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爷爷的“干”字大写是什么
干”字大写如图
简体部首: 干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3
释义
◎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
◎ 涯岸,水边:“河之~兮”。
◎ 个数:若~。
◎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 枯竭,尽净:~尽、~杯。
◎ 徒然,白白地:~着急。
◎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 〔~将(jiàng)〕古剑名。
◎ 姓。
组词
◎ 干杯 gānbēi
[drink a toast] 喝完杯中的酒(用于劝酒或庆贺的场合)
为我们的好运气干杯吧
◎ 干杯 gānbēi
[Let us drink! cheers] ——用作祝酒时用语
◎ 干道 gàndào
[arterial road] 主道;干线
大水渠的干道
◎ 干掉 gàndiào
(1) [get rid of sb.;kill]∶指用武力或暴力杀戮的办法来消灭、除掉
无情地干掉该政权的一切反对派
(2) [utterly liquidate] [口]∶消灭干净
你给我把这瓶酒干掉
◎ 干活 gànhuó
[work on a job] 花费体力或脑力做事,尤指苦苦地或努力地劳动
大家干活去,别老站着
造句
(1)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干活去了。
(2) 他临时雇佣了几个民工帮忙干活。
(3) 干活累了,坐下来凉快一下再干。
(4) 年轻时,爸爸曾在农村种地干活儿。
(5) 干活不能光靠蛮劲,要学会找窍门儿。
2.开字大写怎么写
“开”字大写写法:
基本释义:
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门。~锁。~箱子。不~口。
2.打通;开辟:~路。~矿。墙上~了个窗口。~了三千亩水田。
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了。
4.(河流)解冻:河~了。
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斋。~释。
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开办:~工厂。~医院。
9.开始:~工。~学。~演。
10.姓。
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的。[英karat]
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1)表示分开或离开:拉~。躲~。把门推~。窗户关得紧,打不~。
(2)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了。
(3)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
(4)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了。
相关组词
开口 拨开 开关 走开
开门 开春 开工 开放
扩展资料
“开”的反义词:停、关
一、“停”基本释义:
1.停止;停留;停放:表~了。顺路到上海~了两天。汽车~在门口。
2.妥帖:~妥。~当。
3.总份数中的一份:十~儿有八~儿是坏的。
相关组词
停止 停泊 停车 停留
暂停 停滞 停当 停战
二、“关”基本释义:
1.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窗户。把抽屉~上。
2.使机器等停止运转;使电气装置结束工作状态:~机。~灯。~电视。
3.放在里面不使出来:鸟儿~在笼子里。监狱是~犯人的。
4.(企业等)倒闭;歇业:有一年,镇上~了好几家店铺。
5.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口。~防。山海~。嘉峪~。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去。
6.城门外附近的地区:城~。北~。~厢。
7.门闩:门插~儿。斩~落锁。
8.货物出口和进口查验收税的地方:海~。~税。
9.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只要突破这一~,就好办了。
10.姓。
相关组词
关心 开关 关口 关闭
关照 过关 关门 海关
3.请问终究大写怎么写呢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
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
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
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
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
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
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
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
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
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
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
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
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
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