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字的甲骨文
三个大 dài〈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
世代 [generation] (3) 另见 dà 基本词义 ◎ 大 dà〈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与“小”相对 [big;large;great]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heavy;strong;loud] (11) 学识渊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12) 规模大 [general;main;major]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serious]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your]。敬语。
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词性变化 ◎ 大 dà〈副〉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very] (4) 经常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not often]。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前天;大后天 ◎ 大 dà〈名〉 (1) 大人 [adult;grown-up] (2) 大小 [size] (3) 〈方〉∶父亲 [father]。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 大 dà〈动〉 (1) 长大 [be brought up] (2) 超过 [surpass] (3) 另见 dài。
2.比如“珠”“玖”“琼”“瑜”等字右边的“王”,我说是“斜玉旁”
斜玉旁,部首。《康熙字典》【午集上】【玉字部】玉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0
如 琼、瑶、瑾、瑜等字的部首。
玉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
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
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
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王阳明为其加注:“三画均正如贯,玉也。”
《说文解字》中,对“王”的解释是:“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谓王。’凡王之属皆从王。”王阳明为其加注:“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上述文字大体意思就是说:在古代,“玉”字和“王”字的写法都是三横一竖,没有点。所不同的是:“玉”字的三横是均匀分布的,且一样长短,即为一串石之美者的象形字;“王”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意味着王者遵从天道。一般书写不知道王字中画靠近上横的意义,从《类篇》开始加上点,以用来区别王字和玉字。
而参见基本资料可知,玉是石之美者用丨连系在一起,即“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所以琼、瑶、瑾、瑜等字的部首是玉而非王。
可见,“玉”字和“王”字都与天、地、人相关,“玉”字体现的是其中正与贯通的象征,而“王”字体现的是近于天的人。这样一理解,再看看那些“王”旁的字,就基本清楚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可能是出于避免混淆简化汉字的目的,把所有“王”旁的字都归于“王”部,“玉”部下面反倒只剩下“玺”、“璧”、“璺”等寥寥几个字了。
总之,汉字里绝大多数“王”旁的字都应该是和玉石相关的,“王”旁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斜玉旁”。
3.字是怎么来的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4..御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御是高高在上的意思
瑾jǐn
中文解释1. 美玉,亦喻美德:~瑜。“怀~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玉,堇( qín)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beautiful gem]
瑾瑜美玉也。--《说文》
瑾瑜匿瑕。--《左传》
捐赤瑾于中庭。--《楚辞·愍命》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瑾瑜(瑾瑶。二美玉名。泛指美玉);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
4. 比喻美德 [virtue]。如:瑾瑜(比喻美德贤才)
5.表示古代美玉和珍宝的字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汉字中“王”字偏旁,标准的称谓是“斜玉”旁,中国先民曾造出从玉的字超过500个,而用玉组词的也有不少,汉字中多数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契合,这是以“玉”被私有之后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一捧雪》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瑾、瑜、琮、珣、琳、宝玉、黛玉等等,还有多少年来百读不厌的一部《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顽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艺术上(美)及精神内涵(德)三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线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的三通,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纯朴世界观的体现。
形容玉的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种玉”。
说明玉的天然美之难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表示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特殊而深奥的一种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