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访抗战案例的作文
他曾当过道路施工人员,摆过地摊,出过书,做过记者。
现在,他又成为专门采访抗战老兵的志愿者,3年时间,寻访了200多位抗战老兵,写下来100多篇文章。 他叫顾少俊,兴化市陶庄镇人。
如今这位46岁的兴化男子有一个心愿,就是为这些抗战老兵出本书,让这些曾经为和平浴血奋战的老兵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点印迹。 挖掘抗战史 他各地寻访老兵 顾少俊说,可能是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个崇拜英雄的梦,这才促使他放下一切来完成这件事。
顾少俊的外公是一位乡干部,曾在地方上组织人跟侵华日军打过仗,也曾积极动员年轻人参军报国。小时候在外公家,经常听外公和他的同伴讲述抗战时期的往事,从那时起,他就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顾少俊从事过很多职业,在这过程中他一直想去挖掘抗战中的历史故事,于是在2013年结束了报社记者工作后,他踏上了寻访抗战老兵的艰难之旅。最远的他曾到过江西九江,2013年,他还把在南京保卫战中战斗过的老兵吴春祥接到南京,让老人在76年后又重新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寻访抗战老兵,不停有文章见诸报端或网站,顾少俊的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人熟悉,2013年,南京一高校给他来电,希望他能到学校给同学们做一场演讲。 来到校园的顾少俊对这所学校并不熟悉,他找了一个女大学生问路,女大学生很热情,把他带到演讲的礼堂。
在这过程中,顾少俊与女大学生交谈,他感觉到年轻人并不很了解抗战这段历史,他希望能通过这次演讲,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为了融入老兵 他花3000元学日语 南京的抗战老兵不少,但大都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2013年,顾少俊通过南京关爱抗战老兵组织得到了一份抗战老兵的名单,足足有50多人,这让他开心不已。同年9月,他只身一人来到南京,着手采访这些老兵。
抗战时,老兵们为了能听懂日军的话,都会学习一些日语,有的还做过翻译工作。为了能顺利采访这些老兵,顾少俊特地花3000元到南京大学学习日语,一个月的时间,上午上课,下午出去采访。
“有时用日语交流,能把老兵带到当时的情境中,拉近了距离,自己也能走进老兵的心里。”顾少俊说,因为这样,很多老兵都对他敞开心扉。
在南京采访的那段时间非常艰苦,在南大学习时,还有宿舍住,可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只有露宿街头了。 “那时睡玄武湖的石凳上就睡了好多天。”
顾少俊说,当时经济紧张,舍不得住旅馆,每天采访结束后,他就来到玄武湖或者火车站,把随身的包扣在膀子上,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凑合着睡上一觉。夏天虽然不冷,但蚊虫多,常常被咬得满身红疙瘩。
“那时也不觉得苦,因为每天都被老兵的故事给感动着,激励着。”顾少俊说,在南京2个多月,他采访了不到40个老兵,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收集到了好多一手资料,写了几十篇文章。
采访一个老兵 就像接受一次洗礼 从2013年开始的三年里,顾少俊共寻访了200多个抗战老兵,写了100多篇大、小文章。在他采访的老兵中,有几十位部分记忆丧失,有几位记忆力全部丧失。
不能写下这些老兵在卫国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往事,顾少俊感到非常遗憾。 采访了这么多老兵,最让顾少俊感动的还是兴化百岁老兵刘森尧,这也是去年5月份,常州有位叫许年君的志愿者打电话告诉他的。
顾少俊说,采访了那么多老兵,他这才知道自己身边还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兵。 根据老人的口述,顾少俊先后写了《硝烟岁月》、《将军的泪》、《回忆王甲本》等文章。
顾少俊说,长沙会战的经过,老人记不清楚了。他就不肯讲,他说:“记不清的事,不能讲,讲错了,不好。”
吴春祥是江西的一个老兵。抗战前,他在江西电报局工作。
当时,那是一个让好多同龄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9岁的吴春祥毅然辞去江西省电报局的工作,瞒着双亲,报考南京陆军军官学校,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此后整整八年和家人音信断绝,直至抗战胜利才回到父母身边。
八年中,他不敢给家里写信。他担心大义在潜默中被亲情渐渐移动,慢慢消融;八年抗战,他经历了南京保卫战、昆仑关大捷、长沙会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
在日军投降前五小时,还在广西境内和日军血战。 顾少俊说,他曾问吴春祥:“是否后悔当年放弃好工作投身抗战?”老人回答:“不后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104岁的赵赠熊在一次采访结束后,说的一句话至今留在顾少俊的脑海中:“日寇要敢再来,老朽愿再驾飞机重返蓝天。”这些朴素的话语,让他肃然起敬。
每到一个地方 众多志愿者让他感动 顾少俊说,在这些年的采访中,也多亏了有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热心帮助。 在常州,王昌年老师带他走访了常州30多个老兵;在无锡,袁健开车带他走访老兵,在江西司马花、王豫、李勇等志愿者热心带路……没有他们的帮助在短时间内采访这么多老兵,是不可能的。
顾少俊说,在采访中,他还发现许多默默无闻用自己工资帮助老兵的爱心人士,上海的谈璐屏女士到常州,见抗战老兵郭纪芳一个人很难自理,回上海后,她每月给老人汇2000元,让老人找一个保姆,连续汇了10个月,共计2。
2.写一篇“ 优秀人物 寻访活动 ”怎么写
第一次与孙老师联系的时候,我们谈了好久,就在我们还在为这次采访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而踌躇不定时,孙老师很快便说 “好,什么时候?”坦诚与高效率,是孙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采访定在了孙老师的办公室内进行,星期天的校园学生不多,孙老师的办公室设在综合大楼,在那里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出琅琅书声。孙老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虽然已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学长,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年轻的气息。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起来。
(1)那时候的南大
孙老师是87级的山师学生,他对母校有着一番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南大的传统,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按孙老师的话来说,能在南大读书,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那时的南大就是一个小清华。每当孙老师谈及南大时,他的眼里就熠熠生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又坐在了图书馆里,仿佛。
在孙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要想考上中学,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想要进入像山师这样的名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南大作为一所江西名校,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优越的师资条件。孙老师半开玩笑的说,其他大学的学生都会选择聚集在宿舍聊天打牌之类的,而南大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读书,这就是南大吸引人的地方。
(2)看学习:勤奋+全面知识+实践
在孙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在孙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
“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译作勤奋。“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晚上不到1点是不会睡觉的,”孙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的读研时光。孙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尽管孙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巧读书”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大学时代,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时候在山师读书,压力并不大,作业也不多。孙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一放学就去图书馆看
课外书。他尤其喜欢科技类的书,但其他内容的书籍,也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识,在孙老师看来尤为重要。
3.典型案例怎么写
典型案例应该突出该案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因果、结果,以及在同类案件中的典型之处。
时间,案例的时间首先是需要表达清楚的。
地点,对于所发生的案件地点,也是需要表达完善。
经过,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
因果,案件发生的原因也需要交代清楚,
结果,导致案件的结果,这点是最重要的,否则体现不了案例的典型之处。
总之,一个典型案例,要将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典型之处表达清楚,突出典型之处就行了。
4.小学 寻访记怎么写
河 南 寻 访 记 昌玉荣 四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正是人们劳作、学习和出行办事的最佳时节。
10日,作为中华昌氏宗亲联谊会的使者,我早早登上汽车,离开了桃花飘香的肥城,在泰山站转乘火车,直奔中原大地西部古都牡丹城——洛阳。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汽车-火车-汽车接力跑,夜幕垂下后到达了洛阳市伊川县的彭婆镇。
一下车,早就等在那里的西奇先生紧紧抓住我的手,高兴地说:“你可来了!欢迎你。我在这里和三轮车等了你好久了。”
我们随即上车进入了夜幕,拐下公路向东驶去,这时,乡间小路上已经没有行人,到了昌营村,也是一片寂静,只有路边的小卖部还亮着灯光。走进西奇先生家里,年近七十的西奇夫人已做好饭等着我们。
面对他们的热情,我有一种出远门到家的感觉。 昌营村地处洛阳市西南伊川县的丘陵地带,三面沟河相卫,村子居于岭上,从军事角度看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全村有二百多户,一千多人,昌姓人口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当晚饭后,西奇先生找来了族人昌戊辰,并带来了家谱。我们谈论着工作安排,也翻看着家谱。
突然,两个先人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谱上的二世祖凤鸣、凤歧两位先人的资料与我们老家谱折上的资料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我们多年来找不清下落的二十二世两位祖公吗?戊辰先生立即认同了始祖从山东省肥城市石横村来此落居的历史,并当即写在了家谱上。据分析,洛阳一带族人始祖玄居(分析是字号不是原名)公从山东离家从军后因战功卓著而不断升迁,在坐江南凤阳府都督期间,战事需要带兵来到昌营村处安营扎寨,之后落居于此地,故有了昌营村。
玄居公落居后,原在山东石横村老家居住的凤鸣公和凤歧公也来到了这里,因为,他们当时已为成年人或仍给族人有来往,所以,他们就上了石横的谱折。此时,昌营的族人为找到根高兴,我也为找到了两位先祖的去处,理清世系而欣慰。
到昌营的次日上午,我和西奇、西义、戊钦(村支书)一行四人乘车到村东南七里远的昌家老林扫墓祭祖,又一次追忆了祖史和祖情。他们指着不远处一片有围墙的柏树林说:“那里已成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实那里就是我们的昌家老林,因风水好,被后来权势更大的家族人占了。
对此,引起了我的深思,原来家族弱了也要被人欺啊。今日的我昌氏族人应该反思什么、汲取什么、干什么呢?!还好,听那里的族人说,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附近的杨营村、昌沟村和洛阳市北的昌湾村的族人都派人来上坟祭祖,中午由昌营村族人招待他们,共叙族情。
血缘的爱得到了延续。 下午西义和戊钦都去镇政府开会了。
考虑到他们老谱资料记录杂乱,编修新谱工作量大,不利于《通谱》编辑。于是自己关门办公,以西奇先生一支资料作例,给他们编写了一套垂丝图,以供他们工作参考。
晚上又与他们一起分析了四个村子昌氏族人的情况,拟出了一个由各村代表人参加的洛阳分会11人修谱班子名单,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建议由身为镇人大副主任的西义先生为会长,西奇先生任主编。 12号一大早,我和西义、西奇、戊辰一行四人赶往几十里外的洛阳市老城区后河村,这个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一个是我们族人较集中的昌湾村,当然其他自然村也有我们昌姓人居住。
我们在公路旁边首先找到了在那里等我们的治文(曾参加首次会议)先生和(大)治文先生两位重名兄弟,他们立即引我们到了曾参加首次宗亲会,也是本支首领的治民先生家里。他们热情相待,立即通知其他家族重要成员来见,特别是当得知始祖来自山东,与我是本家时,大家的心立即融在一起了。
族史、族事、全国宗亲会、《中华昌氏通谱》、成立洛阳分会班子等等族情大事都议论热烈,兴致昂然,不尽不休,直到一桌菜都凉了,大家才不得不高兴地合影后去吃饭。在那里大家研讨了该村已出的谱书,议定了进入洛阳分会班子的成员。
饭后由治民先生陪同去洛阳市找制作谱碟的正献先生,在他那里给他们制留了全国两次宗亲会的四张光盘。并带回了他们制作的谱碟。
三点多,我们坐上了寻找“大宋姓氏研究会”和所谓“王教授”的出租车,结果穿行三市县、区,爬行翻岭行程一百多公里却找不到“大宋姓氏研究会”和所谓的王教授。当太阳落山时才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所谓的王教授。
我们快到洛宁县原杨坡镇门口时,远远看到一个壮实的四十多岁汉子站在那里,下车见面,他面有窘相,说他叔去年在洛阳出了点事去云南了,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答说要过了“五一”,接着说他只是代卖一些有关姓氏的册子。我们提出前去看看,他支支吾吾,不说什么,我们提出购买有关我们昌姓的材料,他连思索也没有就赶忙说,没有这个姓的。
至此,不言而喻,他这个上午电话中的“王教授”真实身份应该是个地道的庄稼汉,那个叫王教授来接电话的女人肯定就是有点心眼的农妇了。此时,我们也彻底识破了所谓“大宋姓氏研究会”设的骗局。
晚上九点多,历时五个多小时,行程二百多公里后我们又回到了昌营村。 作者:高阳鹤2009-6-7 02:43 回复此发言 --------------------------------------------------------------------------------2 河 南 寻 访 记 因西奇。
5.案例怎么写
1. 明确所分析的案例与已学课程的那些内容相联系,并找出该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以确定能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的依据。
2. 察觉和判断出在案例中并未明确提出、也未有任何暗示的_关键问题。
3. 选择分析该案例应采取的一般方法。
4. 认真思考,找出案例的整个系统中的主次关系,并作为逻辑分析的依据。
5. 确定所要采取的分析类型和扮演的角色。
设身处地进行分析
对案例中的主要角色所面临的问题、活动或困难进行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搜集全部已知事实,并且要对每一事实认真估价、仔细区别、筛选分类。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依靠案例中所给的数据或事实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因为这些数据及事实有一些是表面现象,必须去伪存真才能保证分析的正确性。也不能让案例中人物的观点来左右自己的思路,因为个人的主张往往过于褊狭,缺乏全局观念。
6.寻访心得怎么写作文500
深圳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好人的城市。有了这些好人,深圳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张大爷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别看他六七十岁的人了,他身子骨还挺硬郎的。他一头白发苍苍的头发;一脸皱纹笑起来是多么的老实、憨厚。张大爷很热爱环境,也对深圳的未来充满憧憬,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他热爱的深圳。他看见地上的垃圾、墙上的小广告就非常的气愤。每天凌晨6点起床提着个铲子就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美化环境。
中午,放学我看到张大爷正在顶着烈日勤勤垦垦地铲着垃圾、小广告。旁边一大堆围观的人对他指指点点,我看到这些人就很生气,觉得他们简至是没有良心啊。他是在为我们深圳服务,要不你来做。我马不停蹄地跑过去,对着满头大汗的张爷爷说:“爷爷,那些人那样对你你怎么还忍心做啊!''张大爷笑了笑说:“深圳好心人多啊。我是在为深圳服务不用看他们脸色。”“那这么多垃圾你不会累吗?”我好奇地问道。
“这小广告啊,又称牛皮癣。什么办证啊、出租啊都往前上贴,人看了就难受啊。我们生活在深圳就要对它负责。我们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嘛。再者来说,难道他们想看到一个臭虫飞舞,脏气漫天,垃圾满地的深圳吗?反正我是不想看到。再说了,我们深圳是个大都市。外国的亲朋好友来了看到这些垃圾会说小了这国际性大都市的风采,说错了我们深圳人的文明。这是我们的城市,我们要好好对它。他会感谢我们的,为我们结出果实,种出庄稼。就是因为垃圾仍入海里海啸把人们淹死,就是因为垃圾扔入水中把鱼儿毒死,就是因为垃圾引来细菌把人们害死。垃圾不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人人热爱这片土地,又怎会有垃圾呢。”
“大自然它也有感情,大自然它也有生命。我们这样去破坏它,会遭到报应的。我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事实,但我坚信我要向大自然表明这颗热爱它的心。我呼唤大家,请你们不要再乱扔垃圾了,不要再乱砍伐树木了。大自然它快不行了。这样才是给它最大的回报。
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又怎会不美好,深圳又怎会不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