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事件法的方法步骤
下面将介绍的STAR法,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STAR英文翻译后是星星的意思,所以又叫“星星法”。星星就像一个十字形,分成四个角,记录的一个事件也要从四个方面来写:
第一个S是SITUATION———情境。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T是TARGET———目标。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第三个A是ACTION———行动。他当时采取什么行动。
第四个R是RESULT———结果。他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结果。
连起这四个角就叫STAR。
关键事件法是指调查人员、本岗位员工或与本岗位有关的员工,将劳动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记录,在大量收集信息之后,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法。这里的关键事件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给员工造成显著影响的事件,通常关键事件对工作的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关键事件基本决定了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赢利与亏损、高效与低效。
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的步骤:
(1)识别岗位关键事件。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进行工作分析,其重点是对岗位关键事件的识别,这对调查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般非本行业、对专业技术了解不深的调查人员很难在很短时间内识别该岗位的关键事件是什么,如果在识别关键事件时出现偏差,将对调查的整个结果带来巨大的影响。
(2)识别关键事件后,调查人员应记录以下信息和资料:1,导致该关键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导致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是什么?3,关键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是什么?4,员工在关键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是什么?5,关键事件发生后的结果如何?6,员工控制和把握关键事件的能力如何?
(3)将上述各项信息资料详细记录后,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作出分类,并归纳总结出该岗位的主要特征、具体控制要求和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
采用关键事件分析法,应注意:关键事件应具有岗位代表性。关键事件的数量不能强求,识别清楚后是多少就是多少。关键事件的表述言简意赅,清晰、准确。对关键事件的调查次数不宜太少。
2.写一篇作文叫:“班级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重重有赏 速度啊
打牌事件 期中考试结束当晚,我与备课组同事一起改卷到10点。
我非常疲倦,本想回家休息,但考虑期中考才结束,学生可能会放松,所以还是强打精神到寝室。费劲地爬到班级寝室所在五楼,没有听到很大声响,心里的石头落下,心想学生还是很自觉。
先查06寝室,发现有1名同学不在,问寝室长,告之在厕所。到卫生间查,没人。
当时心里一阵紧张,怕学生出事。又到08寝室,发现有2床位空。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肯定有问题。此时已10点过,部分学生已睡着。
返回06,问一位跟班里各类人都混得好的学生,他告诉我可能他们在04寝室。走到04门口,仔细倾听,发现里面有少许声音。
敲门,里面一阵混乱。片刻之后,一位学生开门,寝室里面秩序井然。
我朝卫生间大吼一声:给我出来。耷拉着脑袋,从卫生间里陆续走出三人。
正要开口说话,此时又传来一阵敲门声。我示意一位学生开门。
只见从外面伸进一个脑袋。问:开始没有?接着是看到我之后惊鄂的表情,现在想起还觉得好笑。
疲倦加上对此事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怒火不断往头上涌,当时有种想打人的冲动。因为怕自己克制不住而贸然动手,我叫他们站在走廊上,我在寝室里冷静了一分钟,同时快速地思考该如何处理此事。
最后我决定当场叫他们打电话给家长通知第二天中午到学校开会。其实看他们给家长打电话时的那种神情,我觉得有点于心不忍,而且当时已经10:30,肯定打扰了家长休息。
但当时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而且我不想这事就这么简单过去。通知家长后,我没有训斥他们,只是吩咐他们去睡觉。
回到家后已是11点过,因为气愤和要考虑第二天与家长的交流而迟迟不能入睡。 次日早晨,晨跑结束后。
我把参与打牌学生召集到办公室。然后让学生他们写事情前后过程(隔离)。
写完后再核对各方面信息。有些学生不够诚实,要经过二、三审才说实话。
在看了学生的材料后,我感觉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到了一些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情况。 中午,6位家长准时到达,学生,家长和我一起在小办公室开了个会。
我向家长通报了情况,让学生谈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同时也请家长就此事发表看法。然后我也谈了自己的理解及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家长也表示支持。
会议结束后,部分家长带孩子直接回家反省(刚好周五),我又留下两位违纪较多的学生及家长一起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周末,我在班级博客上写了篇短评: 勿以恶小而为之 ——评“深夜打牌” 最近班级里出了一件让人感觉震惊的事。
事情大概是:运动会那周开始,以汤--,吴--等为首的一批同学在晚上10:00点以后聚在6504打牌,时间至夜12点甚至凌晨。开始有小赌现象,后玩脱衣游戏(谁输谁脱衣),并有一起看电影(MP4)。
每周2-3次,直至被发现。曾参与者有-------------。
上周四晚10点我去查寝,结果发现此事,当时感觉震惊,愤怒。当即通知家长(10:30)第二天到校开会。
第二天我向家长汇报了基本情况,这些同学作了检讨反思,家长也对子女进行严厉教育并于当天下午带回家反省。我宣布了处理决定并得到家长支持。
本周一这些同学在班里进行检讨反思,其他同学也从这件事情中得到教训。事情过后,我认为有以下事情值得反思: 1、打牌事情延续一段时间而未发现,说明我的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对同学的观察不够细致。
2、有许多家长经常来学校看子女,经常打电话了解学习情况,但没发现孩子的变化。有家长天天来也未发现。
3、本次事情参与人数多,特别是王远同学做为寝室长却知情不报,甚至邀请其他同学来玩。寝室长的责任心在哪里? 4、期中考试临近应该是最紧张的复习时间,但这些同学却以打牌为重,可见学习在他们眼里是如此无关紧要。
5、打牌是严重违纪行为,但有同学以此为荣,四处招呼人,可见纪律意识之淡薄,是非之不分。 试看社会,大部分人遵规守纪,勤奋做事,合法经营,规矩做人,他们是社会的基本力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但我们生活中也有打架斗殴,偷窃抢劫,违法犯罪,有人坐牢枪毙。他们是生而如此吗?他们愿意吗?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所谓的差生吗?他们父母不管教吗?答案当然“不”。
他们中许多人和我们一样有幸福的童年,也象我们一样曾经坐在课堂,他们中许多也曾经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那他们的堕落从哪儿开始? 从第一次拖欠作业,到经常不做作业开始。
从第一次抄袭他人作业开始 从第一次偷偷拿同桌的橡皮开始 从第一次与朋友偷偷抽烟,喝酒开始 从一次跟老师或家长的激烈争吵开始 从第一次离家出走开始 从认识某个朋友开始,从打架开始------------- 一个人走向堕落都是从小事开始,就象吸毒的人最初的出发点都是觉得新鲜,刺激,最后走上不归路。一个好的苹果不会在一夜之间完全烂掉,它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
如同偷窃者,第一次伸手提心掉胆 夜不能眠并心怀内疚。 第二次 没那么紧张了 第三次 感觉也不内疚了 第四次 偷东西就象拿自己东西,理所应当 第五次 隔段时间不偷就心痒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变化,一个人的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耻辱感慢慢消失。
一些同学犯错看似偶然,其实有它的必然性。他们平时就对自身要求不严,放纵。
3.写一篇作文叫:“班级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重重有赏 速度啊
打牌事件期中考试结束当晚,我与备课组同事一起改卷到10点。
我非常疲倦,本想回家休息,但考虑期中考才结束,学生可能会放松,所以还是强打精神到寝室。费劲地爬到班级寝室所在五楼,没有听到很大声响,心里的石头落下,心想学生还是很自觉。
先查06寝室,发现有1名同学不在,问寝室长,告之在厕所。到卫生间查,没人。
当时心里一阵紧张,怕学生出事。又到08寝室,发现有2床位空。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肯定有问题。此时已10点过,部分学生已睡着。
返回06,问一位跟班里各类人都混得好的学生,他告诉我可能他们在04寝室。走到04门口,仔细倾听,发现里面有少许声音。
敲门,里面一阵混乱。片刻之后,一位学生开门,寝室里面秩序井然。
我朝卫生间大吼一声:给我出来。耷拉着脑袋,从卫生间里陆续走出三人。
正要开口说话,此时又传来一阵敲门声。我示意一位学生开门。
只见从外面伸进一个脑袋。问:开始没有?接着是看到我之后惊鄂的表情,现在想起还觉得好笑。
疲倦加上对此事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怒火不断往头上涌,当时有种想打人的冲动。因为怕自己克制不住而贸然动手,我叫他们站在走廊上,我在寝室里冷静了一分钟,同时快速地思考该如何处理此事。
最后我决定当场叫他们打电话给家长通知第二天中午到学校开会。其实看他们给家长打电话时的那种神情,我觉得有点于心不忍,而且当时已经10:30,肯定打扰了家长休息。
但当时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而且我不想这事就这么简单过去。通知家长后,我没有训斥他们,只是吩咐他们去睡觉。
回到家后已是11点过,因为气愤和要考虑第二天与家长的交流而迟迟不能入睡。 次日早晨,晨跑结束后。
我把参与打牌学生召集到办公室。然后让学生他们写事情前后过程(隔离)。
写完后再核对各方面信息。有些学生不够诚实,要经过二、三审才说实话。
在看了学生的材料后,我感觉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到了一些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情况。中午,6位家长准时到达,学生,家长和我一起在小办公室开了个会。
我向家长通报了情况,让学生谈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同时也请家长就此事发表看法。然后我也谈了自己的理解及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家长也表示支持。
会议结束后,部分家长带孩子直接回家反省(刚好周五),我又留下两位违纪较多的学生及家长一起交流了一个多小时。周末,我在班级博客上写了篇短评: 勿以恶小而为之 ——评“深夜打牌”最近班级里出了一件让人感觉震惊的事。
事情大概是:运动会那周开始,以汤--,吴--等为首的一批同学在晚上10:00点以后聚在6504打牌,时间至夜12点甚至凌晨。开始有小赌现象,后玩脱衣游戏(谁输谁脱衣),并有一起看电影(MP4)。
每周2-3次,直至被发现。曾参与者有-------------。
上周四晚10点我去查寝,结果发现此事,当时感觉震惊,愤怒。当即通知家长(10:30)第二天到校开会。
第二天我向家长汇报了基本情况,这些同学作了检讨反思,家长也对子女进行严厉教育并于当天下午带回家反省。我宣布了处理决定并得到家长支持。
本周一这些同学在班里进行检讨反思,其他同学也从这件事情中得到教训。事情过后,我认为有以下事情值得反思:1、打牌事情延续一段时间而未发现,说明我的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对同学的观察不够细致。
2、有许多家长经常来学校看子女,经常打电话了解学习情况,但没发现孩子的变化。有家长天天来也未发现。
3、本次事情参与人数多,特别是王远同学做为寝室长却知情不报,甚至邀请其他同学来玩。寝室长的责任心在哪里?4、期中考试临近应该是最紧张的复习时间,但这些同学却以打牌为重,可见学习在他们眼里是如此无关紧要。
5、打牌是严重违纪行为,但有同学以此为荣,四处招呼人,可见纪律意识之淡薄,是非之不分。试看社会,大部分人遵规守纪,勤奋做事,合法经营,规矩做人,他们是社会的基本力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但我们生活中也有打架斗殴,偷窃抢劫,违法犯罪,有人坐牢枪毙。他们是生而如此吗?他们愿意吗?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所谓的差生吗?他们父母不管教吗?答案当然“不”。
他们中许多人和我们一样有幸福的童年,也象我们一样曾经坐在课堂,他们中许多也曾经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那他们的堕落从哪儿开始?从第一次拖欠作业,到经常不做作业开始。
从第一次抄袭他人作业开始从第一次偷偷拿同桌的橡皮开始从第一次与朋友偷偷抽烟,喝酒开始从一次跟老师或家长的激烈争吵开始从第一次离家出走开始从认识某个朋友开始,从打架开始-------------一个人走向堕落都是从小事开始,就象吸毒的人最初的出发点都是觉得新鲜,刺激,最后走上不归路。一个好的苹果不会在一夜之间完全烂掉,它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
如同偷窃者,第一次伸手提心掉胆 夜不能眠并心怀内疚。 第二次 没那么紧张了 第三次 感觉也不内疚了 第四次 偷东西就象拿自己东西,理所应当 第五次 隔段时间不偷就心痒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变化,一个人的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耻辱感慢慢消失。
一些同学犯错看似偶然,其实有它的必然性。他们平时就对自身要求不严,放纵自我,缺乏。
4.请解释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 法,并评价其优点
找到了相关的,语言自己组织。
不过,话说,那个老师我真无语,别的班老师流了变态作业就面试官的脑子里都会铭记一个词叫STAR,就是当今最时髦的面试方法:行为表现面试法--STAR。 面试官在面试进行中,一定会多问你的过去,曾经做过什么事,少问你将会怎么样。
像下面这几种问话将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给你一个团队,你将会怎样管理?如果面对巨大的压力,你将会怎样处理?如果给你一个难缠的客户,你将会怎么去摆平他? 他们一定会换成这样的问话方式:请问你经历过的压力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经历过最难缠的一个客户你是怎么摆平的,讲个故事我听听。你最大的一单是怎么签的?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他会问你:你在学校里头遭遇到的压力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给我举个例子?这就是STAR行为问话,面试官总是问你以前做过什么,而不问你将要怎么做。
在招聘面试中,仅仅通过应聘者的简历无法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其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而使用STAR技巧则可以对应聘者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首先要了解应聘者工作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通过不断提问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背景问题,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
其次,要详细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
再次,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即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最后,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既是对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对应聘者负责(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举例学习能力 在面试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对学习能力的含义及等级定义,以便从面试中判断。学习能力的等级含义:(分0、1、2、3级) 0、不愿意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注意向同事学习;忽视同行业的发展状况。
1、为了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去学习改进,愿意并善于向同事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或技术。 2、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从事不太熟悉的任务,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知识或技能,以尽快适应新工作要求。
3、深入了解当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意识到它们在产业界的应用。 运用 招聘助理MARY在人力资源专家的多次指导下,已对招聘技能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
但对面试技巧越来越高的应聘者,究竟采用何种面试方法才有效呢? 专家建议她不妨运用STAR行为描述面试法,它能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掌握程度、工作风格等内容。 定义: S———Situation即某项应聘者从事过的事件所处的背景。
T———Task即该应聘者为完成上述事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A———Action即该应聘者为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所采取的行动。
R———Result即该应聘者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后得到的结果。 使用: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可以事先画好STAR空间图,并在每个模块写下设计好的问题。
随后按顺序逐一询问应聘者,并做相应记录。再根据记录,对于关键问题、关键点,重点追问或突击回问。
对于S的询问,能使考官较为全面地了解应聘者取得良好工作业绩的前提,从而获得应聘者取得的业绩多少是和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状况和行业特性有关,以便做出客观的评价。 而关于T的了解,可以知道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确定应聘者以往从事的工作和他具有的经验是否与现有招聘岗位的人员要求相匹配。
通过A,可了解应聘者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提问R时,要注意不仅关注应聘者所阐述的工作结果,更为重 要的是对于结果的评判原因的探究。
不考试了。
5.怎样写记述事件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使文章条理清楚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这些都是理论,关键是要多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怎样写好事件的经过
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
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
1、善于观察,绘形传神
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到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视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色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的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也变得充满情趣。作者对自由欢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达,文章还有感染力吗?
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视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子尖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2、不断追问,凸现特征
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为何要这样改呢?因为它具体形象地回答了:“从哪里落的?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同理,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紧贴着崇山峻岭,一步三回头,慢慢下坠,万道余辉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房子的白墙变成红的了,柳树的纸条变成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色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也可以边写边追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到底是怎样干的?干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步一步追问,就能具体追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声音、气味。
3、细致刻画,扑捉细节
一是运用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
怎样刻画细节呢?可以取小动作,准确地使用传神的动词。如《凡卡》中描写他给爷爷写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斯坦丁?玛卡里奇’”。“想”、“蘸”、“写”、“抓”、“添”这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孔。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
二是勾勒小景物,突出景物的特征、状态。如《海滨仲夏夜》中“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这里写晚霞,不是笼统地去形容“红霞满天”,而是着意写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这个特点。
三试抓住小道具,突出小道具独特的含义及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三次出现的小粉板。没有小粉板,也就没有掌柜在“端午”和“年关”想到孔乙己。小粉板上的酒债,是这场悲剧尾声中一个令人闻之泣血的音符,孔乙己的悲剧用一笔酒债告示结束了,让世人永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