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鼠实验性缺氧实验的分析怎么写
如下:
小鼠跳台实验:跳台实验属一次性刺激回避反应实验.跳台法的实验装置一般为一长方形反射箱,其长径被黑色塑料板隔为若干区间,底部铺以间距为5mm的铜栅,可通适当的电流.每个小的区间有一个高和直径均为4.5cm的小平台.实验时,首先将小鼠放在铜栅上,当铜栅通电时,跳在铜栅上的小鼠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躲避电击跳上平台,大多鼠有可能再次或多次跳下平台受到电击,受到电击时又会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训练5min,并记录每只鼠受到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以此为学习成绩.24h后重新测验,此次测验时,首先将鼠放在跳台上,记录第一次跳下的时间(潜伏期)、受电击的动物数和3min内的错误次数,以此反映记忆保持情况.
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便易行,一次可同时观察多只动物,能较客观地反映动物经过一次刺激后记忆获得的情况,尤其适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因为不同的药物引起记忆障碍的机制不同,因而通过观察益智药物对这些模型的药效可分析益智药物的作用机制.缺点:动物的躲避性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
2.我需要小白鼠几种缺氧类型的实验结果数据
小鼠低张性缺氧实验中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 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氯丙嗪组小鼠体重与生理盐水组小 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量为12.7±5.02 ml,生理盐水组 小鼠的耗氧量为16.0±3.01 ml,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耐缺氧存活 时间为44.7±17.21 min,生理盐水组小鼠耐缺氧时间为21.0±3.61,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 性差异 (p<0.01);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率为0.013±0.005 (ml/g/min),生理盐水组小鼠 的耗氧率0.03±0.002 (ml/g/min),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表1. 氯丙嗪、冰浴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实验结果统计表 小鼠体重(g) 样本 1 2 3 4 5 6 7 8 9对照 23 19 实验 22 25 22 25 24 22 23 22 22 23.0±1.32& 总耗氧量(ml)对照19.5 14.0 16.014.017.417.011.521.013.5 16.0± 3.01 实验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率((ml/g/min)对照 实验 4752 35 23 24 59 31 60 71 44.7±17.21* 对照0.0340.0350.033 0.035 0.033 0.034 0.031 0.037 0.029 0.03± 0.002实验 0.01 0.011 0.013 0.014 0.016 0.015 0.024 0.005 0.012 0.013±0.005# 10.5 25 14.3 21 10.0 8.0 9.5 19.9 17.0 6.0 19.0 12.7±5.02$ 22 16 21 22 15 26 21 21.0± 3.61 22 25 25 23 25 22 22 22.9±x?s1.96 注:*p<0.01 vs对照组 ;p<0.01 vs对照组;&p>0.05 vs对照 组,$p>0.05 vs 对照组 3.2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由表2可知,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 活时间最短,其次为co中毒组。
存活时间最长的是亚硝酸钠+美兰组,可见美兰具有抗亚硝 酸钠中毒的作用。表2.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呼吸频率(次/10秒) 缺氧类型 乏氧 co中毒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美兰0min 29.7±4.90 29.7±5.90 29.7±3.54 29.7± 5.685min 31.2±6.96 24.7±8.72 26.1±7.13 25.9± 4.9910min 30.4±7.52 26.8±9.31 28.7± 8.3815min 25.0±8.9728.5± 6.0220min 30.1±6.8325min 29.5±6.0730min 28.9±6.243.3亚硝酸钠中毒与亚硝酸钠+美兰的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美兰组存活时 间显著延长(p<0.01)。
见表3。表3.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美兰的治疗效果 缺氧类型 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 亚硝酸盐中毒性+美兰 存活时间 9.56±1.59 48.67±14.23* 注:p<0.013.4 分别观察乏氧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组、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的小鼠肝脏组织颜色,如表3。
表4.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的小鼠存活时间和肝血、耳尾唇颜色比较 类别 乏氧 体重(g) 19 存活时间(min)18 肝血颜色 暗红色 耳尾唇颜色 青紫色(紫绀)co nano2 nano2+mb22 18 18.57 12 30 樱桃红色 深咖啡色 浅咖啡色樱桃红色 青石板色 青石板色,稍浅4. 4.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状态。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
在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4.2 乏氧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养不足。
正常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约为26g/l。乏氧性缺氧时,动静脉血中的氧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 g/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hb与co结合形成碳氢hb,从而失去运氧。
3.我需要小白鼠几种缺氧类型的实验结果数据
小鼠低张性缺氧实验中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 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氯丙嗪组小鼠体重与生理盐水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量为12.7±5.02 ml,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耗氧量为16.0±3.01 ml,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为44.7±17.21 min,生理盐水组小鼠耐缺氧时间为21.0±3.61,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率为0.013±0.005 (ml/g/min),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耗氧率0.03±0.002 (ml/g/min),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表1. 氯丙嗪、冰浴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实验结果统计表 小鼠体重(g)样本 1 2 3 4 5 6 7 8 9对照 23 19实验 22 25 22 25 24 22 23 22 22 23.0±1.32& 总耗氧量(ml)对照19.5 14.0 16.014.017.417.011.521.013.5 16.0± 3.01 实验存活时间(min)总耗氧率((ml/g/min)对照 实验 4752 35 23 24 59 31 60 71 44.7±17.21* 对照0.0340.0350.033 0.035 0.033 0.034 0.031 0.037 0.029 0.03± 0.002实验 0.01 0.011 0.013 0.014 0.016 0.015 0.024 0.005 0.012 0.013±0.005# 10.5 25 14.3 21 10.0 8.0 9.5 19.9 17.0 6.0 19.0 12.7±5.02$ 22 16 21 22 15 26 21 21.0± 3.61 22 25 25 23 25 22 22 22.9±x?s1.96注:*p<0.01 vs对照组 ;p<0.01 vs对照组;&p>0.05 vs对照组,$p>0.05 vs 对照组 3.2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由表2可知,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最短,其次为co中毒组。
存活时间最长的是亚硝酸钠+美兰组,可见美兰具有抗亚硝酸钠中毒的作用。表2.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呼吸频率(次/10秒) 缺氧类型 乏氧 co中毒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美兰0min 29.7±4.90 29.7±5.90 29.7±3.54 29.7± 5.685min 31.2±6.96 24.7±8.72 26.1±7.13 25.9± 4.9910min 30.4±7.52 26.8±9.31 28.7± 8.3815min 25.0±8.9728.5± 6.0220min 30.1±6.8325min 29.5±6.0730min 28.9±6.243.3亚硝酸钠中毒与亚硝酸钠+美兰的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美兰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
见表3。表3.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美兰的治疗效果 缺氧类型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 亚硝酸盐中毒性+美兰 存活时间 9.56±1.59 48.67±14.23* 注:p<0.013.4 分别观察乏氧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组、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的小鼠肝脏组织颜色,如表3。
表4.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的小鼠存活时间和肝血、耳尾唇颜色比较 类别 乏氧体重(g) 19存活时间(min)18肝血颜色 暗红色耳尾唇颜色 青紫色(紫绀)co nano2 nano2+mb22 18 18.57 12 30樱桃红色 深咖啡色 浅咖啡色樱桃红色 青石板色 青石板色,稍浅4. 4.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状态。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
在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4.2 乏氧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养不足。
正常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约为26g/l。乏氧性缺氧时,动静脉血中的氧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 g/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hb与co结合形成碳氢hb,从而失去运氧功能。
co同。
4.几种类型缺氧实验结果
实验十六 几种类型的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几种类型的缺氧 【实验目的】1.在动物身上复制低张性、血液性缺氧,并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血液颜色的变化。【实验原理】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须。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本实验将小白鼠放入密闭的缺氧瓶内,小白鼠不断消耗氧气,瓶内氧分压不断下降,复制低张性缺氧。
CO与Hb结合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本实验将CO通入缺氧瓶内,复制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可使二价铁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本实验将亚硝酸钠注射入小白鼠腹腔,复制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小白鼠 二、药品和器械:缺氧瓶、注射器、天平、剪刀、钠石灰、5%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三、观察指标: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秒)及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
四、方法与步骤(一)低张性缺氧1.取钠石灰少许(约5克)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秒),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然后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动物尸体留待2、3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二)CO中毒性缺氧1.取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
2.用注射器抽CO 2~4ml,缓慢注入瓶中。3.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一)。
(三)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白鼠,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0.3ml,另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ml。2.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一)。
【注意事项】:1.低张性缺氧实验,缺氧瓶一定要密闭。2.小白鼠腹腔注射,应稍靠左下腹,勿损伤肝脏,但也应避免将药物注入肠腔或膀胱。
3.CO已于实验前置备完毕,装于贮气袋。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生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
【实验原理】 病因为疾病发生所必须并决定疾病的特异性的因素。疾病发生还取决于机体所处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条件可通过增强或削弱病因的致病性,改变机体对疾病病因的耐受性,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本实验通过改变机体的内部与外部条件,观察小白鼠对缺氧耐受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小白鼠 二、器械和药品:缺氧瓶、测氧仪、天平、注射器、温度计、烧杯、钠石灰、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
三、观察指标:存活时间、耗氧量、耗氧率。四、方法与步骤(一)环境温度变化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缺氧瓶三只,各放入钠石灰少许。
2.取500毫升烧杯两只,一只加入碎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到0~4℃,另一只加入热水,将温度调到40~42℃。3.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三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中,其中的两只分别放于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于室温中,塞紧瓶塞后开始计时。
4.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白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并立即从烧杯内取出缺氧瓶,置于室温中平衡15分钟。5.用测氧仪测定瓶内空气的剩余氧浓度,方法见附录1。
或用测耗氧量装置测定总耗氧量(A),方法见附录2。然后再用测瓶内气体容积装置测出瓶内空气的容积(,方法见附录3。
6.如有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瓶内空气的氧含量。7.根据小白鼠体重(W),存活时间,总耗氧量 ,计算小白鼠耗氧率(R)ml/g/min。
计算方法:(1)由测氧仪测得瓶内空气的剩余氧浓度(C)和用测瓶内气体容积装置测出瓶内空气的容积(,求总耗氧量(A) A(ml)=(20.94%-C)* B(2)小白鼠耗氧率(R) R(ml/g/min)=A÷体重(克)÷存活时间(分)(二)机体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 三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0.1ml/10g体重。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l/10g体重,待动物安静后,全身浸入冰水5-10分钟。
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2.约15-20分钟后,将三只小白鼠分别放入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开始计时3.以下步骤同一的5、6、7步骤。【实验结果】 绘制三线表填入所观察各项指标的数据。
【注意事项】:1.必须保证缺氧瓶完全密闭。2.测剩余氧浓度前,作高、低温实验的两只缺氧瓶必须放在室温平衡15分钟左右。
【要求与思考】 学生课前应复习《病理生理学》“缺氧”的内容,依据缺氧的理论和实验内容,联系实际讨论第十章病例一、病例二,各实验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作课堂发言。【作业题】1.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2.低张性缺氧、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血液颜色有何不同?为什么?3.美兰为什么使亚硝酸钠中毒小白鼠存活时间延长?4.当外界环境温度逐渐降低时,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有何变化?为什么?5.神经系统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小白鼠的缺氧耐受性产生。
5.小鼠低张性缺氧实验中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什么异同
小鼠低张性缺氧实验中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有: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 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氯丙嗪组小鼠体重与生理盐水组小 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量为12.7±5.02 ml,生理盐水组 小鼠的耗氧量为16.0±3.01 ml,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氯丙嗪组小鼠耐缺氧存活 时间为44.7±17.21 min,生理盐水组小鼠耐缺氧时间为21.0±3.61,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 性差异 (p<0.01);氯丙嗪组小鼠的耗氧率为0.013±0.005 (ml/g/min),生理盐水组小鼠 的耗氧率0.03±0.002 (ml/g/min),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表1. 氯丙嗪、冰浴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实验结果统计表 小鼠体重(g) 样本 1 2 3 4 5 6 7 8 9对照 23 19 实验 22 25 22 25 24 22 23 22 22 23.0±1.32& 总耗氧量(ml)对照19.5 14.0 16.014.017.417.011.521.013.5 16.0± 3.01 实验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率((ml/g/min)对照 实验 4752 35 23 24 59 31 60 71 44.7±17.21* 对照0.0340.0350.033 0.035 0.033 0.034 0.031 0.037 0.029 0.03± 0.002实验 0.01 0.011 0.013 0.014 0.016 0.015 0.024 0.005 0.012 0.013±0.005# 10.5 25 14.3 21 10.0 8.0 9.5 19.9 17.0 6.0 19.0 12.7±5.02$ 22 16 21 22 15 26 21 21.0± 3.61 22 25 25 23 25 22 22 22.9±x?s1.96 注:*p<0.01 vs对照组 ;p<0.01 vs对照组;&p>0.05 vs对照 组,$p>0.05 vs 对照组 3.2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由表2可知,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 活时间最短,其次为co中毒组。
存活时间最长的是亚硝酸钠+美兰组,可见美兰具有抗亚硝 酸钠中毒的作用。表2.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呼吸频率(次/10秒) 缺氧类型 乏氧 co中毒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美兰0min 29.7±4.90 29.7±5.90 29.7±3.54 29.7± 5.685min 31.2±6.96 24.7±8.72 26.1±7.13 25.9± 4.9910min 30.4±7.52 26.8±9.31 28.7± 8.3815min 25.0±8.9728.5± 6.0220min 30.1±6.8325min 29.5±6.0730min 28.9±6.243.3亚硝酸钠中毒与亚硝酸钠+美兰的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美兰组存活时 间显著延长(p<0.01)。
见表3。表3.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美兰的治疗效果 缺氧类型 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 亚硝酸盐中毒性+美兰 存活时间 9.56±1.59 48.67±14.23* 注:p<0.013.4 分别观察乏氧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组、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的小鼠肝脏组织颜色,如表3。
表4. 乏氧、co中毒、亚硝酸钠中毒的小鼠存活时间和肝血、耳尾唇颜色比较 类别 乏氧 体重(g) 19 存活时间(min)18 肝血颜色 暗红色 耳尾唇颜色 青紫色(紫绀)co nano2 nano2+mb22 18 18.57 12 30 樱桃红色 深咖啡色 浅咖啡色樱桃红色 青石板色 青石板色,稍浅4. 4.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状态。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
在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4.2 乏氧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养不足。
正常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约为26g/l。乏氧性缺氧时,动静脉血中的氧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离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 g/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hb与co结合形成碳氢hb,从而失去运氧功能。
co同时还能抑制红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鼠缺氧试验中一般情况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