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教老师: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记录
手术经过: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后,取下腹正中纵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开筋膜,切开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打开腹膜,暴露腹腔。
洗手探查:见子宫如男拳大小,前壁,后壁及右宫角有多个肌瘤,大者4*3CM,小者如蚕豆大小,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两把长弯分别钳夹两宫角上提子宫,围垫纱布:1.处理圆韧带:暴露左侧圆韧带,两把中弯钳夹左圆韧带,钳间切断,7号丝线缝扎残端。
同法处理右侧圆韧带。2.处理附件:暴露左侧附件,中弯钳夹左输卵管峡部和左卵巢固有韧带,钳尖达阔韧带无血管区,切断。
7号丝线双重缝扎残端。同法处理右侧附件。
3.下推膀胱:剪开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下。4.处理子宫血管:钳夹切断左宫旁疏松组织,暴露左侧子宫血管,钳夹切断。
7号丝线双重缝扎残端。同法处理右侧子宫血管。
5.处理宫骶韧带:暴露宫骶韧带,紧贴宫颈 钳夹切断左宫骶韧带。7号丝线缝扎残端。
同法处理右侧宫骶韧带。6.处理主韧带:暴露左侧主韧带,一把COCOL钳垂直钳夹切断左主韧带。
7号丝线缝扎残端。同法处理右侧主韧带。
7.环切**壁:一块干纱布围垫宫颈,于宫颈前壁纵行切开宫颈至宫颈外口。两把组织钳钳夹宫颈外口断端,环形剪开**穹隆。
组织钳钳夹**残端,0.5%活力碘消毒残端,并填入**。8.缝合**残端:1号Dtxon线连续褥式缝合**残端,两侧韧带残端分别缝于**残端两侧。
4号丝线间断缝合宫颈筋膜。9.盆腔腹膜化:1号丝线间断缝合后腹膜,残端包埋于后腹膜外。
术毕,清理盆腔,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常规关腹,依次缝合筋膜,皮下组织,皮内缝合皮肤。术后取出**内纱布。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ML,输液**ML,导尿**ML。术中麻醉效果好。
安返病房。术后剖视子宫,见子宫内包块成漩涡状,内膜无明显异常,给家属过目后送病检。
2.子宫内膜腺癌的情况
症状体征
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
诊断检查
1.病史中多有不规则**出血、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尤以绝经后出血多见,较晚的病例可有疼痛症状。
2.查体时常无明确阳性体征。约半数以上的病例可有轻度子宫增大,触诊时感觉宫体稍软。
3.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为诊断依据。一般采用分段刮宫法,将从宫颈管、宫腔刮取的组织分别送检,以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4.宫腔吸引涂片作细胞学检查。
5.宫腔镜检查在直视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6.B超、CT及MRI检查可辅助判断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及淋巴转移的情况。
7.淋巴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淋巴转移。
8.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病变浸润小于1/2肌层。Ⅰc:病变浸润大于1/2肌层。
Ⅱ期:Ⅱa:病变只浸润到宫颈腺体。Ⅱb:病变浸及宫颈间质。
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转移。Ⅲc: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Ⅳa:病变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沟淋巴结。
治疗方案
1.Ⅰ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开腹后应采取腹腔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
2.Ⅱ期行术前腔内照射后行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如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应补充外照射。
3.Ⅲ期仍争取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淋巴结切除,可加术前及术后放疗。
4.晚期或复发癌,手术困难者可选择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
5.孕激素治疗,有条件者可作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受体阳性可选择:(1)甲孕酮,100mg,口服,1/d。(2)己酸孕酮,500mg,肌注,1/d,1月后250mg肌注,1/d。(3)甲地孕酮,40~80mg,口服,1/d。
保健贴士
1.谷类早餐能预防子宫内膜腺癌。
2.服用避孕药可以减少子宫内膜腺癌的患病几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子宫内膜腺癌手术记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