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隆写福字的说法
乾隆写福字没有特别的说法,最著名的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写的天下第一福。
据传康熙十二年,正值盛世之际,抚养康熙多年的孝庄太后却突然身染重病。当时太医院的所有太医都对此病束手无策。
而眼看祖母的病势愈发严重,素来仁孝的康熙皇帝也是忧心如焚。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随后又命工部巧匠,把此福字刻在一块专门选定的大青石上。
福字碑刻好之后,康熙皇帝跪在碑上祈求天父让自己的祖母康复。也许是康熙的做法感动了天父,在他祈祷完之后祖母孝庄居然慢慢康复了。
康熙大为欣喜,此后他就命人将福字碑供奉于宫中佛阁当中,以继续保佑祖母平安康泰。而孝庄太后,也在75岁高龄才因病去世。
后来此事传到民间,百姓都认为康熙皇帝写的此福字,可以祛病消灾延寿添福气,因此也将其称为“长寿福”。康熙皇帝自己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再次提笔书写时,却再也写不出一模一样的福字。
扩展资料: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
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
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第一福。
2.乾隆的福字怎么写的
我们每天用的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悠久的历史,这是本人找的一些资料:
中国人喜欢福字,对联写的是,“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至心灵,福惠双修。现在又是家家贴福字,而且是倒着贴,祈祷福到。
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其一,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扯进来,给予褒贬。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在历代皇后里,马皇后以贤德爱民著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可见百姓之心。
还有一个传说,把发明权推给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其实,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园里看到康熙写的福字。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财?雪、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无为”二字,存于故宫;“福”字,就是恭王府中的“福”字碑。康熙的笔墨,可谓稀世之珍,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幽梦影》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这里的六条齐备,实在很难。不过,今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福自然会走进千家万户。
"福"解释为"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在门前贴上福字.甚至到后来将"福"字倒过来贴,以求谐音"福倒了","福气已到".
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体现出百姓向往好运的心念.
福字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现,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3.乾隆的福字怎么写的
我们每天用的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悠久的历史,这是本人找的一些资料: 中国人喜欢福字,对联写的是,“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至心灵,福惠双修。
现在又是家家贴福字,而且是倒着贴,祈祷福到。 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
其一,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扯进来,给予褒贬。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
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
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在历代皇后里,马皇后以贤德爱民著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
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
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可见百姓之心。
还有一个传说,把发明权推给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其实,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
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园里看到康熙写的福字。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财?雪、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
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无为”二字,存于故宫;“福”字,就是恭王府中的“福”字碑。
康熙的笔墨,可谓稀世之珍,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幽梦影》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这里的六条齐备,实在很难。不过,今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福自然会走进千家万户。
"福"解释为"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在门前贴上福字.甚至到后来将"福"字倒过来贴,以求谐音"福倒了","福气已到". 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
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体现出百姓向往好运的心念. 福字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现,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
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4.乾隆写福字的说法
乾隆写福字没有特别的说法,最著名的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写的天下第一福。
据传康熙十二年,正值盛世之际,抚养康熙多年的孝庄太后却突然身染重病。当时太医院的所有太医都对此病束手无策。而眼看祖母的病势愈发严重,素来仁孝的康熙皇帝也是忧心如焚。
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随后又命工部巧匠,把此福字刻在一块专门选定的大青石上。福字碑刻好之后,康熙皇帝跪在碑上祈求天父让自己的祖母康复。也许是康熙的做法感动了天父,在他祈祷完之后祖母孝庄居然慢慢康复了。
康熙大为欣喜,此后他就命人将福字碑供奉于宫中佛阁当中,以继续保佑祖母平安康泰。而孝庄太后,也在75岁高龄才因病去世。
后来此事传到民间,百姓都认为康熙皇帝写的此福字,可以祛病消灾延寿添福气,因此也将其称为“长寿福”。康熙皇帝自己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再次提笔书写时,却再也写不出一模一样的福字。
扩展资料: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
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第一福
5.乾隆写给孝庄的福字是怎么写的
传说康熙十二(公元1673)孝庄皇太六十寿突染重病太医束手策百般奈康熙帝查知古承帝事请福续寿说遂决定祖母请福续寿其沐浴斋戒三化孝于笔锋气呵震烁古今福寿连体字表达自祖母片挚情孝庄皇自福字百病全消永久保存世独二福字孝庄皇太亲命能工巧匠其刻石碑皇家至宝藏于紫禁城皇家至宝康熙御福却乾隆间神秘失踪1962重修北京恭王府考古员意外王府花园秘云洞内发现失踪福字碑自命名第福何称其第福1书写同于民间用饱满字型瘦瘦福即寿福2福唯福寿写于同字内福字谓福寿福寿双全福3福暗含才田寿幅意达五福合福4其田字未封口誉鸿福边边福孝庄皇太称福本原民间盛传福赐鸿福。
6.乾隆皇帝写的那个有很多意义的福字到底是必须倒着贴,还是不能倒着贴
拜托,不是必须~要分情况,那位不要乱说好不好。万一贴得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万一贴得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
“福”字的贴法,说连中央电视台都被商业误导,从此恐怕积重难返矣!
结论先行,下面转述教授所言正确的福字贴法。事关民族传统兴亡,想教授不会怪罪。
“福”的正确贴法是正贴;在三种情况下倒贴:
(1)旧年中家中有不幸、亡故、灾难连连之事,希望转运者;
(2)讨口彩:
家中有才识字之小儿,故意将福字倒贴,唤过小儿问:我家福字帖得对不对?小儿说出“福倒
(到)了”的话,可得糖果一枚;如小儿不幸说错,大人将从口袋里掏出预先准备好的草纸,
(各位看官,下面才是最惨的环节,不知哪位小时候有过类似经历?)掏出草纸,将小儿嘴巴擦
上一擦。寓意:刚才那句话不是嘴讲的,不算!
而且,事后立刻将“福”字正回来;
(3)厕所等污秽之所必须倒贴。
由此可知,“福”字堂而皇之,在大庭广众之下倒着贴,实在是无知之至。还不如不贴。呜呼!
7.乾隆那个流传很广的“福”字当初是写给谁的
这个故事正好我前几天看过,就是说乾隆写“福”字换糖瓜 :
乾隆皇帝是个闲不住的人。某年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乾隆悄悄溜出皇宫,来到前门外。当时,商号、戏园子、会馆多集中在外城这一带,从腊八起,街上的铺户前多设了不少货摊,摆着春联、年画、爆竹、糖瓜、灯笼、风筝、空竹等,面对琳琅满目的年货,即便是皇帝也有些眼花缭乱。
乾隆帝信步来到一个卖糖瓜的货摊前。卖糖瓜的老人见乾隆皇帝衣着鲜亮、气度不凡,认准他是个有钱人,便竭力推荐起来:“先生,我这糖瓜要是给灶王爷吃了,他在玉皇面前就不说坏话,光说好话,不信你买回去试试。”乾隆皇帝见这位老人说得挺有意思,便故意问:“你怎么知道他不说坏话,光说好话?”“等把灶王爷从天上接下来一问就知道了。”乾隆帝被老人的话逗乐了,便表示愿意写个“福”字换老人的糖瓜。眼看太阳偏西了,送灶王爷的时间就快到了,早没人买糖瓜了,老人便同意了。
老人用一斤糖瓜换了乾隆一个“福”字后,将这个“福”字随便贴在了自家院门上。第二天一个路过的外埠进京的官员瞧见,认出是乾隆皇帝写的字,便找到老人,提出愿用一担麦子换这个字。老人高兴得了不得,二话没说就把字揭下来给了这个官员。此后,这个官员四处向人显摆这个“御赐”的“福”字,而老人用一担麦子过了一个好年。
8.清朝的”福”怎么写
《说文解字》今文中“福”的释义:
①本义,动词:献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福佑 / 祝福
亦其福女。——《诗 • 鲁颂 • 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 • 庄公十年》
②形容词:满足的,理想的,幸运的。 福地 福州 福将 福星 福相 / 洪福 幸福
③名词:丰盛的物质享受,理想的生活。 福分 福气 福建 福利 福如东海 福无双至 / 托福 享福 造福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万福来求。——《诗 • 小雅 • 桑扈》
降福既多。——《诗 • 鲁颂 • 閟宫》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 • 祭统》
受兹介福。——《易 • 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 • 天论》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 • 解老》
9.福字的三种写法
中国最有名的福字,是现存北京恭王府中的康熙御笔“福字碑”
这应该是中国最出名的福字了!
图/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BF%B5%CE%F5+%B8%A3%D7%D6&z=0
康熙御笔福字碑
北京恭王府,许多人都以为这座宅子本身就是恭亲王的。不对,这宅子原来是和珅的。和被抄了家后,这宅子就被嘉庆夺走了,到了慈禧这一代,慈禧又把这宅子赏给了恭亲王。
这恭王府呀,有一个地方让和珅给藏了康熙的御笔福字碑。这碑是横着摆放的,福字刻在它的横截面上,这碑长8`9米,宽0`7米。当年康熙为什么要写这福字呢?是因为他奶奶孝庄太皇太后六十大寿时重病不起,康熙为表孝心,写了个福字送给他奶奶,还把自己的皇帝大印给盖上去了。孝庄的病也就好了,一直活到九十多岁。这福字呀,可不是乱写的,它的一笔一画它的结构就组成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有这么多的多就组成了这个福字。这碑一直放在宫里,可到了乾隆手上,这福字碑就不知所踪,如何到了和珅家,至今都还是个谜。
和珅太聪明了,至今还没哪个敢把那个碑给挖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有三道机关保护着这碑,让这碑成为他家的镇宅之宝。这三道机关分别是:最上层,双龙戏珠,你们想一想,龙是代表了皇帝代表了国家,要挖出这碑,首先要拆龙,龙拆了,国家就没有了,这皇帝也没有了。第二道机关是一个石砌的寿字头,这碑成了这寿字下部的那个寸字部分。拆了那寿字,不就意味着折寿么?有谁敢去拆它呀。最后一道机关是这长条形的石碑正好压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这中轴线就是中国的龙脉。挖了这碑,不就是断了中国的龙脉么?没了这龙脉,皇帝的位子能坐么?这中国的龙的精神不就没有了么?这个国家不就会衰弱了么?
所以,至今没哪个敢去拆了那康熙的福字碑,所以,那和珅家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之地。
在恭王府,我请了一幅手拓的福字碑轴,祈福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