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的书写格式
教案的格式:
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教案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富有自身特色的教案格式。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以下简介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指主要用文字形式将教学方案表达出来的教案。记叙式教案根据内容的详略分为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1.记叙式教案的书写格式
记叙式教案的书写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2.教案的书写格式
教案的格式: 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教案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富有自身特色的教案格式。
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以下简介记叙式教案: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指主要用文字形式将教学方案表达出来的教案。
记叙式教案根据内容的详略分为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1.记叙式教案的书写格式记叙式教案的书写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七、教学过程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 引入新课3. 讲授新课4. 巩固深化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
3.如何写的教案
一个科学的、标准的教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根据前述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选定适当的教学内容,需考虑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问题;
3.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中的行为,如板书、讲解、演示、提问、强化等活动,要在教案上写明;
4.学生的行为。在编制教案时,要预想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等因素。另外,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教师的行为会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学生的行为也反馈给教师,用以调整教师行为,因此,编制教案要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结合起来考虑;
5.教学媒体。在教案中应写明将要使用的教学媒体,以及媒体使用的恰当方式;
6.时间分配。要注明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长度,将教学形式结构化。这样有利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使教案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案的基本形式
教案的基本形式一般有记叙式、表格式、卡片式三种:
(一)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的教案。记叙式教案的教学信息容量较大,表述细致,编制简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案形式。 记叙式教案的具体编写方式有两种:一是讲稿式的详案,二是纲要式的简案。详案要求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写出来,类似讲稿。详案有助于教师科学地、准确地控制教学进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简案只写教学内容的要点、主要教学步骤和主要教学方法,类似讲课提纲。简案可以节约编写时间,便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还可以促使教师灵活控制教学活动程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避免照本宣科。教案是详写还是简写,应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决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可编写简案,新教师则一般应以详案为宜。
4.关于写教案的格式
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
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
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
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
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
5.幼儿教案怎样写
一般来讲幼儿教案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1。
活动目标 2。活动准备 3。
活动过程 4。活动总结 5。
教学反思(这个对以上是个反思,个人认为作用很大,也是上级检查教案必看的内容) 具体给你一个教案你分析以下,写多了就好写了。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活动准备: 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支黑色笔、一张照片卡供游戏使用。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 1、引出课题: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新房子啦!它们还请小朋友们去帮忙分房子呢。
看!森林小区有这么多漂亮颜色的新房子,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呀? 2、别着急,我们从左到右,一座一座的说。(绿的、红的、蓝的、黄的、还有紫色的。)
3、咦,这些小房子怎么没有门牌号码呢?一会儿小动物们来了可别迷了路呀。这样吧,我们一起动手帮它们做好钉上去,好吗? 4、先数数一共有几座房子,看看要做几块门牌。
(齐数后,交待幼儿操作:数五张空白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1、2、3、4、5的数字。) 5、现在开始钉号码。
告诉我,绿色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1座)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幼儿举“1”卡,选择一幼儿的“1”钉在房子上) 6、紫房子排在第几座?请小朋友们好好数一数。(第5座)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举数卡并钉在房子上) 7、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4座)------ 8、红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 9、蓝房子在第几座?(第3座)------ 二、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五。
1、小房子钉上了号码,小动物们就不会迷路了。我去把它们请来,好吗?看,谁来了呀?(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 2、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数数:5只。)
五座小房子正好够住。分房子啦!快排好队。
(出示“钥匙” ) 3、小鹿排在第几个?(第1个)(我们给它挂上第一座房子的钥匙“1” ) 4、小兔排在第几个?(第5个)(------“5” ) 5、小熊排在第几个?(第3个)(------“3” ) 6、小狗排在第几个?(第4个)(------“4” ) 7、小猪排在第几个?(第2个)(------“2” ) 8、请五位小朋友把它们送到房子前。(钉上) 小结: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它们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可 高兴了。
它们在新房子前的绿草地上唱着歌,跳着舞,还说谢谢小朋友呢!听:(放一小段音乐,幼儿跟唱) 三、学习根据序数词找到相应的位置。 1、什么声音这么吵呀?(出示小动物园贴图)是小松鼠、小羊、小猴、还有小乌龟,噢,原来它们来晚了,还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呢!我们再帮它们找找还有空房子吗? 2、(出示楼房图)草地的后面还有一幢新楼房,看窗户我们就知道还空着许多房间呢。
数一数这是几层楼的楼房? 3、每层楼都有几个房间?(集体数) 4、(出示乌龟)学:我不喜欢住在楼上,每天爬上爬下的太累了,我只想住第一层,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找找吗?找到了就把我的照片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吧。 5、(出示松鼠)说:我喜欢住得高高的,我要住第4层的最后一个房间。
(找,并贴照片) 6、(出示小羊和小猴):小羊和小猴是好朋友,它们想住得近一点,有没有两个挨在一起的房间?在哪? 7、(找)三楼还有两个挨在一起的空房间,数一数是第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就请小羊、小猴住这儿吧。(请两幼儿上前贴上照片) 小结:我们今天帮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忙,你们高兴吗?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我们也到森林宾馆去休息一会儿好吗?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出示森林宾馆图:漂亮的森林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5,五个房间 2、教师示范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卡插在其中一个窗户里:我已经找到房间了,是第X层第Y间(数),我用照片做了个记号,你们知道我住哪吗?一会儿别忘了到我房间来玩。 3、小朋友们也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轻轻地插进一个窗户里,表示你在这个房间休息。
(辅助幼儿完成操作) 4、操作中请幼儿说说自己选的是第几层第几间,也可看一看第几层,第几间住的是谁?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5、放摇篮曲,让幼儿休息一分钟。
活动结束: 休息好了,森林宾馆的空气真好。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
(再见!) 幼儿园教案网 这里还有更多的教案 专门提供幼儿教案的查询的,你可以去看看。
6.教师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
教师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做到目中有人。
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
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
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
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
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六)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
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
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死课活教。
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作为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二)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
(三)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四)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乱谷子。
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
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一)单一性教学方法。
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二)综合性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
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包全杰的“小学循序训练作文教学法”,张思中的“外语教学十六字教学法”等。
另外,教师还应看一看国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资料。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
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
7.大班35以内的手指算教案怎么写
一、手指练习儿歌(伸出右手带动作表示)
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腿,动手和动口。
二、0的认识:0代表什么?0代表什么也没有。
顺口溜:0的性格很活跃,自然数离不开0。
10离开了0,就变成了1(制作小卡片1001)
20离开了0,就变成了2(制作小卡片2002)
30离开了0,就变成了3(制作小卡片3003)
40离开了0,就变成了4(制作小卡片4004)
50离开了0,就变成了5(制作小卡片5005)
60离开了0,就变成了6(制作小卡片6006)
70离开了0,就变成了7(制作小卡片7007)
80离开了0,就变成了8(制作小卡片8008)
90离开了0,就变成了9(制作小卡片9009)
三、5的组成图:
1●○○○○41+4=5145
2●●○○○32+3=5235
3●●●○○23+2=5325
4●●●●○14+1=5415
5●●●●●05+0=5505
四、5的手指练习:
1+4=5 2+3=5 3+2=5 3+2=5 4+1=5 5+0=5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每当数到10的时候,着重再说一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20的时候,着重再说二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30的时候,着重再说三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40的时候,着重再说四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50的时候,着重再说五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60的时候,着重再说六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70的时候,着重再说七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80的时候,着重再说八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90的时候,着重再说九个10。
二、10的组成图:1+9=10 6+4=10
2+8=10 7+3=10
3+7=10 8+2=10
4+6=10 9+1=10
5+5=10 10+0=10
三、10以内加法计算:
2+4= 3+6= 4+4= 1+6= 5+4= 6+2= 7+2= 8+1=
1+9= 3+7= 5+5= 7+3= 9+1= 8+2= 4+6=
6+4= 2+8= 10+0=
四、10以内减法计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7-1= 7-2= 7-3= 7-4= 7-5= 7-6= 7-7=
6-1= 6-2= 6-3= 6-4= 6-5= 6-6=
8.一年级下册十以内的竖式教案怎么写
十以内的竖式
教案
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xxx学校 xxxx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课是这学期的新课,是在学生复习了上学期所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
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复习,第一、二层次学生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了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竖式进行笔算的方法,为以后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进行相加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写加法竖式,掌握书写规则,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课件,在情境中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
知识。好不好?
生:好。
师: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
2.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指名列式,板书
7+2=
抽学生回答,7+2=多少?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说一下吗? (指名说一说)
师: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计算呢?
4.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7和2合起来的?
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
师: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7和2合起来。
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才美观?
分开点写,相同数位要对齐,加号往前写,不要忘掉。
9.拼音教案怎么写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听写a o e 。 3、说说这三个字母叫什么。
二、引出新授内容 1、指导看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教学语境歌,出示: 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他驮,鱼儿见了乐呵呵。 三、教学īūǖ读音和写法 1、教学ī。
(1) 读音。出示蚂蚁图,告诉学生,蚂蚁的“蚁”变成第一声就是ī的读音。
教师范读三遍。然后讲述发音方法。
教学顺口溜 :牙齿对齐īīī。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
(2) ī的书写。看笔顺图,说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教师范写一遍,学生跟着书空。 (3) 在书上描红两遍。
2、教学ū。 教学方法同上。
读音与“乌龟”的“乌”相似。 顺口溜:嘴巴突出ūūū。
3、教学ǖ。 教学方法同上。
读音与“小鱼”的“鱼”相似,把第二声变成第一声。 顺口溜:嘴巴翘起ǖǖǖ。
四、巩固练习 1、告诉学生īūǖ也是单韵母。 2、看口型,拿卡片。
拿对了,齐读三遍。 五、作业 抄写īūǖ各一行。
第二课时、一、复习 指读卡片:a o e īūǖ. 二、教学īūǖ的四声。 1、教学ī的四声。
(1) 讲述书写规则:ī加声调时要省写一点。 (2) 出示ī的四声。
(3) 教师领读: 第一声:yi 衣服。 第二声:yi 阿姨。
第三声:yi 椅子。 第四声:yi 注意。
(4) 指名读ī的四声 2、教学ū的四声。 (1) 教师在四线格上写ū的四声,指出ū的中格,声调符号写在上格。
(2) 指名读ū的四声。 (3) 引导用ū的四声组词。
3、教学ǖ的四声。 (1) 范写ǖ的四声。
(2) 学生自由练读。 (3) 指名试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错的音。
(4) 引导用ǖ的四声组词。 (5) 开火车读ǖ的四声。
三、比较单韵母的不同形体。 1、出示:a—o,然后指名读。
2、指名说说a 和o形体有什么不同。 3、齐读,体会形体的不同。
4、其余几组方法相同。 四、比较带调韵母的读音。
1、出示:ā-ǎ、í-ǐ、ú-ǔ。 (1) 指名读。
(2) 说说横线两边的单韵母读音有什么不同。 (3) 齐读。
ā-ǎ、í-ǐ、ú-ǔ 2、出示:ó-ò é-è ǘ-ǜ。 (1) 指名读。
(2) 说说横线两边的单韵母分别怎么读。 (3) 齐读ó-ò é-è ǘ-ǜ。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