎样写历史人物的生平或事迹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万历古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供役为捕快、边兵。
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
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
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十年(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受朝庭招安授予副将。
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张献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义军,更不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把守一地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因对官府腐败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五月初九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以走制敌,转战四川境,使明军疲于奔命。
十四年,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进破光州等地。明督师杨嗣昌畏罪自杀。
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不久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
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
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 是年冬,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以开科取士为名,杀知识分子于青羊宫,又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军98万,遣四将军分屠各县,将亿万宝物掷入锦江,决水放流,自谓“无为后人有也”,残忍变态至极。
清顺治三年(1646年12月1日),局势越来越紧张,而张却自命不凡,不以为然。10月20日,部队到达川西北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张献忠中箭身亡。
3.如何写人物小传
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除占有书面材料外,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什么是小传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的分类
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小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
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
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
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
2. 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
3.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
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
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4.人物传记怎么写
传记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
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5.传记写人物的生平经历还可写什么
时代背景
家庭背景
相关重要人物
人物对时代的影响等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6.写人物小传的步骤
1、确定人物的性格。
2、确定故事情节。分析、比较、选择,用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3、运用丰富的材料,力求使它生动,把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
4、明确表达中心。
小传:
小传是写他人生平的文章。小传又叫“传”,主要是记叙别人生平事迹的,也有人把自传称作“小传”。记叙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可叫“传”或“传略”,如《马克思传》《泰戈尔传》《名人传略》等;记叙较简单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某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较小的,叫做“小传”或“事略”。同学们可主要练习小传的写法。写作对象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邻居等。小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画人物。而小传必须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要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件上,但它绝不是人物小故事。无论是传还是小传,都不应该写成传记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小传的写法与自传相同,只是自传写本人,小传写别人。写自传或小传都应当遵循真实可信的原则,不可虚构和夸饰。
7.人物生平与主要事迹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人物生平:主要是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
主要事迹:主要是指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 2、涉及内容不同 人物生平:涉及到某人姓名,祖籍或出生地,出生年月与辞世日期,一生中各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
主要事迹:只涉及到一个人一生中所发生过的某些重大事件。 3、侧重点不同 人物生平:侧重记录一生中不同阶段发生的全部事情。
主要事迹:侧重记录一生中发生过的对自身或者外界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情。 扩展资料:要使人物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 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
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平 百度百科—事迹 百度百科—人物传记。
8.如何写好人物传记
写人物传记,必须有丰富的材料作依据;充分反映主人公的曲折人生,是人物传记曾给读者印象至深的内容;写好一个人物传记,除了写他的形,还应写出他的神,即传神。
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传主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借刻画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其特质。选材精当,主题集中;既不给套上美丽的光环,又使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人物性格抓准了,才能表现其精神气质,才能使传主与众有别。
二、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传记文学不是纯客观的记载传主的生平经历,而是在尊重客观史实,遵循传主的生平经历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和细节安排上,可以根据作者的理解和作品主题的要求,而作恰如其分的虚构,在细节处理上要有文学性。细节不一定都有据可考,但读者不会怀疑其真实性,相反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凸现了其品质。
三、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
具体而言,人物传记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写人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2、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等。
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7、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9.人物小传具体格式
人物小传:是写他人生平的文章。小传又叫“传”,主要是记叙别人生平事迹的,也有人把自传称作“小传”。记叙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可叫“传”或“传略”,如《马克思传》《泰戈尔传》《名人传略》等;记叙较简单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某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较小的,叫做“小传”或“事略”。
小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画人物。而小传必须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要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件上,但它绝不是人物小故事。无论是传还是小传,都不应该写成传记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小传的写法与自传相同,只是自传写本人,小传写别人。写自传或小传都应当遵循真实可信的原则,不可虚构和夸饰。
具体写作格式和步骤可表述为:1----写人外貌,2-----写人特点3----写他的事情,4----.完美收工,赞美他!
扩展资料:
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
2、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
3、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4、小传的字数限制小传顾名思义:很少的介绍一事。所以,小传的字数控制在100-500字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