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中班 关于敬老的故事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行为辨析法 情景表演法 童谣游戏法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会帮助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培养幼儿爱家、爱家人的情感。
核心要素:父母病 我安慰 父母累 递杯水
做家务 我帮忙 父母爱 记心上
活动准备:
开展“尊敬长辈周”活动,让幼儿再家中尝试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教师:“说一说本周为长辈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关键步骤:
1. 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本周为长辈都做了哪些事情。
2. 老师做记录。可以使用大白纸制成记录表,题目为“尊敬长辈周”活动记录表,
底下的表格左边一栏写上幼儿的姓名,右边一栏则对应姓名写上这个小朋友
所做的事情。如帮妈妈扫地、择菜等。
3. 将记录好的经验图表张贴再教室外礼仪教育专栏里,可以请孩子们有时间进
行阅读,也可请家长阅读。
(三)引歌套词
1. 自选歌曲旋律,并填词(三字儿歌内容)。
2. 老师伴奏,幼儿颂唱。
活动延伸:
1. 诗歌欣赏:《妈妈的爱》《让奶奶睡午觉》《爸爸的呼噜》
2. 设立信箱,请家长给孩子写表扬信,正面强化和鼓励孩子尊敬长辈的行为。
家园互动:
1. 孝敬长辈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家园专栏向家长讲解孝敬,希望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长辈,给幼儿正确的影响。
2. 平时,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
注意事项:
家长应身体力行地关心长辈,给幼儿树立榜样。
2.关于敬老爱老的故事
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王本增,好人哪!”67岁的刘方宅老汉翘起了大拇指。
刘方宅是阳信县劳店乡敬老院一位居养老人,王本增则是胜利油田的一名职工。他们二者能有啥联系。
王本增,今年42岁。其原籍阳信县劳店乡皂杨村,1980年参加工作,现在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担任科长一职。
2003年“三秋”期间,王本增借返乡探亲之际专程去探望一位老同学的父母。一打问才得知,两位老人因年老体衰住进了劳店敬老院。
王本增骑着单车奔走十余里才找到了两位老人。由于地方财政非常拮据,劳店乡敬老院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
43位老人在此居养,他们中最大的年逾九旬,最小的也近花甲。敬老院虽衣食不愁,但缺少必要的娱乐设施。
唯一现代化的东西是一台彩电和一台洗衣机,但都已无法使用。看到这些,王本增当场对院长说:“敬老院有困难我想法帮助,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
说完话,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递到了院长手中,用以改善一下老人们的生活。2003年11月8日,正值一股寒流席卷而来。
王本增却乘车带着现金从东营赶来,他没有回家看望三位兄嫂和已经79岁的老娘,而是径直来到了劳店乡政府,找到了民政助理说明了来意。他们找了一辆汽车来到阳信县城,转了七八家商场,为敬老院买了一台电冰柜、三台高档洗衣机、一台彩电和一台影碟机,以及VCD光盘、麻将、扑克牌等一大宗物品。
然后又到药店,为老人买来了常用必备药品。这些物品,价值6000余元。
送去物品后,当天下午,王本增谢绝老人们及当地干部的多次挽留,踏上了归程。事后,哥嫂才从当地的媒体及当地领导的口中得知王本增真情敬老的事迹,又转告了给了老娘。
这位老人非但没怪小儿子,而是夸奖本增做得对。她说:“尊老敬老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哥嫂的日子都不错,待俺老婆子挺好,俺是啥也不缺。
小四(王本增兄弟中行四)能想着别的老人,俺打心眼里喜欢,这才是俺的好儿子!” 今年10月17日上午,趁着星期天,王本增又悄悄地从东营赶了回来。他这次为老人们带来了常备药品、食用油、点心、扑克等日用品一大宗,价值在千余元。
老人们见到王本增,攥着他的手紧紧不放。王本增则逐一向老人们嘘寒问暖,了解每位老人的情况。
当天,王本增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东营。他再三“申明”:“我是名**员,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
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
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全心全意地照顾鳏寡孤独的老人,用**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
3.敬老爱老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千年古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显得珍贵。左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妇,职务是中沙镇茅畲村的计生专干,工作认真负责,该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非常出色,年年获得镇上表彰。但左纯让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出色的工作能力,更是她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孤寡老人的感人事迹。
茅畲村4组的罗龙湘老人,今年72岁,是村上的五保户。4年前,村支两委原本打算将其送至镇敬老院颐养天年,但家住8组的左纯知道以后,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将非亲非邻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人认为左纯是贪图老人家的棺材本,带有私心私利;但更多的乡亲觉得这是一种充满爱心的行为,持正面的看法。面对蜚短流长,左纯以一种淳朴坦荡的心态面对:“毕竟家里的条件还是要比敬老院要好一些,我也是真的打心眼里怜悯他。我过一天,他也过一天,把老人家当作自家人看待,彼此迁就吧!至于别人的怀疑,就让时间来为我证明吧!”
罗龙湘老人自从进入左纯家后,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悉心的照料,一切生活用品都是用新的好的,老人的房间收拾得整洁舒适,衣着干净清爽。家里不仅仅是左纯本人,左纯的丈夫,茅畲村8组组长罗福良对此全力支持,还有他们还在读高三的女儿罗伟,对老人更是如同亲祖父一般,“爷爷、爷爷”地把老人家逗得喜笑颜开。“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想我是无论如何都做不来的,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左纯感恩的说道。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老人安享天伦之乐。
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2010年2月14日,老人突发脑溢血,被一家人火速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前后14天,共花去6000多元。现在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人基本瘫痪了,一直在家里喝中药维持着,照顾老人的任务就更重了。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每每弄脏衣裤床单,旁人都难忍刺鼻的味道,左纯夫妇仍然无怨无悔,无论多脏多累都尽心尽力。劫后余生,罗龙湘老人每当提及此事,无不老泪纵横,万分感激,“没有左纯一家人的细心照顾,我恐怕早就去了,能遇见他们真是前世的造化啊!”
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左纯曾经照顾了自己瘫痪的婆婆长达11年之久,被乡亲们传为佳话。通过多方面了解,左纯是那种真正拥有一颗善良、孝敬的心灵的人,她所作所为,完全出自良心和本能,没有任何私心私利,在她身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为满意回答。
4.敬老爱老的经典故事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以上为古代的经典势力,在我国具有“孝顺北斗”的模范性。
附加故事:
子路尊老爱幼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以上典型故事
虽然无分数,希望采纳~!
5.敬老爱老的一个小故事
《小黄香温席待双亲》:古代有一个名叫黄香的人,九岁就可以自己的才华和敬老而闻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黄香读书到深夜,母亲让他早点休息,可他却钻进了父母的被褥,父亲惊异地问他在做什么,过了一会儿,黄香从被褥里爬起来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双亲温一温床席,好让二老歇息呀!”从这个小故事中多么能体现出黄香多么敬爱自己的父母亲呀!
还有一个故事:夏天,全家人在院中乘凉,黄香却不知在屋中干什么,母亲掌灯到屋里一看,原来黄香在用扇子一下一下驱赶父母帐中的蚊蝇。母亲心疼他,可小黄香说:“尊敬父母,自古以来都如此。”
6.怎样教育幼儿重阳节尊老爱老文章
该活动将“我为奶奶们表演节目”、“小脚踩大脚”、“我为奶奶们剥橘子”、”感恩的心”、“礼物大派送”等环节融为一体,让孩子们体验“尊老之情”,将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教育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年老弱者,老人们纷纷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要好好享受这份健康幸福的生活”。
据悉,尊老爱老一直是资兴市幼儿园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酣袱丰惶莶耗奉同斧括,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与老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从侧面来引导孩子把享受长辈爱的感情实现进一步的迁移,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导每位幼儿都要有尊老之心,爱老之行。
7.敬老 爱老 助老的故事
去年12月27日,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酒楼一派喜庆祥和,北苑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和街坊四邻为百岁老人金学珍举办寿宴。
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特意赶来祝寿,并将“第二届北京市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证书、奖章颁给金学珍的“孙女”、北京通州区北苑学校会计张品正。 “张品正不是金奶奶的亲孙女?”得知详情的人不免惊叹!张品正为何孝敬、照顾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金奶奶?她又怎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至今? “我都快死的人了,她却不害怕,还跟我睡一个被窝儿。
——在张品正的精心照料下,身患重病的金奶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自打张品正记事起,她就一直管金学珍叫奶奶。而金学珍则叫她丫头。
张品正一家与金奶奶的故事,要从50多年前说起。 金学珍是天津人,解放初和老伴从外地迁到北京通县(即现通州区),在张品正的爷爷家租了一间房。
两家虽是房东与房客的关系,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金学珍老两口无儿无女无积蓄,老伴退休后仍四处打临工。
而张品正全家6口也只有她父亲一人挣工资。为贴补家用,张品正的妈妈便跟着金学珍的老伴出去打工,金学珍则时常给张家的孩子做午饭、干家务。
字串1 “我妈最后的一份临时工作,是在离家15里的外贸仓库扛大包。”张品正说,每晚回到家,妈妈累得气都喘不匀。
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妈妈实在不想出去打工了。得知情况的金奶奶劝妈妈说:“快过年了,你再坚持坚持,多挣点钱。
家里的事有我,你放心!”没想到妈妈不久就赶上政府出台新政策,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全家人为此十分感激金奶奶。“奶奶不仅勤劳、善良,而且特有主见,爸爸妈妈都说她是我们家的功臣,将来要好好报答。”
张品正说,随着姐弟几个长大成人,3间小房实在挤不下,金奶奶才搬走,但两家仍时常走动。 字串5 1974年,金学珍的老伴去世后,张品正全家赶去送葬。
“你走了,我没儿没女怎么活啊!”金奶奶那撕心裂肺的哭喊令张品正心都碎了,“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养活她。” 孤身一人的金学珍,失去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她租住在离张品正家几里外的农村。虽然张家时常有人去,但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张品正记得有一次去看金奶奶,见她正去井边打水。小脚奶奶拎个大木桶,路都走不稳。
那情景令她十分心酸。此后,细心的张品正就经常去帮金奶奶挑水、拾柴。
字串4 金学珍72岁那年身患重病,张品正闻讯找辆三轮车把她送到医院。医生看后说:“老太太不行了,别住院,回家想吃什么就给她买点什么……”张品正把金奶奶拉回家,日夜陪护。
她怕金奶奶夜间病情变化而自己睡着了不知道,便钻进老人被窝,一会儿听听老人的呼吸,一会儿又摸摸老人的脉搏,几乎整宿未睡。在张品正的精心照料下,金奶奶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字串6 金学珍事后对人说:“我都快死的人了,她却不害怕,还跟我睡一个被窝儿。就是亲生儿女,有几个能这样?”张品正却说:“伺候奶奶我心甘情愿!”1981年结婚后,张品正终于如愿,把金奶奶接到了自己家。
老邻居也不知金学珍不是她的亲奶奶 ——26年间,丫头与奶奶朝夕相处,祖孙情深 字串5 张品正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成了她的好帮手。一日三餐,洗洗涮涮,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全家和和美美,就连他们的老邻居也不知道金学珍不是张品正的亲奶奶。
谁也没想到,张品正的亲奶奶与金奶奶的一次怄气斗嘴捅了娄子。张品正的奶奶对金奶奶说:“我有儿有女,你没有。”
一句话让金奶奶一连好几天伤心落泪。如何让两个老小孩儿心理平衡、重归于好呢? 字串8 张品正想出个好办法。
一天,她当着全家人的面郑重宣布,金奶奶是她儿子高飞的太奶奶,自己的奶奶是张丽(张品正弟弟的孩子)的太奶奶。逢年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两个小家伙乐得各找各的太奶奶。
全家都为此高兴,两位老人也十分开心。 字串9 “金奶奶与那些儿女双全的老人不一样。”
张品正说,金奶奶早年就个性强,心事重。如今年纪越来越大,跟她说话办事更得哄着、宠着,否则,稍不留意,奶奶就会闹情绪。
因此,家里的事情,张品正都要与金奶奶商量,让金奶奶感到不仅是家庭的一员,而且是这个家的主人。丈夫出门,她总要提醒他回来时给金奶奶带些好吃的。
儿子幼小时她就告诉他:“在家你听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听太奶奶的。” 字串2 金奶奶与别的老人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她遇事先为对方考虑。
张品正婚后住在旧简易楼,建筑面积只有40平方米。儿子出生后,单位领导见她家太挤,便同意张品正在楼下的空地上盖了间小平房。
她让金奶奶和孩子留在楼上,小两口则搬进平房。谁知过了一冬,金奶奶“不领情”:“楼房我住不惯。
想看个人都看不到,不等于关监狱吗?”张品正明知金奶奶是找借口,但又拗不过老人,只好再和金奶奶换过来。 字串7 7年前,学校分给张品正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
她想,金奶奶跟自己生活多年吃了不少苦,这回也该让她住住楼房享享福,起码不用生炉子取暖了。但金奶奶在新房里没住几天却又坚持要回平房。
任张品正磨破嘴皮也没用。多劝几句,她就急了:“这房子是将来给高飞娶媳妇用的,万一哪天我。
8.关于敬老爱老的小故事五十字左右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4、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5、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9.尊老爱老的故事100字左右
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王本增,好人哪!”67岁的刘方宅老汉翘起了大拇指。
刘方宅是阳信县劳店乡敬老院一位居养老人,王本增则是胜利油田的一名职工。他们二者能有啥联系。
王本增,今年42岁。其原籍阳信县劳店乡皂杨村,1980年参加工作,现在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担任科长一职。
2003年“三秋”期间,王本增借返乡探亲之际专程去探望一位老同学的父母。一打问才得知,两位老人因年老体衰住进了劳店敬老院。
王本增骑着单车奔走十余里才找到了两位老人。 由于地方财政非常拮据,劳店乡敬老院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
43位老人在此居养,他们中最大的年逾九旬,最小的也近花甲。敬老院虽衣食不愁,但缺少必要的娱乐设施。
唯一现代化的东西是一台彩电和一台洗衣机,但都已无法使用。看到这些,王本增当场对院长说:“敬老院有困难我想法帮助,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
说完话,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递到了院长手中,用以改善一下老人们的生活。 2003年11月8日,正值一股寒流席卷而来。
王本增却乘车带着现金从东营赶来,他没有回家看望三位兄嫂和已经79岁的老娘,而是径直来到了劳店乡政府,找到了民政助理说明了来意。他们找了一辆汽车来到阳信县城,转了七八家商场,为敬老院买了一台电冰柜、三台高档洗衣机、一台彩电和一台影碟机,以及VCD光盘、麻将、扑克牌等一大宗物品。
然后又到药店,为老人买来了常用必备药品。这些物品,价值6000余元。
送去物品后,当天下午,王本增谢绝老人们及当地干部的多次挽留,踏上了归程。 事后,哥嫂才从当地的媒体及当地领导的口中得知王本增真情敬老的事迹,又转告了给了老娘。
这位老人非但没怪小儿子,而是夸奖本增做得对。她说:“尊老敬老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哥嫂的日子都不错,待俺老婆子挺好,俺是啥也不缺。
小四(王本增兄弟中行四)能想着别的老人,俺打心眼里喜欢,这才是俺的好儿子!” 今年10月17日上午,趁着星期天,王本增又悄悄地从东营赶了回来。他这次为老人们带来了常备药品、食用油、点心、扑克等日用品一大宗,价值在千余元。
老人们见到王本增,攥着他的手紧紧不放。王本增则逐一向老人们嘘寒问暖,了解每位老人的情况。
当天,王本增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东营。 他再三“申明”:“我是名**员,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
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
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全心全意地照顾鳏寡孤独的老人,用**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
10.爱老怎么写要少于70个字
教育孩子敬老、爱老、尊老,不应该是口号,而应该将孝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比如让孩子帮爷爷奶奶倒一杯茶,回到家帮忙递一双拖鞋等小事做起。
莲花北幼儿园史勇萍老师介绍说。 近日,为了迎接重阳节,莲花北幼儿园和市第九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组织下,给爷爷奶奶敬茶,送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学习感恩,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在活动中,小朋友不仅学会要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还要学会孝顺别人的爷爷奶奶。史勇萍表示,幼儿园借助重阳节的契机,营造出敬老、爱老和尊老的氛围,将敬老观念化为具体的行为,让孩子在实践中去体悟。
她还鼓励年轻的父母在家中,也可以教孩子用具体的行为孝顺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可以有自己的退休生活,不需要完全把精力放在对孩子的照顾上。
敬茶活动结束后,史勇萍还给爷爷奶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让爷爷奶奶要学会放手,做到爱而不露,不要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代办了。“我做的事情太细致了,应该让他自己做。”
一位奶奶在上完课后说,确实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幼儿园敬老爱老故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