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世说》汤郭甫善待卖菜翁文言文翻译
翻译: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 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 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 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 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 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 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 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 说:“要赔就在这儿赔。”弄得汤敦甫很 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 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 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开始 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 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 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 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 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
挥,叫车子离开。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哉。”
扩展资料:
赏析与启迪
通过“明”与“暗”、“兼听”和“偏信”的对比,“兼听”与“偏信”的利弊一目了然。一个善于兼听的人,无疑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乐于纳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胸怀的人。
人的潜意识里,亲疏有别。血缘情感亲近与否,关系着一件事情的判断与解决方式的不同,在信任的程度中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对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会怀疑或极少怀疑,而对旁人说的话,则半信半疑甚至完全不信。
事实上,你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见得客观公正,而旁人说的话未必就是错的。关键是怎样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孙泰 文言文翻译
古文《孙泰》原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①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②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4.《沈通明》文言文翻译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5.毛喜字伯武文言文翻译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文帝驾崩,废帝年龄尚小,还蒙昧不化。宣帝授以尚书辅政的官职。仆射到仲举(有姓到的么?)等人假传太后的旨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大家都又怀疑又害怕,没有人敢进言。毛喜立刻骑马入城,跟宣帝说:“今天的旨令,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延续宗社的责任最为重要,您要三思后行。”最后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右将军韩子高和仲举想谋反,但是事情还没有行动,毛喜跟宣帝说:“应该挑选人马给韩子高,并赐给铁和碳,让他们可以修补兵器和护甲。”宣帝说:“韩子高本来就想要谋反,正应该抓起来,为什么还要巴结他?”毛喜说:“先帝刚死(结合上下文,感觉应该是这个意思),边患还很多,韩子高是前朝委任的,表面很是顺从,但为人比较轻佻急躁,应该给他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来诱惑他,让他不怀疑。他这样的人,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呢!”宣帝于是听从他的计划。等宣帝做了皇帝以后,封他为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掌管国家机密,又封为东昌侯。母亲病故的时候离职,宣帝昭封他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并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画出她的墓田,亲自和杜缅看图指画。(毛喜)受到的恩宠到了这样的地步。
宣帝又想对彭,汴用兵,问毛喜计策,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复,边境还人心未服,周氏刚刚吞并齐国,难以和他争锋。不如安置民生,保卫国家,才是长久之道”。皇上没有听从,后来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终究给周氏俘虏了。
皇帝很后悔没有听从毛喜的言语,跟袁宪说:“一旦不用毛喜的计划,就导致这样。”于是益加亲近看重,毛喜却一直没有什么话,只是回避。当时皇太子很喜欢喝酒,经常和宠幸亲近的人彻夜宴饮。毛喜曾经和宣帝说过,太子于是记恨他。等到即位后开始疏远毛喜。后来皇帝被始兴王所伤,伤好了后,设置酒宴带着江总(人名)和其他人作乐赋诗,喝醉后命令毛喜作诗,毛喜看到很不高兴,想进言劝阻,后主却已经迹酣管叫攮既归习害卢醉了。毛喜于是说自己有心病,扑到在台阶下。移出宫廷后,后主醒过来了,跟江总说:“我很后悔叫毛喜来赴宴,我知道他没病,不过是想劝阻我为欢饮宴罢了,这不是我想做的。”
至德初年,被任命为永嘉内史。毛喜到了任所,不要俸禄,为政清净,百姓官吏都非常安心。等到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他(毛喜)的城郡和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于是修葺城墙和兵甲,又派遣援兵支援建安。叛贼平定后,任命为南安内史。
祯明初年,授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的官职,在赴任途中挂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你叫杨淑媛用文言文怎么写