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作文庞贝末日的观后感
早就听说那里有个“庞贝末日—源自火山爆发的故事”,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去看看,这回利用五一长假,终于去了趟中华世纪坛。
虽然在网上看到过关于这次展览的资料,但还真不如亲身观看来得真实。在观看的同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疑问,人类真的是不可以战胜的吗?在面对自然界的突变时,人类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助,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关于庞贝古城的介绍: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使得古罗马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消失在熔岩和火山灰中。
从此这两座繁华城市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其名字也逐渐被人淡忘。时隔1600多年之后,这两座被灾难冻结的城市重见天日,成为再现古罗马人社会生活面貌的“活化石”。
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相距 8公里,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维苏威火山脚下。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
由于这里濒临海湾,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他们在这里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不断冒出股股白烟,出现火山爆发的前兆。过惯了安定祥和日子的居民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照常生活、工作。
以前这里也常有此类现象发生,但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了。可是这一次,两城居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厄运就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8月24日这天,两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中午时分,毁灭性的灾难到来了。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火山口岩浆汹涌而出,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黑烟挟带着滚烫的火山灰向人们袭来,刹那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之后,火山爆发引发了暴雨,雨水扫荡着山上的石块、泥沙、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泥石流,顺着山势滚滚而下,冲向山麓平原。
大灾难的目击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外甥)6年后在给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信中,生动地描述了火山爆发时的状况:“一大片雪松形状的乌云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巨大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由于天空变得一片黑暗,火焰显得分外耀眼。
地震频频不断,我们都不敢出去,因为那燃烧着火的碎石正像冰雹那样从天上猛砸下来……”小普林尼是在与庞贝城相隔2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里体会到这番感受的,位于火山附近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居民的感受可想而知了。 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庞贝城、赫库兰尼姆城这两座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已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所埋葬,它们的历史就此戛然中断。
此后,维苏威火山又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等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盖,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了。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从古籍史册中和民间传说中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两座古城存在,但究竟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却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1600多年过去了。
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被遗忘已久的庞贝古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精心雕刻过的大理石块。
地下有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熔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贝城。不久,不远处的赫库兰尼姆城亦被发现。
最初,对两城的发掘完全是掠夺性的和破坏性的,胡掘滥挖毁坏了无数珍贵的文物。从1860年起,一些有识之士和官方介入,发掘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长达100多年大规模的系统的挖掘,庞贝城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渐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由于庞贝城主要被松软的火山灰和海泡石所掩埋,因而发掘工作进展较为顺利;相形之下,赫库兰尼姆城则由于被厚达10多米的坚固熔岩所覆盖,致使发掘工作困难重重,迄今只挖出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火山尘砾的保护,庞贝城当年的城郭结构、建筑装饰乃至居民的生活用品得以保留原状,甚至绘画颜色仍然鲜艳如初。这座在骤然之间被外力“凝固”的城市,恰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活生生地向人们展示出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庞贝古城的景象。
这座古城面积1.8平方公里,建筑在一个五边形台地上。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600米,南北长约1600米,周围建有4800米长的石砌城墙。
庞贝城已发掘出的城门有8座,每个城门设有两个城塔。它的城区规划得井然有序,东西向、南北向各有两条平坦笔直的大街,把全城分为9个城区,每个城区又有许多街、巷纵横相连。
街道路面用碎石铺成,路边还铺有高出路面的石块,大概是雨天供人行走用的。路面已被各种车辆碾出车辙 的印痕。
令人惊诧不已的是,庞贝城具有完整的供水系统。泉水从城外山上通过高架渡槽引入城中水塔,通过铅制供水管再分流到城中各处。
在十字路口一般设有带雕像的石头水槽,高近1米,长约2米,供市民饮用。城内有三座公共浴室,每座用一个锅炉统一烧水,将热水温水分导到男女浴室。
公共浴室设施齐全,冷热浴、蒸汽浴俱全,还有化妆室、按摩室,装饰华丽,与现代公共浴。
2.庞贝末日的400字影评
如果不管是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惊悚片、恐怖片,甚至是像《庞贝》这样的灾难片,不管它们的剧情多么的曲折、艰辛、山路十八弯,好莱坞都想最后一个圆满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来欺骗观众,那我看,这样的影片除了给观众制造生活原来也可以很甜蜜的错觉之外,就没有其他任何价值了,在影史上,不,在10年电影回顾上都不值一提。
虽然在电影《庞贝古城》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化为了灰烬,那这依然是一部标准的“个人英雄主义至上”、“孤胆英雄杀光坏人抱得美人归”的俗套故事。不要忘了,即使是死,两位主角也是在激烈的亲吻中死的。看到女主角伸出舌头的一刹那,我真是难过的想戳瞎自己的双眼。
这样一个无比俗套的故事,美国人在讲,韩国人在讲,无非就是穷小子与富家女相爱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不同在于故事背景设置在了公元79年,著名的维苏埃火山的爆发地庞贝城。
维苏埃火山爆发,这是一个多么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故事背景啊:动乱的罗马、武风盛行、纸醉金迷、奢靡**。想起就让人血脉贲张、衣不蔽体。这本是一个可以与《2012》这样史诗级灾难相提并论的故事背景。不过以个人、而不是群像,作为描述对象,难以撑起这么宏大的故事,看了之后多少觉得缺少了什么。
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有点野心,那就只有它在票房上的野心了。好在那么一点点对票房的野心。电影里灾难场面戏份十足,后半场基本上我都沉浸在火山爆发摧毁人类的快感当中。我一直默默的在心中祈祷:用力、用力、再用力、天啊,就是那里,使劲!再使劲!喷涌而出吧!烧死那些主角,让坏人大获全胜吧。
可是尽管火山喷发毁城灭迹的场景效果十足,一波接着一波,不过最后还是被男女主角接吻的戏毁了。最后一场戏,男女主角接吻的青草地将灾难背景原来是后期制作的事实暴露无遗,似乎在告诉观众:前面的灾难都是假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在一起才是真的。我真是恨不得,哪怕就那么一次,主角可以早点死。然后我就可以被淹没在那不可一世、恣意妄为、喷涌而出、溅我一脸的火山灰中了。
3.如何评价电影《庞贝末日》
庞贝的故事一再翻拍,表明好莱坞的题材荒其实是个伪命题。只要题材不具鲜明的时代性(史诗题材通常如此),又具有普世的商业美学(角斗士和灾难场面全世界都爱看),就会一拍再拍;而那些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的电影,再卖座连不会出续集,或者过几十年才出。总之一切以赚钱为目的。我相信不出二十年,庞贝的故事会被再度翻拍 。
庞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那时的庞贝还只是海湾畔的一个小集市,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的生产,直到公元前80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将庞贝划入自己的版图,这里开始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贸易往来繁多,经济发达,集中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是当时罗马帝国经济、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
公元79年10月24日的一天中午,庞贝城附近的活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碎石和泥浆瞬间湮没了整个庞贝,古罗马帝国最为繁华的城市在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18个小时内彻底消失。直达18世纪中期,这座深埋在地底的古城才被挖掘出土而重见天日。
对于庞贝,也注定是灾难片。当初的自己被这段历史所吸引,一直希望它能改编成电影,叙述那段传奇,或许因为自己寄予了太高的希望,整个电影看下来,除了壮阔的场面,精彩的特效,让我惊艳的地方很少。
作为末日电影,西方总会穿插爱情,来从末日体现人情。可以说作为感动也好,作为高低潮也好,庞贝中的一些也属于妙笔。
这里面爱情是一条线,复仇是一条线,灾难又是一条线,所以片子一开场,作为角斗士的奴隶男主角在有雨而又压抑的清晨从监狱的牢门中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一身肌肉以及场面可以说是加分不少,但仅仅是对很多人而言,之后又以干净利索以一当十地杀了其他对手,劲酷霸拽地显示了自己强悍勇猛的一面,那时候我觉得这片是个不错的动作片。
初开始的打斗场景,对于花痴们来说,应该都会流口水吧。
后来随着巡游的介入,初见女神,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开始了,颇为接地气啊,但是剧情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太老套了吧!!!
奴隶迈洛与他女神的情感戏贯穿整条电影爱情线,后会无期里说过: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克制。
迈洛对于他的女神可以说事足够克制,他曾有机会带着女神去私奔,但他克制住了,女神回家了,给迈洛留下的时一背的皮鞭。
爱情可以拯救沉沦的灵魂,也能让人们在面对末日时获得勇气——这里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抗拒荒谬和无意义的存在感。
许多年之后人们在庞贝古城发现一对石化了的男女拥吻在一起,这对男女正是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火山爆发毁灭了庞贝古城,所有人都死了,似乎在告诉所有人,只有在末日到来时,世界才是公平的,不偏向任何人,而也只有在末日才能看见真正的爱情,亲情,友情。
庞贝与黑人兄弟的友情的几个细节如果仔细看,也会感动一些。
剔除灾难元素,这版的《庞贝》就是一部标准的剥削片,片中的大小转折,你可以从任何古罗马题材的影视剧寻到原型。被毁的村落和蓄奴的少年,奴隶成长为传奇战神,随随便便结识生死兄弟,一面之缘令 贵族女倾心,最后上升到阶级对抗,故事桥段丝毫不比其讲述的历史来的新颖。
我想这就是楼上这么多人说剧情老套了,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啊。
当时看的时候,一阵喧哗,很多人都报以无聊的态度,除了场景绚丽,特效不错,对他们来说没有亮点可言。
但是看一部影片真为了符合你口味的文化而去?还是为了那新颖的桥段内容而去?还是为了绚丽的特效而去?
我想这些都不是,一部影片,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哪怕你早已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但是你还是应该鼓足勇气去感受它,感受它的壮丽,感受它的温柔,感受它的心跳。
看到快结尾的时候,火山灰像雪片一样落下,用一种残忍而优雅的方式埋葬了一切。在上帝的注视下,那些争斗本该无谓、可笑、微不足道,但在我们眼里,自由、爱情、忠诚和牺牲精神,仍没有失去光华。如果真有那么一对滚滚袭来的熔岩中无畏拥吻的恋人,足以值得历代诗人传颂讴歌。
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那个遥远世界的心跳。
最后,故事老套是肯定的,都翻拍快吐的东西很难再有什么新意,但是看大片特效,感受一下倒是不错。
4.庞贝末日的400字影评
如果不管是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惊悚片、恐怖片,甚至是像《庞贝》这样的灾难片,不管它们的剧情多么的曲折、艰辛、山路十八弯,好莱坞都想最后一个圆满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来欺骗观众,那我看,这样的影片除了给观众制造生活原来也可以很甜蜜的错觉之外,就没有其他任何价值了,在影史上,不,在10年电影回顾上都不值一提。
虽然在电影《庞贝古城》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化为了灰烬,那这依然是一部标准的“个人英雄主义至上”、“孤胆英雄杀光坏人抱得美人归”的俗套故事。不要忘了,即使是死,两位主角也是在激烈的亲吻中死的。看到女主角伸出舌头的一刹那,我真是难过的想戳瞎自己的双眼。
这样一个无比俗套的故事,美国人在讲,韩国人在讲,无非就是穷小子与富家女相爱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不同在于故事背景设置在了公元79年,著名的维苏埃火山的爆发地庞贝城。
维苏埃火山爆发,这是一个多么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故事背景啊:动乱的罗马、武风盛行、纸醉金迷、奢靡**。想起就让人血脉贲张、衣不蔽体。这本是一个可以与《2012》这样史诗级灾难相提并论的故事背景。不过以个人、而不是群像,作为描述对象,难以撑起这么宏大的故事,看了之后多少觉得缺少了什么。
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有点野心,那就只有它在票房上的野心了。好在那么一点点对票房的野心。电影里灾难场面戏份十足,后半场基本上我都沉浸在火山爆发摧毁人类的快感当中。我一直默默的在心中祈祷:用力、用力、再用力、天啊,就是那里,使劲!再使劲!喷涌而出吧!烧死那些主角,让坏人大获全胜吧。
可是尽管火山喷发毁城灭迹的场景效果十足,一波接着一波,不过最后还是被男女主角接吻的戏毁了。最后一场戏,男女主角接吻的青草地将灾难背景原来是后期制作的事实暴露无遗,似乎在告诉观众:前面的灾难都是假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在一起才是真的。我真是恨不得,哪怕就那么一次,主角可以早点死。然后我就可以被淹没在那不可一世、恣意妄为、喷涌而出、溅我一脸的火山灰中了。
5.如何来评价电影《庞贝末日》
庞贝的故事一再翻拍,表明好莱坞的题材荒其实是个伪命题。
只要题材不具鲜明的时代性(史诗题材通常如此),又具有普世的商业美学(角斗士和灾难场面全世界都爱看),就会一拍再拍;而那些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的电影,再卖座连不会出续集,或者过几十年才出。总之一切以赚钱为目的。
我相信不出二十年,庞贝的故事会被再度翻拍 。庞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那时的庞贝还只是海湾畔的一个小集市,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的生产,直到公元前80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将庞贝划入自己的版图,这里开始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贸易往来繁多,经济发达,集中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是当时罗马帝国经济、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
公元79年10月24日的一天中午,庞贝城附近的活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碎石和泥浆瞬间湮没了整个庞贝,古罗马帝国最为繁华的城市在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18个小时内彻底消失。直达18世纪中期,这座深埋在地底的古城才被挖掘出土而重见天日。
对于庞贝,也注定是灾难片。当初的自己被这段历史所吸引,一直希望它能改编成电影,叙述那段传奇,或许因为自己寄予了太高的希望,整个电影看下来,除了壮阔的场面,精彩的特效,让我惊艳的地方很少。
作为末日电影,西方总会穿插爱情,来从末日体现人情。可以说作为感动也好,作为高低潮也好,庞贝中的一些也属于妙笔。
这里面爱情是一条线,复仇是一条线,灾难又是一条线,所以片子一开场,作为角斗士的奴隶男主角在有雨而又压抑的清晨从监狱的牢门中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一身肌肉以及场面可以说是加分不少,但仅仅是对很多人而言,之后又以干净利索以一当十地杀了其他对手,劲酷霸拽地显示了自己强悍勇猛的一面,那时候我觉得这片是个不错的动作片。初开始的打斗场景,对于花痴们来说,应该都会流口水吧。
后来随着巡游的介入,初见女神,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开始了,颇为接地气啊,但是剧情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太老套了吧!!!奴隶迈洛与他女神的情感戏贯穿整条电影爱情线,后会无期里说过: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克制。迈洛对于他的女神可以说事足够克制,他曾有机会带着女神去私奔,但他克制住了,女神回家了,给迈洛留下的时一背的皮鞭。
爱情可以拯救沉沦的灵魂,也能让人们在面对末日时获得勇气——这里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抗拒荒谬和无意义的存在感。 许多年之后人们在庞贝古城发现一对石化了的男女拥吻在一起,这对男女正是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
火山爆发毁灭了庞贝古城,所有人都死了,似乎在告诉所有人,只有在末日到来时,世界才是公平的,不偏向任何人,而也只有在末日才能看见真正的爱情,亲情,友情。庞贝与黑人兄弟的友情的几个细节如果仔细看,也会感动一些。
剔除灾难元素,这版的《庞贝》就是一部标准的剥削片,片中的大小转折,你可以从任何古罗马题材的影视剧寻到原型。被毁的村落和蓄奴的少年,奴隶成长为传奇战神,随随便便结识生死兄弟,一面之缘令 贵族女倾心,最后上升到阶级对抗,故事桥段丝毫不比其讲述的历史来的新颖。
我想这就是楼上这么多人说剧情老套了,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啊。当时看的时候,一阵喧哗,很多人都报以无聊的态度,除了场景绚丽,特效不错,对他们来说没有亮点可言。
但是看一部影片真为了符合你口味的文化而去?还是为了那新颖的桥段内容而去?还是为了绚丽的特效而去?我想这些都不是,一部影片,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哪怕你早已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但是你还是应该鼓足勇气去感受它,感受它的壮丽,感受它的温柔,感受它的心跳。
看到快结尾的时候,火山灰像雪片一样落下,用一种残忍而优雅的方式埋葬了一切。在上帝的注视下,那些争斗本该无谓、可笑、微不足道,但在我们眼里,自由、爱情、忠诚和牺牲精神,仍没有失去光华。
如果真有那么一对滚滚袭来的熔岩中无畏拥吻的恋人,足以值得历代诗人传颂讴歌。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那个遥远世界的心跳。
最后,故事老套是肯定的,都翻拍快吐的东西很难再有什么新意,但是看大片特效,感受一下倒是不错。
6.庞贝末日的影片评价
贯穿影片的是那一幕幕火山喷发、熔岩四溅的绚烂画面。
好莱坞精湛的3D技术令这种美丽得炫目的恐怖绝境逼真地展现在眼前,推动剧情发展之余,令人始觉得那一段不合常理的爱情异常珍贵(网易娱乐评)。 《庞贝末日》作为一部灾难片之外,在其中还加入了大量元素,爱情史诗、古罗马竞技场打斗等等,让影片的层次和质感十分丰富,其中的不少段落也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熟悉感。
尤其是影片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古罗马时期,大量的竞技场打斗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角斗士》的某些段落,并且多了一层狂野气息(新华网娱乐评)。 《庞贝末日》融合了政治阴谋、劲爆打斗、天崩地裂下的爱情挽歌,多重宏大元素融合,锻造了影片史诗般的恢宏气势。
观众将在影片中欣赏到那个消失已久的世界,仿佛乘坐时间机器一般,目睹那场很可能是古时候最惨重的自然灾难(凤凰网资讯评)。 影片值得称道的是动作及特效场景。
前半段,是一曲古罗马角斗士们的悲歌,冷兵器时代的奴隶角斗,野蛮、粗犷、血腥,在《生化危机》系列导演保罗-安德森的调度下,动作片爱好者会感到满足。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灾难场景特效,还是做得颇为震撼,尤其几幅火山云及火山灰画面,简直要从银幕中溢出,蔓延到影厅来,叫人忍不住闭眼(凤凰娱乐评)。
7.如何评价电影《庞贝末日》
我真的觉得这个电影还不错,当然我期望值也不高。
一看片头是两家小发行商,我估计这种基础做出来的A级大制作,力不从心也很正常。虽然故事很老套,但是制作的质量还是比较认真的。
很明显受到《角斗士》的强烈影响,那个黑人角色的设定是明证,但我不觉得是拙劣的模仿,反而还算是有血有肉。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线很草率,但是其实他们也没发生什么,并且在能够亲吻的时候,已经是明知死亡的时刻,所以我认为这条线索不算太过分。
小强的大反派是败笔,但是我原以为萨瑟兰只是龙套一下,没想到戏还真不少,算值回票价。特效场面是一个叫Mr.X的公司做的,我没听说过,但是效果还真不错。
火山喷发的烈焰与灰尘的粒子效果真的很棒。我不知道当年波兰斯基如果没退出,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比现在好些,但是很难讲。
我看电影的时候想Ridley Scott执导的话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这个故事可以挖掘的东西就这么多,换谁来也就这样了,只能是一个爱情加一个灾难的组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庞贝末日观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